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村插隊時的工作生活,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歷程,真實記錄了幾十年來梁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該書在我市發行以來,不但受到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熱捧,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大家紛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青春是奮鬥出來的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今日中國之高速發展,社會空前安定團結,離不開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深謀遠慮及務實工作,所以當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紀實文學《梁家河》一書剛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研讀起來。書裡不但藏著習總書記的成長曆程,更藏著他不變的初心和治國的奧秘,我想一探究竟。
書的扉頁寫到“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習近平”。
這“大學問”究竟是什麼?懷著一顆好奇的心我通讀了全書,簡樸的文字、平實的語言、生動的事蹟一次次讓我紅了眼眶。我也終於明白在梁家河的7年時光,習近平等知識青年從老百姓身上學到的真的是“大學問”。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大地上一場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運動,讓數以萬計的知識青年來到了農村的廣闊天地,知識青年下到農村鍛鍊雖然給農村帶來了知識和希望,但同時卻給這裡本就單薄的經濟增加了負重,“他們在這像巨人隨手抓出來的千溝萬壑裡生存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一到青黃不接村民就紛紛拄個木棍去外鄉“尋吃”,如此貧瘠的土地如何再養育這群知識青年呢?
然而陝北的人情世故是在黃天厚土中一撅頭一撅頭挖出來的,是隔著圪梁梁一聲聲一聲聲吼出來的,這裡的每一把草、每一撮土都飽含著人情味,即便沒有餘糧,老百姓還是把最好的東西送給習近平等人,在那個年代一罈酸菜、一碗米飯都相當金貴,把糧食送給別人就相當於把自己的生命續給別人,這樣的真情怎能不讓人心懷感恩呢?
習近平說:“作為一名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裡,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從城市到鄉村、從平原到山區、從繁華到貧困、從開放到封閉,環境的改變讓習近平如同大多數青年一樣,經歷了迷惘、彷徨,可他最終戰勝了自己。
由主動到被動,他終於決定要做一名真真正正“黃土地的兒子”,正如他自己在2015年英國倫敦時說的那樣,“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
在農村,百姓尊重能人,也就是肯吃苦肯動腦的人,在蝨子橫行、溫飽不豐的年代,有了思想上的轉變,習近平和勞苦大眾開始一起戰天鬥地,他衝在一線幹在實處,苦中作樂磨練意志,通過築淤壩、修梯田等提高生產力的形式為梁家河人民造福。
誰不想把爛包的光景過好,誰不在為能吃上一口白饃饃而賣力!這是數千年來陝北人與天鬥與地鬥不變的信念,他們在千溝萬壑中磨硬了老繭、磨深了皺紋、磨白了黑髮,卻磨不掉對生活的希望。
所以當習近平帶領大家開夜校、建沼氣,辦起代銷店、鐵業社、縫紉社、磨房……憑著一股一往無前的執著和永不鬆懈的勁頭,很快就得到群眾的尊重與擁戴。青年習近平在逆境中成長,在困苦中脫胎,在窯洞裡求知,在實幹中逐步樹立起“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
我想“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是一句空談,“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一句口號,“人民公僕”更不是一個代號,一切的一切都源於總書記無比鮮明的人民立場和堅定真摯的人民情懷。這種真情大愛,怎會不獲得群眾的情感認同?怎能讓群眾不發自內心地崇敬愛戴、堅定追隨呢?
7年的知青歲月結束了,習近平雖然要離開這裡,但他卻把心留了下來。
為了梁家河今後的發展,他給黨員群眾播撒了優良的工作作風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一碗水端平”就是至今梁家河黨員幹部一個不變的理念。
孔子說:“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民是根,群眾是本,只有立足根本才能長治久安!習近平在擔任梁家河支部書記時,為人處事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影響著一代代的村裡人,這樣的理念使得梁家河得到長久發展。
一批黨員幹部傳承了當年全村奮鬥的靈魂,他們帶領梁家河人繼續自強不息、艱苦奮鬥,使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住上了大房子,用上了互聯網,種植高端水果,發展起觀光農業,成立了公司經營文化旅遊產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同時,村上實施生態環境治理,營造美麗宜居環境,引導村民樹家風、正民風,打造文明村莊,還辦起了民間藝術館,成為名副其實的“最美鄉村”。
讀完最後一頁合上《梁家河》,思緒久久難以平靜,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空洞的語言,更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閱讀《梁家河》正是沉澱昇華的過程,讀進去,讀深入,你會深切的感受到:今天的繁榮穩定來之不易,如何接駁好五千年的厚重文化,傳承梁家河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年輕人深思。
習總書記說:“陝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說是註定了我人生以後的軌跡。經過了陝北這一人生課堂,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它教了我做什麼。”我想我找到了總書記的初心,也懂得了他的治國之道。
回想自己的成長和工作歷程,我也曾遇到過挫折、受到過質疑,也曾苦悶彷徨、猶豫著想要放棄。然而對“無奮鬥不青春”的矢志不渝的堅信,讓我始終保持著內心深處的希望,讓我擁有了直麵人生困難和逼仄的勇氣與力量。過程很辛苦,但理想有沃土,當看到患者因我的診治而逐漸康復的身體時;看到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時;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同事領導的肯定讚許時,我感謝自己“還好沒放棄”。
如今梁家河精神又將不斷激勵著我,讓我明白青春因夢想而激昂,因拼搏而精彩,因奉獻而厚重,我也終將收穫比“詩和遠方”更遼闊的奮鬥的榮光!
總編:黃學鋒
審核:劉平
閱讀更多 中共漢中市委組織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