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傑西·利弗莫爾,一個從馬薩諸塞州走出來的數學天才,一個打敗所有股票對賭行的投機小子,一個逼迫摩根出面救市的做空大師,一個巔峰時期超越索羅斯的金融大鱷,一個影響了後世許多投機者的傳奇人物。比起四起四落的人生驚喜,最後死於抑鬱症自殺的結局,卻讓人深感惋惜,並值得每一個從事交易行業的人深思。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傑西·利弗莫爾的交易法則

交易時機

賺大錢靠的是耐心而不是思考,一旦確定了倉位,最難的事就是耐心等待市場確定動向,趕快套現或退出的慾望那麼強烈,純粹只是害怕在調整的時候丟了盈利。

市場窄幅整理時,股票價格基本上變化不大,這時候預測或估計市場何時想哪兒運動會有很大危險,必須等到市場或故事突破盤整區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上行之後,如果交易量增大,股價劇烈波動,這就是一個信號,本輪行情快要結束了,暗示著股票從強者手裡換到弱者手裡,從專業人員手裡換到普通公眾手裡。

股市的運行和人的行為很像,代表不同的個性:激進的,保守的,興奮的,高亢的,直來直去的,理性的,能預測的,無法預測的,像研究人一樣研究股票;過上一段時間,他們對一定條件的反應就能預測了,這對確定股票改變的時間很有用。

資金管理原則

交易前,必須建立止損點,堅決執行,損失切忌超過本金的10%

如果輸了50%的錢,就必須贏100%的錢才能贏回來

交易成功後適當套現一部分

用試探策略建立倉位,第一次試探後,如果盈利了,再進行下一步,別一次性建倉,具體來說:第一次先買總倉位的20%,等確定正確以後,再一次買入40%,每次加倉或試探是建滿倉的重要步驟

情緒管理

華爾街或股票投機沒有新玩意兒。過去發生過的事情還會週而復始的發生,因為人性不變,情緒永遠都阻礙著智力。


一般來說,在股市摸爬滾打多年的投資者都很敬畏市場,而且從不拿過往的業績來炫耀,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次的交易都是從零開始的,過去只是過去,而未來會發生什麼,沒有人知道。而過度自信會影響自己對市場的客觀判斷,人為的風險也會悄悄醞釀,雖然不知道風險什麼時候爆發,但終究會爆發。還有很多時候,投資者能夠承擔很大的虧損,但苦盡甘來之後卻在賺取一點點錢後就匆匆離場,沒能堅持獲取更大的利潤。進入資本市場,就是想通過承擔風險來賺錢,而如果因為承受能力差而影響到對市場的判斷,那就證明其心理素質還不夠成熟。賺大錢的股市投資者有一個共性:經歷過大風大浪,心理承受能力較強,順從市場趨勢。

先跟大家講個小故事:

哲學主要研究三個對象,世界、人和方法,分別對應世界觀,人生價值觀和方法論。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建立在世界觀的基礎上。只有正確的認識了世界並形成了正 確的世界觀,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從而總結出一套方法論,去認識世界、形成人生價值觀,並依據此實現人生的價值。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 過程。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在一個時間點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方法論組成了一個人的人生境界。人的境界在隨著上述循環過程而 螺旋上升。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在股票市場裡,市場規律的認知決定了主體的思維和理念,思維和理念決定了操作方法。交易系統是多方面操作方法的集合。因此,要想有正確的操作方法,首先要能夠正確的認識市場的規律。這對於大多數散戶來說,是極其艱難的事情。

在中國股市,擁有著全世界最多的散戶群體,在中國股市之中有大量的人帶著資金而來,然後被套牢而去,這種來去之間的選擇,凸顯出太多的無奈和悲情,在股市二八規律的影響下,在股票七虧二平一賺的大趨勢的帶領下,大多數人都在股市鎩羽而歸。但是,馬雲不是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大家都有著一個成為牛散把股市當作自動提款機的夢想,然而大部分人最終都難以在股市賺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有著牛散夢的我們,卻很難在股市賺錢?


股票的生命之操盤線

深度解剖趨勢交易

第一張圖:趨勢跟蹤體系圖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道:從市場、技術、人三個角度來理解整個交易。

術:由拐點->波段->趨勢->倉位,最終整合到一張圖,形成趨勢跟蹤的技術體系。

法:從怎樣進場?何時操作?怎樣操作?操作對象?四個方面制定了紀律,保證交易的執行。

器:由均線、ATR、MACD、BOLL等指標來輔助趨勢跟蹤的操作。

第二張圖:交易流程圖

有了成熟的趨勢跟蹤系統,我們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來進行交易:

制定交易計劃->等待拐點形成->執行交易計劃->

整個流程也就三個步驟:訂計劃->等待->執行。

其中正如課前所分析的,每次訂計劃和執行的時間也就1分鐘左右,所以交易的大部分時間就兩個字:等待;所以交易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耐心;所以交易是一件很輕鬆,但又很無聊的事.

上面說的趨勢跟蹤的三步走流程,可以畫成一張圖,就是趨勢跟蹤交易流程圖。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均線買入定式】

均線是最常用、最經典的技術指標之一。不少的技術指標都是由均線系統衍生而來。均線在短線交易中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10日線交易系統

10日均線是一條短期的均線,代表了近10日內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如果股價處於10日均線上方,交易者皆獲利,就會出現惜售的心理,從而使得股價維持強勢;反之,如果股價處於10日均線的下方,短期被套的交易者會對股價造成賣出壓力,因此股價會弱勢運行。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探討的不僅僅是一個買入定式,也是一個“有買也有賣”的交易系統,可以成為獨立的依據,也可以輔助其他買入技法進行操作。

在短線高手手中,一根10日均線就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短線交易系統。

買入參考:10日均線上買入持股,10日均線下賣出持幣。

在股價的上漲過程中,穩健的交易者在股價跌破10日均線時就應該賣出,以免出現風險,可在後續行情中另找良機。積極的交易者則不必全部賣出,為了防止高位築頂可適當進行減倉。然後關注接下來的走勢,如果呈現頂部形態,則繼續賣出。假如跌破10日均線後只是短期調整,股價重新盤穩後會再次回到升勢,此時會再次收復10日均線,可繼續參考10日均線的買賣原則:股價上升趨勢完好,則繼續買入,反之則謹慎對待,擇機高拋。

如圖3-9所示,榮豐控股(000668)前期股價一直運行在10日均線下方,股價從14.5元左右一路下跌,最低跌至11.44元,之後股價橫盤企穩,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宜過早買入,雖然這裡可能是底部,但後市方向尚不明確。等股價站上10日均線,多頭力量開始強勁,這時就可以分批買入,如果不破10日均線,交易者可耐心持有。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圖3-9

10日均線作為短線操作的參考線,實現了化繁為簡、輕鬆獲利的目的。縱觀A股市場,大部分股票在強勢拉昇的時候,一般都不會跌破10日均線,特別是在連續拉昇上漲之後,更應該重視這條均線的價值。如果10日均線跌破就應當減倉或者賣出。

2、並非突破10日均線都是很好的買入時機。

10日均線代表著短期的趨勢,當短期趨勢還在下行時,10日均線對股價有壓制和向下牽引的作用,因此,當10日均線還是下行趨勢時,股價突破10日均線並不是非常好的買點,因為,此時很可能僅僅是個小反彈,股價或許還會在10日均線的牽引下再次下探。比較可靠的買入點應該是在10日均線往上翹時,才是真正的突破,這時候買進就十分可靠。

圖3-10是當代東方(000673)的日K線走勢圖,當10日均線向上翹時,股價又突破10日均線,且站上10日均線時是很好的買點,此時,短線交易者就應該積極跟進,獲取利潤。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圖3-10

圖3-11是智度投資(000676)的日K線走勢圖,如果在A點買入,雖然股價站上10日均線,但卻是一個失敗的買入點,需要止損,為什麼這個買點會失敗呢?最大的原因是突破10日均線的時候,該均線還呈下跌趨勢,下跌趨勢的10日均線,說明短線還是空頭市場。下降的10日均線對股價有向下的牽引作用。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圖3-11

3、回踩10日均線,且10日均線保持上升趨勢,是良好買點。

突破10日均線後買入股票並不代表股價就會直線上衝,也常有回調,待股價回到10日均線後企穩,再啟動可能會加速上升。這也是交易者買入的機會。回踩10日均線買入的條件是股價漲幅不大,且10日均線還保持上升趨勢。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圖3-12

如圖3-12所示,太龍藥業(600222)在突破10日均線後回調,仔細的交易者可以看到回調時的成交量是萎縮的,說明此時市場拋盤惜售,有假跌誘空的嫌疑,此後股價攀升,此時我們可密切關注10日均線的支撐,如股價能夠獲得有效支撐,成交量同步放大,量價配合良好,將是短線買入的較好時機。

如圖3-13所示,烽火電子(000561)的股價在底部啟動後,就開始依附5日均線上漲,成交量也隨之溫和放大,這預示著股價已經進入了上漲趨勢,從圖上的箭頭位置可以看到,股價在上漲受到阻力後開始回落。股價回落到10日均線附近時,回落過程是縮量的,受到了均線的支撐。隨後股價便調頭向上繼續往上攻擊。短線交易者就可以趁機買入,以期獲得利潤。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圖3-13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圖3-14

如圖3-14所示,海德股份(000567)的股價在上漲的過程中,股價也依託5日均線上漲,從圖上的箭頭處可以看到,股價連續4天縮量回調,在10日均線附近得到了支撐,之後開始回升,調頭向上站上5日均線,此時短線交易者可進場買入。從圖上可以看到,在上漲的過程中,股價量縮回落到10日均線附近,受到支撐後拉起。這是莊家邊拉邊洗盤的方式,此時交易者須注意,等股價調頭向上時,那就是買點。


市盈率低就代表著安全嗎?市盈率到底高好還是低好?

市盈率高低是個數字,但圍繞這個數字所敞的文章,才是博弈世界裡最該關注的,也是理解市盈率是高好還是低好的關鍵。

在股市裡,有些話往往能讓市盈率相形見絀,比如:炒股就是炒預期”、資產重組是資本市場的常青樹等等,也就是說市盈率需要一個適時,不同的時間段表現出的效果不一樣,有時候可能相反。

有些股票業績很好,但股價就是不張,那麼市盈率肯定就低,比如一些藍籌殿;有些股,業績差,但是股價飛漲,那麼市盈率還是高了好。但是泡沫總是泡沫,刺破就得迴歸,可見,市盈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適度適時。

所以,單純考慮市盈率的高低是好是壞,沒有多大意義,而是要將其和市場的一切統一考慮才行。就市場來說,尤其是A股市場,概念是關鍵的一個炒作因素,而要炒作就必須結合媒體,所以,適時適度的同時還要考慮大環境。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那麼,炒股過程中,到底要不要看市盈率?怎麼看市盈率呢?

1、從規則上我們說,市盈率越小的股票,它的盈利能力就越大,投資回報期也就越近了。但這是一個不講規則的市場,除了除權送股,有多少上市公司是分紅現金的?盲目的除權送股、配股,就是不分紅,這就是A股市場的現狀,銀行股普遍是市盈率低,他分過多少紅利?而且炒股票,炒的是未來,不是過去,市盈率的高低在市場上沒有太大意義,因為你是在炒,而不是買了做股東。

2、許多人總是拿市盈率的高低來衡量公司估值的高低,認為市盈率低的股票就是比較安全的,這個想法是片面的。比如互聯聯網行業;,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的盈利模式和盈虧平衡點,看市盈率高低沒有太大意義,不如去看它的市場佔有率。

3、不同市場、不同行業,通常會有不同的估值水平,而且這種估值水平會維持非常長的時間。舉例來說,在A股市場,銀行股的長期市盈率水平都維持在10倍以下,而醫藥行業的長期市盈率平均水平,都在30倍以上。如果你總是拿銀行股的標準來看其它行業,你永遠都會覺得其它任何行業都處於高估狀態,那你除了買銀行股之外,其它任何行業的股票都不敢買了。銀行業的整體靜態估值都很低,但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值得長期投資的;醫藥行業整體靜態估值都不低,但並不代表該行業的所有公司都是高估,不值得買。

4、對於某些高成長行業中的真成長公司(講故事的公司例外),不能用市盈率去看此類公司,在高速增長開始時,利潤基數比較低,市盈率看上去比較高,隨著公司業務的高速增長和業績的快速釋放,很快就會把市盈率值拉下來。比如,某公司現在40倍,看上去真不便宜,但是,如果你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它在未來2年內每年都會有100%的增長,那麼,實際上它是一隻低估值的股票。

5、從市場的博弈性質來講,如果市盈率低就安全,那麼大家一股腦去搶,搶的結果就會導致市盈率不低了。


市盈率低代表什麼?

在所有的財務指標中,淨值產、每股收益和市盈率(PE動)三大指標只要投資者一打開個股走勢圖都能看得到,因此對於股民來說,市盈率(PE動)是股民所見指標最多的其中之一,也是最關心最重視的估值指標之一,機構投資者也常常拿市盈率來說事,遍觀諸多券商的研報,幾乎少不了對於每股收益的預測,從而得出市盈率估值;

很多投資者不知道的是,其實市盈率是分為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我們在軟件上看到的通常是動態市盈率,市場廣泛談及的也是動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是指還沒有真正實現的預測利潤的市盈率,它是全球資本市場通用的投資參考指標,用以衡量某一階段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和風險程度,也是資本市場之間用來相互參考與借鑑的重要依據。其計算公司為:動態市盈率=每股市價/通過季報數據折算的年每股收益(此處年每股收益折算方法:一季報每股收益*4,半年報每股收益/2*4,三季報每股收益/3*4,年報每股收益,以交易所公佈的最新季報或年報數據計算);

但順便提醒一下,不是所有的行業未來一年的每股收益都能用一季度的業績乘以4這樣簡單相加的方法,因為不同行業不同同時,每個季度的業績波動往往很大,以萬科A為例:07年一季度每股收益為0.09元,如果簡單的四個季度相加,一年的收益也就是0.36元而已,但實際上年報披露出來的卻是0.73元,這是房地產特殊的年末結算準則造成的。

動態市盈率預測值的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係數,該係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即年複合增長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至少3年)。比如說,某上市公司當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上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則靜態市盈率20元/0.38元=52,動態係數為1/(1+35%)^5=22%。相應地,動態市盈率為52×22%。=11.44倍。

靜態市盈率是用當前的股價除以過去一年已經實現的每股收益,代表的是過去的情況,參考意義不是很大,關鍵還是要看成長性,也就是動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一般都比靜態市盈率小很多,代表了一個業績增長或發展的動態變化。如果消息全面,可以計算動態市盈率來單方面評判上市公司價值是否被低估。

那麼接下來重點講講業績扭虧或業績預升的低市盈率個股為何會受到資金的青睞?

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用市盈率的高低來衡量和判斷一直個股的投資價值,總覺得市盈率越低越好,市盈率越低估值就也低,未來上漲的空間也就也大;另外通過市盈率可以衍生出另外一個財務指標,那就是股息收益率,市盈率的倒數就是股息收益率,可見,市盈率越高,股息率越低,市盈率越低,股息率越高,股息率也叫做股票投資報酬率,是上市公司派發給股東的部分盈利;這說明,市盈率越低,投資者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取得回報,投資者購買市盈率的更低的個股,不僅風險偏低,而且能夠獲取更高的投資報酬率,即股息率,因此對於社保基金、養老金、公募、險資、QFII等大機構資金,市盈率低、股息率高的價值藍籌股特別受他們的青睞,比如金融、地產、建築和電力等;因此近期市場主力就是利用這點邏輯,展開對低市盈率個股的炒作,特別是一些業績預升、扭虧為盈、剛摘帽的的公司,如滄州大化、西水股份、廈門國貿、華聯控股和山東海化等。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誤用市盈率會導致很大的投資失誤。市盈率是個人投資者用得最多的一個估值指標,機構投資者也常常拿市盈率來說事,遍觀諸多券商的研報,幾乎少不了對於每股收益的預測,從而得出市盈率估值。也許是用得太多了,使投資者習慣了用它去評估一家企業,這是隱藏著很大風險的。

第一,市盈率是和收益直接對應的,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而企業的收益是不穩定的。對於業績非常穩定的企業來說,用當前市盈率來評估是簡單易行的,而對於業績不穩定的企業來說,當前市盈率是極不可靠的,當前的很低的市盈率也未必代表低估,相反,很高的當前市盈率也未必代表是高估的;

第二,對於一個面臨重大事項的企業來說,用當前市盈率或者歷史平均市盈率來估值都是不可行的,而應當結合重大事件的影響程度而確定,或者是重大事件的確定性而定;

第三,有些行業的市盈率註定是比較高的,比如,醫藥行業因為擁有更為穩定增長的盈利預期,整個行業的市盈率估值都會比金融地產這兩個行業的高,而高科技類的企業則更甚;

第四,具有某種爆發性增長潛力的行業或者企業來說,通常意義的市盈率估值也是不可濫用的。

第五,對於一個當前業績極度高速增長的企業而出現的低市盈率現象同樣也是要警惕的,可以說,對於絕大部分企業來說,維持一個超過30%的增長率都是極其困難的,由此,對於那些業績增長數倍的而導致的當前市盈率低得誘人的現象,是不是該多一點點冷靜呢?聰明的投資者會多多考慮的;

第六,對於沒有重組預期或者其他重大事件影響的企業來說,採用歷史10年以上的平均市盈率法來評估是個簡單有效的方法,但同樣不可對此市盈率抱以太多的希望;

第七,對於一些具有很大的潛在資產重估提升價值的企業來說,市盈率法也是不太可行的,資產重估可以實現企業資產價值的大幅提升或者大幅降價;

第八,對於很多公用事業的企業來說,比如鐵路、公路,普遍都會處於一個比較低的市盈率估值狀態,因為這些企業的成長性不佳,如果投資者以公用事業的低市盈率去比較科技類股的高市盈率是不合適的,跨行業比較是一個不小的誤區;

第九,對於暫時陷入虧損狀態的企業,也是不適合於用市盈率也評估的,而更多的是考慮其虧損狀況的持續時間或是否會變好、惡化等問題。


這個市場中絕大部分人命中註定會永久性陷入迷茫,尋求各種手法、秘籍但終不能成功,有些方法別人就是能用,為什麼我學了卻不能用,甚至會死?這裡先說一段歷史故事。

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直接打下北京。皇帝出逃。清廷真正被震動了。當六王爺從熱河返回,他揹負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向洋人“購買”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洋人有二個,英國人和法國人。

六王爺心懷忐忑,不知道能哄能騙,六百萬兩白銀可以買3000把槍否。誰知道洋人一開口,還沒等英國人法國人互相競爭。奕欣立刻聽到了回覆;“洋人不僅肯出售武器,而且肯出售武器的製作方法”。六王爺不禁大喜過望。但奕欣拿到了大炮圖紙,攤開一看,不禁皺起了眉頭。大炮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圓筒形,塞入火藥炮彈,就可以發射。真正的難題,是鋼產量。一門大炮上千公斤,現代戰爭動輒幾百門,幾千門大炮。清廷上哪找這麼多純鋼去。而且因為大炮的膛壓非常高,這都要優質高爐的百鍊精鋼,不是鄉村裡的鐵匠鋪。鴉片戰爭表面上是熱武器對於冷武器的勝利。而實質上是鋼產量的勝利。奕欣雖然拿到了圖紙,可是他無法制造。因為他沒有那麼多鋼鐵。中國真正的工業革命,從1861年開始。如果你看看李鴻章當時的奏章,“唯今百計,首在鐵”。奕欣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造漢陽鐵廠。但是,鍊鋼需要用煤,所以還需要開平煤礦。從煤礦到鋼廠,需要運輸,於是有了津浦鐵路。等到鋼煉出來了,需要製造成槍炮。這才有了江南製造總局。在上海。以上就構成了“洋務運動”的主體框架。

看到這段歷史,我相信有靈性的人會有感悟,再仔細深入思考,或許還會感到恐懼。因為即使滿清大力推行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最後還是失敗的。直到八國聯軍之後,清政府實在忍無可忍,在全國興建了鋼鐵業。普及“新軍”。——然後武漢新軍譁變——再然後清政府滅亡。對!滅亡了!

現在對照著看交易歷史來看,很多人看到大神們的方法好賺錢啊(他們的武器先進),然後我也要學,學來了他們的方法(前提是有人願意給你看真正的武器圖紙),然後你會發現就是你得到了圖紙,你也根本造不出武器。因為你和別人的交易思維,交易框架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一個農業化國家永遠都不會製造出工業化的武器)

所以你會發現真正正確的道路是從零開始先進行工業化,先去找鐵礦、找煤礦、修鐵路、開工廠,然後你就滅亡了。(當你從全方位完成知識、人性、心理、手法的積累,徹底滅亡了舊的交易體系、思維,你才上路,對!才上路。假設1861年是工業化的開始,中國基本完成工業化是在建國後。所以交易體系的建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實際上以上一段話解釋了:為啥交易技術反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要。正真的財富是:交易體系,交易體系的建立是完全個性化的。正如每個國家工業化的過程都不一樣,每個人的體系也都不一樣。

所以結論開始了,在市場中死的N個情況:

1、首先大多數人根本沒意識到你的競爭者是何等的可怕,已經武裝牙齒。而你連武器長什麼樣都見不到。

2、你見到了武器,但你根本找不到真實的武器圖紙。

3、萬幸,你見到真實的圖紙,你發現有圖紙依然造不出武器,因為你是落後的農業化國家,你要迅速的進行工業化歷程。

4、萬幸你度過了各種天災人禍,活了下來,你會發現工業化路徑千差萬別。最後需要你一步一步自己走。

5、實際上就算你千辛萬苦完成了工業化,你會發現之後還有選擇路徑的區別。選錯了,還是會死。

所以看到這裡,應該能得出一個結論: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終其一生都無法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符合自己實際的交易體系。

真正的財富是什麼?是體系。一個正確的體系面對沒有體系的競爭才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交易體系的構建,是個異常複雜的工作。它需要一個投資者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積累經驗。許多人都死在這三個“不斷”之中了。因為這個階段需要不斷投入精力、金錢來支撐的。

更可怕的是,投入了之後還看不到回報,不知道這樣的煎熬的盡頭在哪裡。這個階段可能需要六年到八年。當然這是指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投資者的成長時間。放眼我們身邊,許多股票交易者虧了十幾年之後依然是個虧貨,因為他根本就意識不到這方面的問題。炒股炒了十幾年依然是最打聽消息,看股評買股的階段。這種人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總之,經過這個時間段之後你才能體會到構建體系的重要並且開始嘗試著構建交易體系。

我想,好多進入交易這行的投機者的職業生涯,都是從聽消息交易開始的。慢慢的開始學習技術分析。可是慢慢的,發現學這些東西時候熱血沸騰,似乎已經找到了制勝的法寶,可是到了實際交易的時候還是會按聽消息、憑感覺來交易。

這時候你會發現是因為心理的因素導致你沒有按技術指標來的,所以你可能會找些靈脩、禪學之類的書來學習,以期克服掉心態上的毛病,擔此時的交易還是沒有起色,即使你按這些技術來交易,可是這些技術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

這時候,大部分人會陷入苦悶之中,其中一部分的交易生涯到此結束。另外一小部分人知道自己一定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做到。在經過不斷的求索之後,終於發現:原來技術本來就是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的,這和最終的交易成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交易本就是個概率的問題,只要賺的時候賺得多,虧的時候虧得少一樣是可以成功的。理解到這一層之後,開始坦然接受交易中的虧損,賬戶權益也開始不斷增長。這時候又有一部分交易員開始自滿,以為終於找到了交易的聖盃。然而迎接他的是一次巨幅虧損,把以前賺的錢全部虧進去不算,把本金也折了大半,其中一部分的交易生涯到此結束。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大概就是這麼樣,從學技術-學心態-學策略-學風控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當然這不是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而是一個各方面互相糅合的過程。

所以,我以為,一個完整的交易體系,至少是由下面幾個方面構成的:

1, 交易技術。用來研判市場。

2, 心態。用來執行你的交易,關鍵時刻不手軟。

3, 策略。用來計劃你的交易。

4, 資金管理。用來做風險控制。

這四個方面互相支撐,缺一不可,少一個都無法帶你到達成功的彼岸。它們的關係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交易體系就是這麼一個三稜錐,缺了任何一個頂點,都不能稱之為一個體系。

下面是這幾個部分的更詳盡的關係:

一代投資大師的感悟:市盈率低代表什麼?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看看

下面再簡單做一些解釋,我覺得在交易體系中,交易技術是最核心的東西。技術提供了行情分析框架,用來研判行情;同時技術也形成了一套交易規則,用規則來進行交易。同時,一個交易員有了技術之後,心態自然也就會好了,因為你知道這是個行之有效的技術,離開了技術空談心態,只是無本之木罷了。

其次重要的是資金管理,它和技術共同形成交易規則,來控制加減倉位來控制風險。

心態和策略是技術和資金管理的衍生產物。因為好的資金管理也是形成好心態的基礎。總之,藝高才能人膽大。這個藝正是由技術和資金管理構成的。


正確的交易心態

一、關於市場

金融市場若分析起來,鐵定沒完沒了,經濟大勢、政治影響、個股基本面、歷史走勢圖、產業前景等等分析後,可研究來研究去最後很單純,只是買或不買、賣或不賣的最終判斷而已。

市場不是真實的世界,它是有所有參與者的心智所構成,投資者都是帶著偏見入場。而偏見正是理解金融市場動力的關鍵所在。當偏見在投資者群體中產生互動影響力,將會產生羊群效應。市場是一種結果,他超出每個人理解的東西,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

在對市場的理解上,我非常同意索羅斯的見解。所謂市場由心智構成,就是說市場是由人的情緒構成的,看似理性的市場實質上很不理性,充滿了偏見。

偏見是市場的動力,沒有看空看多,怎麼會有天天上上下下的行情?本質上說就不會有市場。所以說,偏見(人的情緒)既是市場的動力、更是市場存在的根本!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市場中就是看多和看空的人群在對賭。無論在什麼體制下,有盈利的人就必然存在虧損的人群。

對於對賭的結果,我們無法預知!因為多空雙方的力量經常都在發生轉換變化,所謂多殺多、空殺空。但是,無法預知並不是說我們無法把握當下。否則我們也將無法理性地交易。要做到理性的交易,就要跳出圈外,和在圈子中纏鬥的多空雙方保持距離,這樣才能看清楚當下的力量孰優孰劣,然後跟從強勢的一方即可輕鬆盈利了。

二、關於耐心

很多大師都強調做交易要有耐心,或許是對的,耐心等待機會出現。但問題是他們從來沒有提到什麼樣的機會出現才算是機會出現。從這個意義上說,耐心等待這句話對於操作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其實,在投資、投機或交易的教育中充滿著似是而非、沒有具體作用的廢話。

說實在的,在交易操作中,不需要什麼耐心。耐心,是一種制約性的情緒。在交易操作中,需要的是“靜心”二字。靜心,也是一種情緒,但更是一種境界,所以這樣的情緒是沒有制約性的,是自然而然的表現。

極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在交易操作中以靜心待之,是因為對所交易的標的物的未來走勢無法把握,即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無法把握,進而產生恐懼、貪婪、希望等主觀情緒。在這些主觀情緒的支配擾亂下,操作變得毫無規矩,這是虧損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能在交易操作中把握未來的風險,相信大多數人就會做到靜心操作了。比如說,我對某個人保證,虧損我包賠,相信這個人的交易操作就很安心了。


股票投資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

股票投資是一種工作,是一種賺錢方式,但是由於其特殊性,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

首先,做什麼工作,都是一種服務,所以都要求人。世界上的事,登天最難,比登天更難的事是求人。

股票投資則不需要這樣。在總結自己的投資事業時,股神巴菲特這樣寫道:“就謀生而言,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乾的這一行我極其喜歡,任何人也不能叫我做我不願乾的事,我也不必與我不喜歡的人共事。”在這裡,股神巴菲特不僅從賺錢方式上來理解股票投資這項工作,而從更高的方面,即生活方式上來理解股票投資了。

其次,做什麼謀生的工作,都必須賺錢,但一般都是以間接的方式賺錢,即按照“資本(勞動)——商品(服務)——賺錢”的程序,達到賺錢的目的。

股票投資則是用直接的方式賺錢,表現為“資本正確的思想——賺錢”。《大投機家》的作者,號稱德國證券之父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對炒股是一種生活方式作了經典的描述。從賺錢方面來看,他說:“金錢使人們享受生活,使他們不僅僅滿足於研究菜單,而是可以品嚐一下佳餚。”從生活方式來看,他又說:“一次投資成功了,我最高興的不是我從中賺到的錢,而是與別人的思想相比,我的思想是正確的。”如果你真的會股票投資的話,世界上的事三百六十行,只有這一行是“皇冠上的明珠”。

再次,從事股票投資除了得到賺錢的快樂外,還可以得到思想的快樂。

索羅斯平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成為一個哲學家,但他在投資領域取得的成就使他的投資哲學思想放射出了燦爛的光芒。他在靠投資活動大賺其錢的同時,勤於投資哲學的思考,寫作了《金融鍊金術》等著作,提出了反身性原理,提出了利用市場的拐點打破原有市場秩序、獲取收益的投資方式。索羅斯的特點告訴我們,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炒股既是一種賺錢行為的實施,同時也是一種對賺錢學問的思考。可見,股票投資是一種能使思想得以昇華的生活方式

最後,由於股票是一種高風險行業,自然也可獲得高收益。

很多投資家在賺了大量的金錢後,開始幫助他人,施恩於人,從而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康奈爾大學的創史人康奈爾先生自幼失學,白手起家積累了大量財富後,倖免逃過了1929年的美國股災,他深感慶幸,捐款建立了世界名校康奈爾大學。索羅斯的投資活動傷害了不少國家的利益,但他的晚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惠及他人的慈善活動。股神巴菲特通過投資使自己成為世界第二大富豪,他自己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晚年卻將其財產的85%捐給慈善機構,用於慈善事業。正是因為這些人在股票投資方面的成就,使他們有能力幫助他人,為改變世界出一份力量,從而也使他們的人格和精神得以昇華,使世人敬仰並記住了他們。

人活一生,總是在比這比那,比官位大小,比錢多錢少,比學問高低,但是,人終其一生,最後只有一比,這就是比思想境界。思想境界的高低,是決定人生價值、生活質量、幸福與否最核心的內容。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思想境界,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也是一種思想境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

把股票投資作為生活方式來看待,我的觀點,那就是要追求人生的“健康、自由;知識、金錢;創意、快樂”。把股票作為一種思想境界來看待,則就是要達到一種“自由自在,寧靜致遠,理性隨機”的投資境界。所謂的自由自在,羅傑斯和彼得·林奇的人生最有說服力。

羅傑斯在上世紀80年代賺了1600萬美元后,很快就退休,之後兩次環遊世界,在全球哪裡有投資機會就在那裡買一點股票存放起來;

彼得·林奇在管理基金賺到一大筆錢後,也退休打理自己的財產,自由自在地過著炒股的生活。

所謂寧靜致遠巴菲特是最好的例子,他不看股市行情,不做短線操作,不在繁華的紐約居住,平心靜氣尋找長線潛力股。

所謂理性隨機,科斯托拉尼是最好的例子,他明說他就是一個大投機家,股市上漲時他耐心持有股票,但心裡同時又清楚地知道,“樹不會長到天上去”,一旦股價漲得離譜了,他則堅決賣出獲利的股票。

最後,我們欣賞一下科斯托拉尼的一段話吧。他說:“這是一份多麼奢侈的工作呀!他遠離貨物和積滿塵土的倉庫,不用和商人討論。他每天都在沉思,坐莊舒適的搖椅上,藏在他吐出的煙霧中思考著,遠離世界與喧囂。他的工具離他非常近也十分簡單:一部電話,一臺電視機,今天肯定還有一臺電腦和幾份報紙。他也有他的秘密,他知道如何從字裡行間讀出東西。他沒有僱員和經理,不用到處打招呼,不用像銀行家和經紀人那樣與那些令人頭痛的顧客打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