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一些不易發現的精彩片段

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小說,我基本上都通讀了一遍,幾本最具代表性的讀了不下三五遍,雖然不是多麼細緻,但是在大體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印象。比如《天龍八部》充滿了蒼涼與雄渾,如同裡面的武功招式一樣,鋒芒畢露;《書劍恩仇錄》略顯青澀,畢竟是金庸老爺子的第一本作品;《射鵰英雄傳》所設置的“東西南北中”格局,固然是小說最具特色的標籤,不過卻有點制式化和儀式感;《神鵰俠侶》重在寫情;《倚天屠龍記》想象力奇特、故事情節曲折;而《笑傲江湖》內容更為豐富,描寫更為細膩,也更充滿濃郁的中國傳統思想哲學。

今天要聊的這個片段,是令狐沖、向問天來到梅莊,接連挫敗丁堅、江南四友後,江南四友為他安排了與任我行較量劍法——這一切早在向問天的掌握算計之中。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一些不易發現的精彩片段

接下來,如果是二三流的小說家,無非就是單刀直入,描寫令狐沖見到任我行然後打個昏天暗地。但是金庸老爺子為這場整個《笑傲江湖》最為精彩的PK可謂做足了鋪墊。尤其是有一位極為重要的人物任我行即將登場,必須要讓他給讀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沒有急著安排倆人比劍,而是從眾人的一番對白開始入手的,而且這番對白堪稱是經典,那絕不是二三流的小說家能寫出來的。

任我行曾經是江湖勢力最大的日月神教的教主,那心智、那頭腦自然是頂級的,所以看到梅莊四友親自來找他,任我行馬上就猜到七八分。

“你們四個狗雜種鬥不過人家,便激他來和我比劍,想我替你們四個混蛋料理這個強敵,是不是?”

記得在別處看到一句話,能成大事的人,需要三力具備:腦力、心力和體力。

一句看似簡單粗暴的講話,其實把任我行的這三個特點都顯現了出來。

接下來,梅莊四兄弟為了激得任我行和令狐沖比劍,不顧自己身份體面,把能想到的各種激將的話都講了出來。但是任我行卻不為所動。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輪到令狐沖開始講話了。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一些不易發現的精彩片段

其實令狐沖講話,僅僅只是發自內心,出於一腔熱心,對任我行眼前的境遇產生了同情,因此有意地誇讚了任我行而貶低了江南四友。並非為激得任我行與他較量劍法。然而此情此景,任何話語都會繼續推動事情向前進展,儘管事情的進展往往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令狐沖的一番話,引起任我行極大的興趣,更確切講是共鳴。怎麼說呢?令狐沖學會獨孤九劍後,領略了當時第一流劍法的精妙,任我行原本也是一位用劍高手,對劍的領悟也是極為高深。能夠達到同樣領域高度的兩個人,自然無須多做介紹,尋常的幾句對白也有可能會迅速拉近倆人的距離。

所以,任我行開始在地牢的黑暗中隔空和令狐沖探討劍法。雖然只是盲論,但是卻堪稱是整個《笑傲江湖》中最具華彩的章節。原本是這場較量策劃者的江南四友反而沒有了發言機會。

我們知道,《笑傲江湖》其實是承載了太多信息量,有人性,有內心世界,有情感,還有政治、野心,但是接下來任我行與令狐沖探討劍法的篇章,卻讓我們看到兩個高手對劍法境界的探討,堪稱是火花四濺的思想碰撞。

令狐沖開始向任我行描述他是如何用獨孤九劍戰勝梅莊的幾位高手。第一個是丁堅,此人雖然也算個用劍高手,不過純屬打醬油的角色。因此,金庸在這裡只是適當地費了一些筆墨。

任我行是如何點評他呢?

“此人劍法華而不實,但以劍光唬人,並無真實本領。”

任我行是個梟雄,是個想幹大事的強人。這類人往往有個特點,就是隻看重強大、有用的人,對於丁堅這類既不強,也沒十分用處的人,不屑一顧。

不過接下來任我行的一句話,可以說十足地顯現了他的性格。

“好極!他割斷了五根手指,還是一隻手掌?”其他人斷手指、掉手掌是非常慘痛的事情,在他心目中如同草芥一般。這種心態和《復仇者聯盟3》中的滅霸如出一轍。

輪到令狐沖介紹段位更高的四莊主丹青生,任我行的話語明顯多了不少。

“他這路劍法之中,有一招自以為最厲害的殺手,叫做‘玉龍倒懸’,仗劍當頭硬砍,他不使這招便罷,倘若使將出來,撞到老風的傳人,只須將長劍順著他劍鋒滑了上去,他的五根手指便都給披斷了,手上的鮮血,便如潑墨一般的潑下來了。”

在小說前一篇章《打賭》中,令狐沖和梅莊眾人過招的時候,金庸雖然描述的較為詳細,但是具體較量的深層次含義畢竟是難以從字裡行間讀出來,直到這裡,金庸假借十多年未與人動手比劍的任我行之描述進行再次解讀,頓時令讀者豁然開朗:原來令狐沖和他們在較量中是蘊含了這麼豐富的內容。

再往後,是評論三莊主禿筆翁。

這段描寫我認為是寫得最為精彩的,為什麼呢?且看原文:

“(任我行說)禿頭老三善使判官筆,他這一手字寫得好像三歲小孩子一般,偏生附庸風雅,武功之中居然自稱包含了書法名家的筆意。嘿嘿,小朋友,要知臨敵過招,那是生死繫於一線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勝,哪裡還有閒情逸致,講究甚麼鐘王碑帖?除非對方武功跟你差得太遠,你才能將他玩弄戲耍。但如雙方武功相若,你再用判官筆來寫字,那是將自己的性命雙手獻給敵人了。”

這番描寫,精彩在何處?

首先,任我行講完這些,立刻顯現出他對劍法的認知與理解要勝過禿筆翁之流的高手。禿筆翁附庸風雅,意圖在自己的筆意中強行增加書法名家的筆意,那是大大地限制了自己劍法的發揮。任我行能夠識破這點,說明他對劍法的理解超越了尋常高手。

任我行在講話中,還信手拈來四個字“鐘王碑帖”,鍾指的是鍾繇、生活在三國時期。王指的是王羲之,生活在東晉時期。倆人的年代距離金庸所設置的笑傲江湖時代至少有一千年的時空距離。任我行作為一位武學高手,能夠隨意提及千年前的書法大家“鍾”和“王”,一位文治武功均有造詣的梟雄形象立刻躍然紙上。這也充分說明,任我行能夠管理江湖第一大教派日月神教,不單單是靠三尸腦神丹,除了高深的武功,還有繁複、淵博的知識儲備以及合理處理這些海量知識信息的腦力水平。

再往後是對二莊主黑白子和大莊主黃鐘公的點評,到這裡作者沒有做過多介紹。

點評之後,出乎所有人意料,任我行居然興趣盎然地想和令狐沖切磋一下劍法。

這個看似不經意的情節,其實蘊含了很多生活中的真實經歷。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想當初,梅莊四位莊主在下決心帶著令狐沖下地牢央求任我行與之較量以期望獲得向問天展現給他們的名家字畫之時,一定是反覆思索、考慮周祥,甚至排練推演見到任我行之後當如何講話,誰先誰後,誰講什麼,畢竟他們擔著天大的干係。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所準備的一切話語,都基本上沒有派上用場,反而是外來的令狐沖幫他們促成了這個事情,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是自然使然。說句不恰當的話,叫做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難道各位沒有這樣的經歷嗎?

再接下來,任我行決定和令狐沖較量劍法的時候,隨口說了一句話:

“再說,我也未必能勝得了你。”

這句話,更是令任我行這個人物形象更為豐滿而立體起來。前文說過,幹大事的梟雄眼裡只會看見比自己強大的人和有用的人。前面通過和令狐沖一番分析探討,任我行意識到眼前的令狐沖是一個在劍法上造詣頗深的高手,不在自己之下。因此,他的這句話,決不是嶽不群那種虛偽的謙辭,而是發自內心對強者的尊敬。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一些不易發現的精彩片段

從這句話中,我們看到一位武學宗師的氣度,同時也看到一個梟雄的胸襟。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任我行殺人不眨眼、儘管任我行視別人的生命如草芥,儘管任我行只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自己所謂的千秋事業,但是一大批讀者依舊對之敬仰。

在進行了如此鋪墊之後,終於金庸老爺子開始展開描寫這場《笑傲江湖》中最具分量的武學PK。

為什麼說最具分量呢?《笑傲江湖》中其他幾場較量,比如任我行和方正大師、任我行與左冷禪、令狐沖和嶽不群、左冷禪和嶽不群,都是充滿目的性的,比如殺死對方,挫敗敵人,唯獨此刻,令狐沖是練就獨孤九劍後,第一次面對真正意義上的高手。通過倆人此前的一番對話,可謂是達到心靈相通的境界,此時兩人的PK,不是為搏命、不是為名利,而只是倆人對劍法領悟和認知的切磋。完全是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進行的。這也是令狐沖最喜歡的狀態,遠離名利、遠離爭鬥,純粹為了劍法而切磋劍法。

可惜,令狐沖最喜歡的這種狀態,最後被任我行以一聲石破天驚的狂嘯給終結了。然後他離開了地牢,開始在江湖之上翻江倒海——因為這是任我行最喜歡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