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上會”的小米CDR突然熄火:遭遇了什麼?

小米CDR多達300億元的規模“吃相難看”?

“火速上會”的小米CDR突然熄火:遭遇了什麼?

“火速上會”的小米CDR突然偃旗息鼓。

6月19日A股開盤前,小米公司旗下粉絲最少的一個官方微博 @小米公司發言人 宣佈推遲CDR申請。關於推遲原因申請中沒有提及,僅稱“經反覆慎重研究,決定先在香港上市,再擇機境內上市”。

“火速上會”的小米CDR突然熄火:遭遇了什麼?

稍後證監會官網發佈公告稱,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決定取消小米此次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6月15日,證監會公告稱將於6月19日對小米集團發行CDR進行審核。

在審核當天緊急撤回,為“火速上會”的小米CDR之路再添戲劇性。此前有媒體報道,小米發行CDR排隊的時間“前後僅12天”,刷新了工業富聯創下的記錄。

綜合多方分析,小米CDR的推遲可能並非公告體現的“主動撤回”。部分業內人士向時間財經表示,小米CDR多達300億元的規模“吃相難看”,“中國市場不缺一個小米,你看證監會給小米的84條問詢意見就明白了”。

就推遲CDR原因等問題,時間財經郵件採訪小米CDR招股書提供的聯繫方式,截至發稿前未獲回應。另外,時間撥打招股書上留下的證券事務辦公室聯繫電話,發現僅能轉接到小米客服熱線,無法與投資者關係部門取得聯繫。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年初以來,A股市場持續不振。上證指數在年初上漲至3500點後,一路下滑。截至6月19日收盤已接近2900點。小米CDR的撤回,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大盤,都可以視為一種保護。

主動撤回?

單從消息面看,小米CDR的推遲前一天已有跡象。

“火速上會”的小米CDR突然熄火:遭遇了什麼?

6月18日端午假期,有分析稱因為CDR和香港IPO雙重定價的複雜性,小米、老股東、投資銀行、中國證監會、港交所、中資機構和外資機構進入瘋狂博弈的最後階段,甚至市場傳言稱“因不滿監管部門要求,小米可能放棄CDR”。時間財經同時注意到,此消息來源並不權威,且以此為標題的相關文章已經無法打開。

有媒體報道稱,推遲或是監管部門的要求。《財新傳媒》報道引用小米上市中介的說法,稱並非因為初審未通過而延遲,“證監會對小米內地先發行CDR再港股公開交易有擔憂,延遲至港股交易後是保護CDR”。《騰訊科技》轉引接近證監會人士的分析,由於擔心小米CDR的估值壓力,因此證監會想等港股的估值邁入合理區間再做定奪。

還有一個跡象值得關注,小米的CDR發行申請遭遇證監會的“超常規問詢”。6月14日證監會披露對小米CDR上市申請的反饋意見,涉及規範性、信息披露、公司定位等多達84個大問題,遠超常規IPO企業的30多個問題。證監會著重要求小米補充說明5類新經濟公司常有的問題:同股不同權問題、小米與生態鏈公司的關係、收入真實性、互聯網金融、公司定位為互聯網還是硬件。根據要求,小米須在30日內作出回覆。

值得一提的是,上週六央行旗下媒體《中國金融雜誌》發文潑冷水,稱“要避免獨角獸成為‘毒角獸’”:一方面,注意估值過高的風險,無論是美股還是港股,指數都處於高位,在全球流動性收縮的背景下,缺乏足夠的安全邊際。另一方面,政策扶持要適度,避免過度干預,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影響

作為首發的獨角獸概念,小米CDR推遲對戰略配售基金、CDR影響不一。

戰略配售基金的銷售人員稱,面向個人的基金銷售不受影響,6月11日到15日是個人投資者的募集認購時間,目前已經結束。

“火速上會”的小米CDR突然熄火:遭遇了什麼?

《證券時報》消息稱,首批戰略配售基金的整體募集規模或低於市場普遍預期,六隻產品個人認購份額都不到500億份。這意味著接下來這些基金要向向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特定機構投資者發售。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沒有獨角獸上市的話,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先配置債基。小米一家不發CDR對戰略配售基金沒有影響。該人士對時間財經解釋,中國不缺上市新股,戰略配售基金還有其他新經濟創新型企業的CDR和IPO可以參與,一兩家的CDR推遲沒有太大影響。

也有不同意見。有基金業分析人士稱,小米推遲,其他獨角獸企業的時間點未定情況下,戰略配售基金的開放肯定要推遲,資金利用率會下降。該人士同時稱,考慮到小米估值較高,上市後股價長期走勢會面臨壓力,從這一點看戰略配售基金買不到小米也算規避了風險。

證監會推進CDR新政可謂不遺餘力。證監會副主席姚洋曾表示“我們只負責把路修好,願不願意開車是市場的事”。小米以兩地同時上市的目標作為獨角獸CDR首發,體現CDR新政並非純粹的中概股迴歸,對CDR新政形象本身有加分。有觀點認為,小米推遲之後,CDR首單大概率會是一家中概股迴歸,加分作用將不復存在。

估值問題

招股書披露以來,小米的估值問題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

“火速上會”的小米CDR突然熄火:遭遇了什麼?

目前給小米估值最高的投行是瑞信,其預測小米公允價值高達710億至940億美元。據路透社最新消息,推遲CDR之後,小米下調了公司的估值,約為550億到700億美元之間。綜合小米招股書的數據,根據2017年調整後淨利潤54億元人民幣(摺合8.36億美元)計算,即使以最新公佈的最低550億美元底線計算,市盈率仍高達65倍。

根據招股書,小米的營收九成來自硬件,七成靠賣手機,互聯網收入佔比僅有一成。同行相比,硬件製造業老大蘋果的市盈率是17倍。雷軍在小米招股書中強調,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這是小米IPO高估值的支撐點,但同樣作為對比,中國互聯網老大騰訊的市盈率是45倍。

小米方面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今年5月以來,已兩次傳出小米調低估值的消息,從千億目標下滑到了最低550億美元。

估值也被認為是造成小米CDR推遲的原因之一。6月19日下午消息,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小米與相關監管機構之間就其發行的CDR估值存在不同意見,因此導致了時間上的推遲。(北京時間財經 李拜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