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出自中国的宇宙级高级思维,只有用之于生活,方可达圆满人生

这种出自中国的宇宙级高级思维,只有用之于生活,方可达圆满人生

周易里的孔子所写的《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一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

这个阴阳,到底是指什么?它们是如何一体两面的,又是如何互藏相感替换的?

我们通常看到的学院派,或者专家们解释的角度,不是站在宇宙,就是站在万物的角度,貌似格局高,视野广,但是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看懂这样大而化之的解释,有几个人能把这种宇宙级的道理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作为普通人,不发表论文,不出版专著,只为求一生活之和谐美满,要是也追着专家们去思考人类的终极归宿,思考宇宙大道,多半只会越想越糊,越学烦恼越多。

所以,咱们平凡人,我觉得首先用它来把自己身边的事情理顺了,思考透彻了,有余你再去思考大一点的问题,才是一个正常的学习顺序。

因此,这里就从咱们身边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一下“一阴一阳”对于我们的生活,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到底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

个人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本意是说,任何一件事物,或者一个行为产生,背后真实的全貌一定是包含着两种相反状态或者结果。而且这两种相反状态或者结果是同时存在于这件事,或者这个行为的。否则就不叫一体两面了。

这么说,还是很抽象。举个例子。

这种出自中国的宇宙级高级思维,只有用之于生活,方可达圆满人生

比如,拿父母无条件地帮助、照顾孩子这件事情来说。只要这个行为一启动,它就同时会存在两种相反结果。

你所希望、看得见的结果(阳):孩子得到了你的帮助,一次一次的开心和满足。

同样的行为,你所忽略、隐蔽性的结果(阴):孩子一次次地失去了锻炼自理、自立、自主的机会。

这两种结果就是一对同时存在阴阳两种结果。

看不到阴的一面的父母,通常的养育方式就是拼命给孩子好吃好喝,样样无条件地满足,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这样的父母就没看到,这样的养育行为的另一面,其实也是在一次次剥夺孩子的自立成长机会。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根本就没办法自理。

前几年有一个被媒体大肆吹捧的神童“魏永康”,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但是,连硕士学位还没拿到,他就被劝退。原因就是不能自理。

不能自理到什么程度?除了会看书学习,其余一概不会。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洗衣服,季节更替不晓得更换衣服,常常忘记考试……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从小到大,他所做的事情就只有读书。其他一切巨细之事,全由母亲一手安排、操办。结果,到大学被迫离开母亲之后,面对个人生活,他毫无应对能力。

大多数父母并不会那么极端,但是对养育孩子的模式却大体相同——只管给予照顾、给予满足这个“阳”的层面。这案例只是把这种养育模式演绎到了极致而已。

但假如,你能同时看到“照顾”这个行为的阴阳两面的话,可能每帮助孩子一次,心里都会打个寒噤:孩子又失去了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

此时,你恐怕就不会再如此热衷于做一个超级爱心型的爸爸妈妈了。而是在给予帮助的同时,一定会兼顾着锻炼孩子的自我独立能力。

而有这种意识的父母通常会成为孩子眼中的“狠角色”。他们会对孩子有各种要求、各种“折磨”,绝不轻易满足孩子的任性要求。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父母亲就是这种典型。小希拉里四岁时,有一天被人欺负,跑回家来给母亲哭诉。母亲给她的不是安慰,而是把她挡在门外,要求她自己再回去找到欺负她的人独立去解决她们的矛盾,如果打起架来了,也要打赢了才准回来。母亲呢其实悄悄地暗中观察。希拉里鼓起勇气找到了欺负她的小伙伴。对方没想到刚刚还在哭鼻子的她居然敢回来,被这一行为震到了。他们没再争吵,反而成为了好朋友。希拉里后来成为美国风云人物后,接受采访还常提到这件小事对她成长的影响之大。

虽然希拉里的母亲对孩子“狠”,但我们显然会觉得其中充满着智慧。为什么?大多数妈妈见到孩子,特别是只有四五岁大的孩子,被欺负、哭泣,通常的第一反应十之八九都是“宝贝儿,不哭,妈妈保护你”“妈妈帮你出气”。这是典型的只看到自己行为的阳的一面,不知道阴的一面就是这个行为也是在暗示孩子:有妈妈在,你可以不成长强大也没关系。结果,孩子越来越弱。而希拉里的母亲显然是看到了阴的一面的。所以,她才会用这种“狠”的教育方式来告诉孩子:你必须自己强大才行。而后培养出了孩子真正的强大。

这样的阴阳思考方式,其实不仅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面,也可以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

这种出自中国的宇宙级高级思维,只有用之于生活,方可达圆满人生

我们再举例。

你看到房价一路高涨(阳),你并不会得意忘形,因为你知道这也意味着涨幅空间的缩小(阴)。那么你的投资机会也就更少,风险更大了,你得更谨慎。

你获得了一份光鲜、稳定、轻松,只需喝茶看报的工作(阳),你也不会因此就止步不前,因为你知道享受这种轻松的舒服,也意味着你是在“放弃成长”或者“自甘堕落”。而你知道“放弃成长”,最终结果不是被组织淘汰,就一定是被社会淘汰。此时,恐怕你不仅不敢浪费时间,反而会更加珍惜时间。

恋爱中,遇到了西施一般完美的另一伴,你也并不因此自鸣得意,因为你清楚地知道,完美只是一种错觉,现实中,你因她的各种“好”(阳)而选择与她共渡一生的同时,也必然要与她的各种“不好”(阴),甚至各种“讨厌”共渡一生。因此,在选择伴侣时,考量TA的“不好”以及各种“令人讨厌”的个性特征自己能否接受,远比知道TA的“好”更重要。

……

到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如果真正掌握了这种阴阳两面的全局观,你是不会轻易大喜大悲的,是真正做到很淡定的。

由此可见阴阳,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或者定义,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观透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以上个人浅见,意在抛砖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