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二讲一秦国健

“阔远”,以近岸广水隔开相对,遥见对岸的景物谓之阔远。有江河、海岸的山水画中常会出现这种效果,显得画面旷阔有式空之感。如山水画《江天渔家》和《水木清华》。

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二讲一秦国健

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二讲一秦国健

“迷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开而伤佛不见者,谓之“迷远”。山水画的远景多是用虚云断山,烟雾迷漫,仿佛烟云相隔,使运山在空气层中产生缥缈漠糊之感而渐渐隐去不见。造成旷野无限之势,使画面无止境的向远方延伸,极度地扩大了气场,增加了画面的无限广 阔的场面。如山水画《娇美河山入画屏》与《云海松涛》(黄山石猴观海之景)

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二讲一秦国健

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二讲一秦国健

“幽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画中其些景物如房屋、古塔、寺庙等位置处在远处或密林深处,微茫、缥缈给人一种遥远而幽雅的感觉,如《象山春早》与《溪山策杖图》,

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二讲一秦国健

论“六远”法山论理念,讲创作中实际应用第二讲一秦国健

综合上面“六远”,下面我们来探讨“六远”法在创作中是如何综合应用的。以《溪山策杖图》为例,这幅画的构思是把视平线位于山底位置,一棵古松离视点较近,画得苍老精神,松后一座小山,用“高远”法画大山,底部云虚,把大山推远,显得十分高大雄伟,画的右侧用“平远”法,随着自然弯曲的溪流逐渐推远,远处的远山逐渐模糊,体现了“迷远”的效果,远山丘有微茫可见的房屋和小树,给人以幽雅缥缈的感觉,体现了“幽远”的效果,画面在下角小桥上的策杖老者点题,给合乡土风情,讲究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使观赏者感觉到画面既壮观又情秀、明郎、雅致。“象山春早”这幅画也是结合了平远、迷远、阔远等山论理念来构思、构图的。

上面所述是我个人对“六远”法山论理念的理解和在创作中的应用体会,愿与同行们共同研究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