與兩三歲孩子溝通,要學會利用他們的腦洞

不知道你們之前有沒有看過一類視頻,視頻中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吃藥,把藥放在了飲料瓶中。

這樣逗孩子有點好玩,但個人建議儘量不要這樣做。不過這些視頻啟發了我。因為這個家長用這種方法和孩子溝通,孩子竟然就真的把藥喝下去了。

這說明痛苦本身並不是完全客觀的,相反它被認知影響了。當小朋友認為這是飲料的時候,她的痛苦神奇地減輕了。

認知影響了對痛苦的感覺

在這個視頻中,家長改變孩子的認知,靠得是哄,家長用障眼法讓孩子認為他自己喝的不是藥。但其實不用這種辦法,也是可以改變孩子們的認知的,孩子們也會有勇氣來面對自己的恐懼。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給孩子科普吃藥的好處。

說到這兒,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好笑,因為他們對孩子也是苦口婆心的,正是科普半天不奏效才出此下策的,那現在你又說科普,開什麼玩笑?

但是我想說的是,科普不是告訴孩子“吃了藥身體就會好”這麼簡單。給這麼小的孩子科普,大人儘量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

正向利用小朋友的腦洞

這我要厚顏給大家講講我自己的故事。我女兒快5歲了,基本上從來沒有害怕過打針吃藥。很多人說她很勇敢。但其實,這和她的個性沒什麼關係。最主要的是,我採用了合適的改變她認知的方法。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對疾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你給她吃藥打針,她會覺得苦,會覺得疼。這時候,在她看來,所有的這些痛苦的感覺都是直接衝她而來的。那我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她,她的體內是有一些看不見的朋友的。這也要感謝一個刷牙的app,裡面把細菌畫得特別卡通,刷牙的時候就會把他們踢出去。我就告訴孩子,就像嘴裡的細菌一樣,生病了就是類似那樣的小人人入侵了你的身體,所以我們要派一隻軍隊和身體裡的好朋友裡應外合把它們趕出去,那我們就不會生病了,而那支軍隊全在藥裡,特別特別小,小到你看不見,但他們就在那兒。

就這麼簡單。

創建能分擔痛苦的小夥伴

這麼小的孩子無法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原理、內在規律,但是他們這時候已經開始模仿大人很多事情 。我在刷牙和吃藥的時候,會和孩子講我要把嘴巴里的那些小人人,還有身體裡的小壞人都給它攆出去。

而且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段時間我推薦《腳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象力也很厲害,雖然容易把想象和現實混淆,但利用這個特點,灌輸某種意義上正確的科普知識,對孩子而言好處多多。

你想,當她知道了吃藥的好處,她下次再害怕哭或者怕疼的時候,就能發自真心地明白,這些東西不是全部都衝自己來的,這就分擔了一部分痛苦。其次,她也能理解他身體內有好多朋友期待她吃藥,這樣他們就可以一起打敗那種讓自己難受的疾病(身體裡搗亂的小小壞人)了。

影響認知的技術性啟蒙書

所以,新手爸媽如果擔心孩子以後也會像視頻裡孩子這樣恐懼喝藥,我推薦你們一本後浪出版的叫做《細菌小不點兒人體歷險記》的紙板書。說實話,如果這書要早出版幾年,我就不需要自己編那些故事了,拿這個給孩子講,說服過程可能會更簡單一些,也更科學一些。尤其是有讀書習慣的孩子,這種方法會更加高效。

此外,這本書的繪製,立體透視+逼真細節,對兒童的思維啟發也有好處,能方便鍛鍊記憶能力。孩子上學以後能夠利用這些已經養成的思維、記憶習慣更好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所以接下來我們直接插一下這本書的硬廣!強烈推薦購買!!

薦書時間到

与两三岁孩子沟通,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脑洞

[德] 西比勒·莫特爾·林克 文

弗雷德裡克·貝特朗 圖

科普翻翻書

紅色細菌小怪物的身體冒險之旅

4歲左右小朋友瞭解人體必讀書目

72.00元

就像我們上面說的,兒童科普的關鍵在於要簡單到讓孩子能迅速理解。這就需要作者要明白如何與孩子溝通。

慶幸的是本書作者莫特爾·林克正是這方面的溝通專家,而且她本人還是真正的醫療領域的牛人,成績卓越。兩方面保證了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極其贊!

質量過硬紙板翻翻書

《細菌小不點人體歷險記》本身就是給4歲以下的小朋友看的,所以這本書做得非常結實,每張紙都有1毫米厚(10張就1釐米了,你感受一下)。而且每頁都有一處,可反覆打開合上的小紙板,這些紙板後面藏著一些健康小貼士,告訴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小紙板的設計本身也適合孩子愛探索的天性。

与两三岁孩子沟通,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脑洞

插畫精美,視角犀利

《細菌小不點人體歷險記》不僅質量硬,畫得也非常棒,內容是一隻紅色細菌小怪物以它的視角為小朋友們講解人體是什麼樣的。它從口腔,跑到肺泡、血管等地,甚至還到了腸道,一路為孩子們講解人體內部環境。

与两三岁孩子沟通,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脑洞

《細菌小不點人體歷險記》內頁

場景逼真,一看就懂

在這本書中,身體結構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寫實風格的。因為是細菌視角,所以每一頁都有透視的部分,真的就像親臨現場。比如下圖,我們連血管裡面有什麼都能看的見。

与两三岁孩子沟通,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脑洞

《細菌小不點人體歷險記》內頁

氣氛熱鬧,栩栩如生

而其中的細菌則是虛構了非常可愛的卡通形象,很像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角色。它們有的帶著帽子,有的帶著頭盔。作者按照細菌的不同功能而給它們分了類,用顏色和外形做了區分。整個看起來栩栩如生、熱鬧非凡,特別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

与两三岁孩子沟通,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脑洞

《細菌小不點人體歷險記》內頁

恐懼源於未知,學習增進勇氣

當小朋友們理解了諸如咳嗽是怎麼產生的、傷口是怎樣癒合的、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又是如何消化的,一類問題,相信他們就會懂得保護身體的要義。

當下一次如果生病,請他們喝藥的時候,他們還能沒有勇氣對抗壞的細菌和病毒嗎?

德國的一位家長說,這是非常漂亮的一本書,適合年齡較小的孩子讀。兒子很喜歡這本書,現在他會主動地去刷牙。

你看,這就是認知的力量。

与两三岁孩子沟通,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脑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