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推崇汉服阻力重重?

中国著名玄学大师无橙

我之前也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推广受阻,主要有几个方面。

我们现代人过着快节奏的生活,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大家每天就像陀螺一样忙忙碌碌的。穿戴汉服是件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我是指正儿八经按服饰要求穿戴,需要考虑到发型,配饰,妆容,鞋,和衣服的制式,等等。

咱们抛开比较有争议的制式问题。现在很多人认为推广汉服不需要考虑制式,只要是汉服就可以。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必须在不同场所有所限制。这个问题,在汉服圈内部尚且也存在争议,所以先不讨论这个。

只是穿戴,已经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精力。如果说,不按礼仪规范来,随便套一件,有汉元素的服装,这这种推广结果,目前也挺有效果了……现在很多时尚的单品,特别是裙装带有汉元素。

然,也有部分人认为,汉元素风格的服装和汉服是两回事,不能算做汉服推广……所以又是争议项。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推广目的……这个在汉服圈也没有达成共识。我自己有段时间和朋友一起专门在茶叙和一些相对高端茶室做品茶活动的时候,试图引进做汉服秀。但是,没等茶友觉得如何,已经被圈内人骂成一片了……我朋友是带着自己的作品去的,她确实是想卖产品,因为她也得生存,于是圈内觉得我们组织大学生秀场就是卖产品,骂的很难听。然后,几个大学生都陆续退出了。我朋友也不干了。我后来改组织太极表演了……


小黑豆

咱先来分析下封建制度的本质,理顺误国根源,平息下各位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怨念然后再说汉服:首先,不尊重不推崇个人独立思想,是封建礼教文化的本质,讲的就是个阶级压榨人权桎梏,讲的就是服从,新的发明和新的思想会挑战上位者的神经,纵观中国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统治衰败之后都会有另一个朝代取而代之,真的只是取而代之,遵循古制,顺便吸取上个朝代灭亡的教训,对其添砖加瓦,巩固翻新进一步控制百姓,如此往复,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积累到最后,这种控制日趋完善近乎毫无漏洞,到最后清朝日渐衰败,本该出现的下一个取代者因无法撼动这完善的制度迟迟不能出现,以至于清朝国力越发衰弱还能苟延残喘直到近代,这是撇开外部的原因,封建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统治者的控制能力达到巅峰的时候这种制度也就走到了尽头,必须过度到另一种制度里去,此时只能依靠外部战争打破僵局,倘若没有日本和西方变法革命率先跨入近代工业社会发动了二战,也许中国还会继续在封建统治的圈子里循环往复,并且社会的进步随着控制的增强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因为已经断了所以无法猜测清朝是否就是那个停滞的点。此前汉族的这种封建制度一直稳定更替波澜不惊,可能打破这一局面的是元朝和清朝的介入,然鹅,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也同样对这种全面服务于统治者自身的完美的阶级控制制度垂涎三尺,沿袭下来并且极度推崇,继续添砖加瓦,才造就了后来的时代悲剧。应该是这样的吧?🤔

转回汉服复兴的问题:即使不算对少数民族形成的孤立感所造成的潜在问题,复兴汉服文化也有内在弊端,汉服的背后是封建礼乐文化,核心内容是阶级压榨,人权桎梏,这是汉服文化内在的东西,我们常说的反封建,反的就是封建礼乐制度,这些思想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建国这么多年如今还有陋习遗存,死灰复燃的可能性谁都承受不起,国学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所有文化都是精华,不是所有文化都可以与现代生活对接,汉服就是礼乐文化的外在延伸,汉服复兴不会触及背后文化你信么?那些躁动的汉服粉会以此文化为荣,标榜自己爱国争相效仿。古代多少人为了人权自由对抗封建礼法被后世传为佳话,至今耳熟能详,反而在现代自由社会回过头讴歌封建礼法?不讽刺么?对,有些人啥都不想,因为穿着漂亮就要复兴,还自以为反对的人都在打压汉族,你穿就穿没人拦着,搞复兴无论从民族和谐还是自身文化对接来看都不可取,弊端太明显,实际上汉文化从没有没落,又何谈复兴,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些早已口口相传深入民心的美德刻意推行汉服,想继续发扬光大深入研究,我们有的是办法,当汉文化的精华真正发扬光大举世共知,汉服所代表的文化就会发生质变,会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和含义回归,并且水到渠成从而为世人所接受,但是目前民众对古代文化认知普遍不高我们必须避开汉服复兴这种诸多弊端的方式,汉文化的发扬光大这些年也一直在做,其实不看有人问为什么反对汉服复兴我也懒得说什么,谁有时间管你穿不穿汉服,哪有那么多受害心理,什么满遗打压汉族,什么千方百计阻拦汉服复兴,什么少数民族都有民族服饰汉族不穿所以低人一等,等等等等,我们要的是文化传承不是文化灌输,我们都很忙的,忙着生活呢,我想他们口中的“满遗”应该比我忙吧,忙着赚钱忙着享乐。哎,这躁动的社会。



围观两三天

为什么甘愿当野生袍子?

因为汉服社没淘宝有用。

目标混乱,理由牵强

这些内部阻力,主要体现在,推广汉服的目的理由混乱而牵强,列举一下常见的。

  • 增强民族自豪感:汉服不是唯一,只是其一。
  • 推广传统礼仪:有些优秀的礼仪确实值得推广,但也不应全盘接受,需要筛选。
  • 推广传统祭祀:祭祖、祭奠先烈先贤可以接受,其他的emm……
  • 推广传统文化:那应该去学习,而不是穿汉服!
  • 推广封建糟粕:大清已亡!大清已亡!大清已亡!
  • 推广传统节日:这个还不错,也是一种休闲方式。
  • 因为好看:因为好看而穿,常被批为秀衣党,秀衣本身没啥错,只有确实好看,和确实不好看

真正的痛点在哪里?

列举了常见的汉服推广理由,大家会发现,其实想要穿汉服的,那种迫切的心情,迫切的痛点只有两个。

  1. 民族自豪感,或者换个说法,想要通过服饰来无声而鲜明地表达我是一个中国人
  2. 传统的配色、形制、妆容远比穿欧美系时装更好看。

对比的就是,普通学生,穿汉服和时装,穿汉元素和时装的差别。

然后女主深深被震撼到了。对比之下,非常明显,大多数人穿汉服和汉元素更好看。

就算是欧美时装,光是改成汉服传统配色,就可以好看许多了,所以,我们没必要拘泥于形制,毕竟在中国,也会是有偏欧美系的长相和身材。

只不过,以汉服形制和配色为基础的设计,让国人多了一种选择。

我不要穿日系,我不要穿韩系,我就要中系——这才是汉服最能切实解决的痛点。

因此,真想要推崇汉服,就得去掉多余的东西,回归衣服本身,回归需求痛点。


姞雪心

人为阻力谈不上吧。没法流行开是正常,你现在去日本韩国他们也不是将和服韩服当常服来穿。我觉得关键一是政府的态度和引导,二是汉服的改良和实用。

首先,说政府的态度和引导,这是相当敏感的事情。汉服热在民间热闹异常,但你肯定没听到过官方任何正式表达的声音,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中国自古衣被华夏,从黄帝到大清,历代帝王登基,改国号定衣冠,以彰正朔。连民国及部分短暂的军阀时期,都对服饰穿着有规范。到了我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却没有官方正式发布的规范服饰。这,恐怕是汉服运动“名不正言不顺”的根本所在。

所以,汉服要想真正兴起,第一一定是官方规范。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所致。当然,这个规范不是限制,在当代应该是理顺汉服形制,找出汉服基本款,加以改良,然后通过官方引导和推广的方式来实行。比如规定在过新年,祭祖祭祀,婚丧嫁娶,接待贵宾时应穿着新式汉服。平时则随意,不做干涉。这种服饰规范还会提出n款样式供选择。也可以命名,比如分礼服,吉服,常服,丧服等。这样,国家领导人可以依规带头穿,上行下效,汉服一定可以兴起。

但是,我认为国家目前不会做这件事。一是这牵扯民族问题,会有人说政府在推行大汉沙文主义,会有人说这是打压少数民族。所以,国家不会惹这个麻烦。所以,两会召开,各少数民族争奇斗艳,汉民族一水西装。所以,国家在汉服这件事上不闻不问。二是中国的汉服从产生就是以制度而定标准。从官服色彩到形制,从宽袍大袖到葛衣短打,每种服饰都有着礼仪制度的约定,你现在是哪个好看穿哪个,这本身就是先丢掉了汉服的文化基础,舍本逐末。当然,我坚决反对恢复帝制。但目前的汉服提倡本身就有很深的封建礼仪和制度在里面,我想这也是国家比较敏感不愿触及的地方所在。

其次,就是汉服的改良和实用。民间汉服运动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又出现一些极端的复古倾向或者叫嚷着少数民族政权不是中国历史,这一些人终究导致汉服真正走向消亡。试问,既然提倡完全复古,你是要用汉代的曲裾深衣,还是宋代的襦裙罗衣?你是用唐代的圆领袍,还是明代飞鱼服?我虽然对汉服一知半解,但也知道几乎每个时期的汉服都受外来民族的影响,所以,汉服的提倡一定是找到基本款,然后改良成适合现代不同正式场合穿戴的当代款。所谓基本款,我觉得汉服就两句话,“上衣下裳,交领右衽”。这是汉服最初从诞生到区别于其他服饰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增加适合现代人生活的需求,设计出来的新汉服在文化上,实用性上才站得住脚,才具有普及的可能。

那些没事穿着传统汉服满街走的爱好者,我建议还是算了。你做的再好,再符合古制,好听的说你是汉服爱好者,不好听的说你是脑子有问题。懂的人会说你在推广汉服,不懂的人会说你是从哪个剧组跑出来领盒饭的。这就是复古汉服的尴尬现状。所以,汉服改良,实用当代化才是汉服能新生的出路。

啰嗦这么多,两层意思,一是这事如果政府规范引导会事半功倍,但我觉得政府不会插手。二是民间爱好者一定要改良实用化,不然你会死得很快或者像个笑话。


非法23

汉服之所以遭遇到很大的阻力,和一些汉服爱好者的不当行为是分不开的。汉服爱好者中固然有单纯喜欢服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但也不乏以复兴服饰为名,行分裂国家为实的大汉族主义者。这些人对传统文化和服饰不见得有多精通,但对于所谓的翻历史旧账,则是十分的在行。这些人借复兴汉服之名不断挑拨民族关系,试图用400多年前的旧账来破坏如今的大好局面。对于这点,不进很多少数民族反感,就连很多理智的汉族人都无法忍受。



一、汉服运动不应成为反满运动

宣扬汉服好不好,只有在限于文化层面他才是好东西,一旦扯上政治,他立马就会变味。很多汉服爱好者在复兴汉服的同时,不断翻历史旧账,提出满清非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并不断吹捧明朝的优越,炒作曾经满人对汉人的压迫,将满人的罪恶甚至鼓吹到日本人之上。他们总是嚷嚷满遗还有很多,但是混迹网络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极力为清朝辩护的满人,大多数都是看不惯的汉人。



这些人满口都是还原真相,殊不知他们的行为已经对国家的安定造成了威胁。如今,满人已经完全汉化,多数都有大量汉族血统,满语近乎失传。如果不是民族优惠政策,他们很有可能早就改为汉族。不管曾经两族有什么恩怨,如今早已融为一体。现在不断鼓吹过去的恩怨,并将仇恨宣泄在满族普通人身上,这种行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古人说不受教化的是蛮夷,接受的则和华人无异 如今满人已经完全汉化,还在纠缠几百年前的东西不放,实在是心胸狭隘,违背古人有容乃大的精神,对如今的中国也毫无益处。

二、汉服运动不应只是cos,更应注重文化内涵

如今的很多汉服爱好者,仅仅是觉得汉服好看,并未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复原不准确,而且忽视了人内在气质的培养。



很多汉服爱好者天天说汉人传统不能丢,可是其对中国儒家文化的了解非常少,对少数民族的敌视恶言更是像极了法西斯主义者。如果精神内涵不够,整体打打杀杀,崇尚暴力,怎么可能继承汉文化的精髓,飘逸的汉服只有被温文尔雅的人穿才好看。被凶神恶煞的人,绝不会给人什么好感。

汉服爱好者要想复兴汉服,化解阻力,一方面是回归本心,不要掺杂过多政治。二就是要多了解服饰背后的文化,而不仅仅是cos,如果做好这两点,想必阻力会化解不少。


埃尔文的理想乡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所以,我们的汉服拥有宽大的袖袍!这虽说是有点浪费,但是这是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继承并尊重祖先的传承!



但是,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我们应当具备八个字“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汉服对于现代的人来说,虽然很漂亮,但是现在人习惯了现代化的衣服,首先就很难推动汉服的普及!


就像现在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穿汉服的人,你会这么看?cos,复古,还是装逼?

其次,宽大的袖袍在现代社会,对于咱们来说还是有点子小小的麻烦,容易碰到这里那里的,女生还好,男生就GG!

所以汉服的推行,有点子艰难,特别是近代清朝的易服令,将汉服基本消灭于人群,存在于书籍,所以近代发生了“汉服复兴”!
以我所见,是很难成功的,因为我们的文化自信还没有那么高,我们的伟大还没有复兴,只有我们都拥有了强烈的文化自信,我们相信“一汉当五胡”,“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臣妾!”等等的时候,我们在去推行汉服,或许能催生一种现代化的“汉服”!


第三章第四行

关于推崇汉服阻力重重,我看未见得,为什么呢?如果将汉服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的话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如果将汉服推行出来是让大家重新穿起来,显得不合时宜,起码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如果作为传统节日的服饰,或者大家更容易接受。但是切勿以汉服之名,行大汉族主义的行径,这样是不妥的!



如今之国,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之国,是一个融合的大家庭,上千年来的的携手并进,已经形成了稳固而广泛的认同。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传人。各民族有各自的特色和习俗,但这不妨碍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而汉服作为一种纽带,虽名为汉服,但实乃华夏之服装,自轩辕黄帝起至清朝,都是华夏主流的服装。



有清一代改发易服,用高压政策硬生生将这千年舆服几乎毁于一旦,但这也没有断绝我们的文化认同,如今倡导汉服,也应该从民族大义的出发点来,不应存一己之私。所以企图通过道德绑架、蒙骗欺诈、或者强硬高压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引导。



因为如今的汉服作为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其文化意义远远盖过了实用意义,其文化功用也远远超过其现实功用,也就是说中国大众对汉服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乐意接受的,加上能够彰显大国实力和气派。



虽然汉服虽然被寄予厚望,国家有关部门和非官方组织也在积极倡导,最近推出的华服日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举措,但不知效果如何!如果有效的话,通过此类活动,彰显突出以中华服饰为调的宣传和推崇或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毕竟汉服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我们目前需要的是搞懂其文化内涵,用符合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方式还原汉服的原貌,比你们单纯推崇要好一些,如果大家都不知,不懂,仅凭一腔热血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至于你说的阻力重重,我看并非如此!目前这些大力推崇汉服的人,不说他们居心不良,但很多都是人云亦云者居多,这是事实!他们之中即使是发起者,对汉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了解不多,仅是想借近年来的国学热推动而已!又或者藏有其它目的,这个要警惕!



我们崇尚自己的文化,崇尚自己的传统服饰,是发自内心的,不应成为别人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朴易堂国学易学文化

谢悟空邀!

个人认为,汉服圈现在还是小众圈,在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任何组织加上这个分母,都稍显单薄,何况汉服……

流行不开来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不实用

汉服现在还是处于复古阶段,甚至有许多人认为"古装=汉服"。但是大家别忘了,衣服是生活的一部分。

宽袍大袖不适合今天日常生活,在消费水准中等的城市(能买得起一套正经汉服的,非影楼装),往往人口密度也不小,穿着汉服上下班挤公交地铁,实在不方便(追公交车能绊倒自己,挤地铁容易被门夹,路上走容易拖地)。更不要说宽袍大袖打字(打字之前挽袖子,避免误触键盘)吃饭(自带抹布)了。所以汉服要流行,首先要改良的适应现代社会(大多汉服有的是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的贵族路线,可是古代贵族不用上班的好嘛………人家一辈子都在休闲)。



这也是大学生占汉服运动者很大比重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用上下班,学校里穿汉服日常没啥大问题。

另外,现在的汉服款式用料大多适用于春秋季,这是普遍现象。


夏天都是短袖短裙的时候,一件汉服单衣(即便是最薄的纱)也是很热的;冬天寒风凛凛,别人穿着保暖或者羽绒,穿汉服只能多添几件单衣,或者不嫌丑,给你的汉服絮上棉花,但是这样就不美了,臃肿的样子真的和仙仙的汉服不搭调……想要美观,买皮草汉服吧(恕我直言,真的消费不起,那是贵族消费水准)……



2、概念模糊

对于汉服的概念,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到底是汉族的服饰,还是汉族政权时代的服饰?

如果以前者为标准,那么长袍马褂在中国就行二百多年,是个汉人都会穿,算不算汉服?肯定算,今天的西装和各种休闲装算不算汉服?那也算。别忘了,飞鱼服的原始形态——曳撒,就是蒙古族带来的中亚服饰


以第二个概念为标准,Bug也挺多,因为各朝各代的文化交流早就把其他民族的服饰特点加入了进来,唐代日常服饰相比较魏晋时代,就简约了很多,这是受少数民族影响的结果(当然,唐代礼仪服饰还是宽袍大袖)


顺便一说,如果单强调原教旨主义的汉服,那么今天咱们都得穿开裆裤,最早的汉服没有裆……满大街的"吊儿郎裆",还是蛮有喜感的。

3、太多意识形态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太多事情会被贴上民族主义的标签,汉服也是。

但话说回来,汉族人穿汉服天经地义,可还是抵不住键盘侠(包括极左主义者和历史虚无主义者)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舆论压力……这才其实是最大的阻力吧…

手动码字,喜欢的朋友们麻烦求赞求关注,更多历史趣闻尽在白雀寺!


白雀寺蘭玉

一提起汉语、汉族、汉服、汉文化,大部分国人都会情绪激昂。做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员,以曾经的辉煌感到无比荣光,是应该的。

但作为话题,这民族那民族每每被炒作,却有二桃杀三士的嫌疑。

五千年的文明,是华夏文明。

以黄河中下游流域涵盖周边区域的先民为这一主体,(也就是后来称之的汉民族)

先秦时期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民族早已融入其中。

更有,西夏灭国后的党项人;五胡乱华几百年鲜卑、契丹人的后裔哪里去了,匈奴人一支南迁,渐无踪影,其实都融入到这一主体民族中了。

汉服,宽袍大袖,甚是气派,在重大场合,展示一下,未尝不可,也可视为不忘根本。现祭炎黄、祭孔圣人基本如此,就很不错。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工作、劳作的环境都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工作是不适合这种装束的,节假日、特殊场合露一手是可以的。


晚亭与落霞同晖

为什么国内推广汉服,阻力重重?问得好?我想说,这不只是汉服的问题,是中华整个传统文化的尴尬局面,曾被执政者一概贬为封建糟粕,弃之如敝履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发现是何等的优秀。毋庸讳言,传统文化里有少部分不合理的成份,但那是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绝大多数却被越来越证明是多么的伟大,而完全的抛弃它们又是何等的愚蠢。



自清朝以降,自古为大汉教化,沐天朝数千年荣光的华夏神州,第一次被外族(最起码那时候是)彻底的征服,易服易冠,甚至易发(元朝也没有强迫汉人这样作,而且元朝时间暂短,没有造成多大损害)这是中华文化的的第一次浩劫,也是汉服空前的浩劫。

汉服所具有的美感,峨冠博带 ,华服轻裘。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一概代之以丑陋的满人服饰。有人会说,旗袍好看,但旗袍太单一,试问那些旗袍又那里是贫苦百姓也可穿用的,而且那又不能代表整个汉人的服饰,旗袍之外,试问满清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服装?不要对我说电视剧上满清的服装好看,那有很大一部分的现代杜撰。有人会说,汉服之优美,早已失传,谁又知道。你可以看看韩国韩服和日本和服,那是他们从中国汉服中学去的,日韩只是得了汉服之皮毛而已,从中却可以看出我汉服之华美大气,汉服没有消亡,只是和华夏文化一样式微了而已。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可气的是,满清不止让汉人易服易冠,还不以为丑的逼迫汉人剃发,留起他那丑陋的辫子,至今某些国家还以为我中国男儿,仍然还留着那猪尾巴一般奇葩的辫子。更可悲的是,有人穿着汉服,竟然有人追着骂,说那是日本和服,多么的悲哀和讽刺,多么的本末倒置和浅陋,把亦步亦趋 什么都学我大汉朝的倭奴之服饰,等同于我汉服?可见现代人对于我中华传统文化无知到什么程度?!

网上现在穿着汉服的人已屡见不鲜,然而细看却总感觉少点什么,没错少了中华传统文化里所具有的那种厚度和内涵,一种只可意会的气度,多了几分矫揉造作,和搔首弄姿。所以推崇汉服不应只局限于汉服的外在美,古人大多深谙传统文化,蕴藉而有余芳,才配得上这身飘然出尘的汉服。所以推广汉服更应该先推广传统文化。有内涵之躯壳,才能穿出汉服真正的神韵,

试看当今,网络里充斥着低俗甚至肮脏的语言,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又云:见贤思齐,见不贤 ,内自省也…,可见古人是多么的善于自省,每天都要省视自己是不是,达到了好人的标准,见到不好的,也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古人委实善于省视自己,而现代人却擅于审视别人,灯不自照,如地域黑,自己明明满嘴垃圾语言,却指责别人不好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正是古人的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可见传统文化的遗失让国人变的何等肤浅和俗陋?

有人问,为什么他写的诗,格律也学了,套上格律,写出的诗还象打油诗,我告诉他,那是因为现代汉语已经脱离了古诗的幽雅,没有古典文字,更因为没有古人的那种家国天下的开阔胸襟,和传统文化的濡养,又那里能写出古人那样境界的诗章!

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受西方列强的虐,是因为儒家文化,无知,大谬,圣人云:生,我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可见传统文化不是国弱的原因,正是传统文化中的那种舍生取义的可贵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才是中华民族,虽历尽浩劫而屹立不倒的原因,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做到过,舍我其谁?岳飞,戚继光,于谦等民族英雄 ,不计个人得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国为民,虽百死而无悔,何也?皆是因为传统文化中的这种舍生取义的熏陶,所铸就的爱国情怀。试看二战国人中那么多汉奸,可知传统文化式微之因果。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近代中国人浅薄了很多,世风日下,诸多的社会问题,失去传统文化的恶果尽显。我煌煌华夏数千年来,因服饰之美,文化内涵之美,所具有的那种大气,雍容博大海纳百川之气概,光风霁月,虚怀若谷之风度,荡然无存。

汉服之美:君子谦谦,佳人翩翩。所以推崇汉服虽是应该的,但推崇传统文化才是当务之急。看看现下中国,人人甘愿为金钱之奴仆,仕途之人也多是蝇营狗苟之辈,为了金钱不择一切手段。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道,也遭到了摒弃。中华先哲的宏大思想,国学典籍 ,也被束之高阁,鲜有人读。中国人真不应该这么浅薄下去了。否则会愧对我华夏先贤。应该找回属于我华夏上邦的遗韵,和祖宗的荣光,否则即便汉服复兴,也只是一件衣服而已,穿上皇袍也不象太子。

丢掉自己的文化之根是可悲的,没有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就象没有根的浮萍,是浅陋和没有内涵的。即便你富了,也不过是个鄙贱的暴发户而已。看看如今的崇洋媚外蔚然成风,精日媚日的表演便知,浅陋的人是没有自尊的,容易有奴性,呈现妄自菲薄或者妄自尊大,两个极端。

看到回答里有人说,汉服是意淫,推崇汉服的都是近现代未曾接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地区的人,真是可笑,拿无知当有知,有人会说,我是大学博士,我那里浅陋?我想说,你依然浅陋,现代人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应用科学上取得了一定成就,而在作人的哲学哲学,反而是一种退步,从你自私和傲慢的语言上可见一斑。



更有回答说,推崇汉服是倒行逆施,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影响团结,我想说五十六个民族,已经同化了很多,他们有他们的民族服饰,我们有我们的有何不可?可见世俗了的国人,重新接受传统文化之难。当今中国,传统文化无疑已经式微之极。试问懂得国学的有几人?所以重塑华夏荣光。责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有重拾传统文化,才能告别浅薄和恶俗,毋庸讳言,日本甚至韩国都作的比我们好,人家甚至为学来的那点中华文化之皮毛,申报世界遗产。如果我们中华之文化 ,到最后却全都沦为倭国和韩国的遗产,那将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和讽刺。而且是对民族一种犯罪。

我是:直须看尽洛城花,酷爱国学,和中华优秀的文化,愿与诸君,共览江山之壮美,一叙诗词之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