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道德经》七个字,真的能说透命运?

东台自从读《道德经》,开始进入一种以前没有碰到过的状态。好像一个穷鬼,忽然捡了个宝贝,忍不住要和大家炫耀一番。

昨天说到七个字“损不足以奉有余”,有个师姐就批评我,写的不负责,回头看看,还真是有点。所以今天再补充一些自己的感悟,希望有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损不足以奉有余”,说的是人道的一个规律,但这个规律,并不就是人道的总结,而是人们面对选择时的一种现象。

我们在两个相近的事物之间的选择,总是偏向于更完美、更强大、更可靠的一方,就像大家更愿意听教授学者讲课,而不会真的愿意听东台胡说八道。如果谁说愿意听我的,东台肯定激动得要请你嗦一碗加排骨的长沙米粉。

昨天和朋友们聊到的,是觉得我们每个人一定要自强,使自己“有余”,由于文笔不够,今天特意来补充几点想法。

再谈《道德经》七个字,真的能说透命运?

“有余”中的余字,不是多余的意思,而是丰富旺盛的意思,具体来讲,可以细分很多词,睿智、强大、果断、机警、毅力、志向高远这一类向上的、阳光的、正面的形容,可以划分为“阳”的范畴之内的词。

而“不足”,就是尖酸、刻薄、懒惰、邋遢、无情、没有责任心这一范畴之内的,可以划分为“阴”的范围。

诸君请看,凡是“不足”之人,有几个人缘很好?命运很好的?就算一时之间,得了些势头,最后也是落个被人看笑话的结果。

东台有次逛菜市场碰到一个小事,就很有代表性。

我们知道,一般的菜市场是有固定摊位的,这些经营者,一般都是按月或按年向市场缴纳了管理费的,也有一种,就是当地的菜农,按天缴纳管理费,卖些自家种的菜蔬。

故事就是这样两个不同的买菜人,一个农村来的大爷,应该七十出头,一副清瘦却很慈祥的模样,卖的菜蔬因为没有及时淋些水,也显得干巴巴的。这个大爷呢,正好把自己的摊位设在一个白胖而彪悍的中年妇女边上,可能觉得自己生意被影响了,这个妇女竟然破口大骂,骂得性起,干脆一脚把老大爷的菜筐给踢了。

大爷也没有争执,只是畏畏缩缩的挪开菜筐,蹲着用一只手按在地下,另一只手去拾捡散落的菜蔬。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很多买菜的人,纷纷弯下腰去帮大爷,甚至直接就塞一把钱给老大爷,脏脏的菜则放入自己的菜篮里。才十来分钟,老大爷的菜就这样卖完了。

再谈《道德经》七个字,真的能说透命运?

这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一种表现,如果老大爷不依不饶,两人厮打一番,估计边上买菜的人就当看了个闹剧。热闹看完以后,扭头去别家买菜去了。

人的运和命,都是自己在生活当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每天向好的方面多进步一些,每天多和正能量的人打交道,每天改变一些自己不好的习惯,多追求一些健康和率真,多做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你的福气和命运就会一点点的得到回报!

人的社会轨迹就是两个相互交叠的循环,一个是良性的,一个是恶性的。进入良性循环以后,就会越来越好。家庭和美,事业有成,都不在话下。而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就诸事不顺。大多数人,都在这两个循环中跳来跳去,因为找不到路径进入良性的循环。

今天刚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为自己储存了一点正能量。明天又可能为了一点小事,和人恶语相向,大吵一架,把昨天储存的正能量消耗一光。如此反反复复,就在恶性和良性之间徘徊。

再谈《道德经》七个字,真的能说透命运?

老子论道

东台看到的《道德经》,是从先秦传到现在的一个版本,中间可能又有无数人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观点,从而形成今天的样子。

直到今天,他所提倡的“为无为”、“不争”、“尊道贵德”、“静虚”、“守中”、“不有、不居、不恃”等等观点,无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