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鑑——仙人瑞獸

神仙人物及瑞獸圖案是玉器藝術的傳統題材之一,雕刻通常採用立體圓雕等技法

,在運用寫實手法造型的基礎上,注重表現人物、動物的身姿形態及動感線條的運用,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浪漫手法表現天長地久、平安吉祥、福祿壽禧等祈願。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鑑——仙人瑞獸

青玉臥羊

青玉臥羊,漢代,長5.5、高3.2釐米。羊呈跪臥狀,昂首,四蹄相對,雙耳貼角向後舒展,大角下垂並向上彎卷,周身拋光,晶瑩剔透,局部皮毛以陰線刻劃,細密均勻,刀工有力。臥羊整體形態溫順安詳,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鑑——仙人瑞獸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鑑——仙人瑞獸

青玉坐姿天王

青玉坐姿天王,唐代,寬5.5、高4.8釐米。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造型通常是站姿,腳踩鬼神,以鎧甲嚴整、雄壯威武而著稱。唐代的天王像多為陶製、石刻或金銅等材料,像此種以玉質、雙膝跪地、臀部貼坐於雙足跟上的坐姿天王形象十分少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鑑——仙人瑞獸

青玉鹿

青玉鹿,唐至宋,長4.5、高2.9 釐米。圓雕,鹿伏臥,昂首,雙角,口銜靈芝,背部有一貫通腹部的長方形穿孔。鹿與“祿”諧音,長久以來是深受喜愛的傳統吉祥動物。在造型中,鹿常與靈芝組合成器,因為傳說中認為靈芝有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功效。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鑑——仙人瑞獸

白玉臥犬

白玉臥犬,宋代,長7.8、高1.8釐米。狗伏臥,兩前爪交叉伸於體前,頭慵懶地搭在伸出的前爪上,長嘴、凹圓眼,雙耳下垂,卷尾。爪子與腰肋處用細陰線刻劃,形成凹凸有序的骨感,極為傳神。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巡鑑——仙人瑞獸

白玉雙獾

白玉雙獾,清代,長8、寬6、高3.1釐米。玉飾為一大一小兩隻獾正在玩耍嬉戲。“獾”與“歡”諧音,因此寓意雙歡,用以祝願父母天長地久、歡度晚年和夫妻恩愛、美滿幸福等,是清代玉雕常見的紋飾。器底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