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攻坚毒品“心瘾”难除世界性难题

司法部:攻坚毒品“心瘾”难除世界性难题

新技术、新方法为精准戒毒提供有力地支撑

刘志强表示,在探索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体系方面取得四项成果:

一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制度体系。三是建立了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目前,全系统共有干警5.7万人。其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4263人,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9445人,专兼职教师10621人,康复训练指导人员3993人,专业人员比例占全系统干警总数的近50%。四是研究推出了一批戒毒康复新技术新方法。加大与知名院校社会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不断探索教育戒治的新技术新方法,目前已和246家机构614名专家深度合作,共立项31个,结项21个,项目涵盖了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身体康复等多个领域。有的项目经实证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戒治效果,如内观疗法戒毒项目、经颅磁刺激戒毒项目、虚拟现实毒瘾评估与康复训练系统等,这些戒毒的新技术、新方法为科学戒毒、精准戒毒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强制隔离戒毒有利于摆脱毒品依赖

一是为戒毒人员提供一个无毒的戒治环境。之所以采用强制的手段,根本原因在于吸毒者在毒品面前往往缺乏自控,在封闭的条件下对他们进行管束,有利于摆脱对毒品的依赖。

二是运用现代化的戒治手段,为戒毒人员提供全链条、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戒治,使戒毒人员的认知能力、拒毒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力等等得到全面提升,其身心也得到全面康复。

三是从源头上减少因毒品诱发的相关犯罪案件,以及艾滋病传播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萎缩毒品消费市场。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可以说得到全社会、戒毒人员以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后续照管,对于防止复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戒毒人员出所以后的复吸率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和体现了戒毒工作的成效。”对此,刘志强表示,北京市对本市籍的出所调查人员显示,出所后一年内未复吸的人数占80%,两年内未复吸的占61%,三年内未复吸的占54%。

刘志强指出,导致戒毒人员复吸的因素有很多,比方说“毒友”的诱惑、家庭和社会监督的缺失、亲属亲友的不理解和不接纳、没有正常的工作及收入、对生活缺乏信心等等。因此,对出所后的戒毒人员进行后续照管,对于防止他复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司法行政戒毒部门主动与禁毒部门、社区戒毒康复部门做好信息对接工作,以此来确保戒毒人员出所后能够得到有效的后续照管。通过建立戒毒康复指导站等各种形式,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进行专业指导,以延伸在所内所取得的戒毒效果。

实现戒毒康复指导社会化延伸

“对于戒毒人员出所以后的后续照管,也就是如何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对于我们戒毒效果的延伸,对于整个社会效果、法律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志强表示,在全国统一的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中,也提出了以衔接帮扶为重点,实现戒毒康复指导社会化延伸:

一是做好出所以后的衔接工作。建立与相关部门,比如禁毒部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对接,实现出所以后后续照管的有效衔接。

二是开展出所以后的调查评估。通过电话联系、面对面回访等各种手段,定期对出所以后的吸毒人员开展跟踪调查,来收集和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家庭情况、生活情况、交友情况和保持操守的情况。

三是落实跟踪帮教措施。与出所人员保持沟通,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教授高危情景应对技巧,督导其按时接受尿检,与家属也建立联系,根据需要来开展远程视频咨询,与其家属交流监督技巧,也解答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

四是通过建立戒毒康复指导站等各种形式,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进行专业指导。我们现在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共建立社区指导站1485个,利用戒毒场所的专业优势,来开展社工、义工培训,引导戒毒专家、社会工作者、戒毒志愿者、戒毒人员家属等参与指导站的工作,为戒毒人员在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

五是切实办好戒毒康复场所。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目前共有戒毒康复场所或者区域73个,累计收治戒毒人员10万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