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攻不下莫斯科,并非苏军太强

1941年6月,希特勒发动一场大规模入侵,他派出了300万人组成的大军,携3500辆坦克,数万门野战炮,3200架飞机,还有60万匹战马,向千里外的莫斯科进军。

德军攻不下莫斯科,并非苏军太强

希特勒认为3个月内可以拿下莫斯科,正如当年的日本妄言3个月占领中华大地一样自负无知。6月22日,入侵行动开始,行动之初一切顺利,希特勒的坦克军团在短短三周时间里挺进了500公里,这种坦克突击,飞机在空中支援的闪电战威势发挥到极致。

进攻持续了整个夏天,到了10月,希特勒军队势不可挡,距离莫斯科只有250公里。苏军顽强抵抗,斯大林在维亚济马集结了100万部队。在维亚济马保卫战中,纳粹数天就攻下了维亚济马的一半地区。形势危急,斯大林下令近乎自杀式的突围,只有少数士兵突围成功,有接近40万的士兵阵亡,50万被俘,一百万大军仅剩10余万。

1941年10月中旬,纳粹军队继续向莫斯科进发,苏军联合后方平民展开了游击战。此时苏联进入雨季,苏联秋季的大雨,会把森林和平原地区的原本坚硬的地面变成泥泞的沼泽地,纳粹军队在沼泽地中失去了优势。进攻速度变慢,闪电战逐渐变得无法实施,但苏联军队适应当地天气,这是他们反击的好机会。泥泞路面限制并延缓了德军的进攻,苏联朱可夫将军使莫斯科变为一座要塞,他们已准备好与纳粹决战。

德军攻不下莫斯科,并非苏军太强

1941年10月30日,纳粹军队距离莫斯科只有不足100公里,然而连续数周的大雨,让路面变得更加难行。斯大林和朱可夫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准备,陆续把生力军派往前线,且苏联军队拥有了针对当时恶劣气候和地形的新型宽履带坦克T-34,德军开始不敌。到了11月,天气逐渐变冷,冰雪取代了大雨,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而德军并没有全套冬季制服,他们正在逐渐走向深渊。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阅兵仪式,展示其与纳粹决战决心。阅兵当晚,前线很多纳粹士兵因为冻伤和受寒快要倒下。身体的疲劳和恶劣的天气,使德军士气大减,由于气温太低,有的机枪里的机油都被冻住。

11月第三周结束之前,气温降到零下30度以下,这种严寒会让人严重受创,耳朵、手指、鼻子,甚至性器官都会在极寒下坏死。在极端情况下,眼睑也会冻僵,然后脱落,没眼睑的人没法睡觉,最后精神崩溃。到了12月,纳粹的死伤人数达到75万人,死亡人数达到20万,这使得德军战斗力大大减弱,而苏联从西伯利亚调来数十万主力。12月5日,朱可夫发动了一场绝地反击,疲惫而饥寒交迫的纳粹士兵,再也不是装备齐全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对手。12月9日,苏军发动反攻的第四天,纳粹军队开始全面撤退,曾距离克里姆林宫只有几公里的德军,再也无法占领莫斯科了。

德军攻不下莫斯科,并非苏军太强

在这场浩大的战役中,除了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外,苏联的气候屡建奇功。先是雨季大雨,使得希特勒军队行军速度缓慢,然后是零下低温,使纳粹军队在寒冷面前战力大减,甚至冻伤冻死无数。可以说,希特勒完全是败在了气候上,他的狂妄大意,使纳粹军队走向深渊。

让人不得不再次感叹,自然面前,人类何其渺小。强大如不可一世的纳粹军队,在风霜雨雪下,也只能功败垂成。

德军攻不下莫斯科,并非苏军太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