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7西安房價漲幅居全國榜首 為什麼說未來兩年要跌10%

重磅|2017西安房價漲幅居全國榜首 為什麼說未來兩年要跌10%

要說2017最影響西安人生活的,莫過於西成高鐵、霧霾和房價!這幾個關鍵字都佔據了全國的榜首,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不同之處在於高鐵是大好消息,霧霾的第一則是另西安人難以啟齒的事情,而房價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總感覺房價的不正常上漲是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不願意看到的。

3個大中城市房價排名,西安位居榜首,同比漲幅高達68%

進入到2017年,樓市的格局出現了本質性的轉變,熱點城市逐漸降溫,三四線城市隨之熱了起來。一改2016年以來,樓市一直呈現“一二線熱,三四線冷”的局面。在53個大中城市房價排名中,同比漲幅超過30%的城市有13個。其中,西安位居榜首,同比漲幅高達68%。

從53個大中城市房價排名看,熱點城市逐漸降溫。房價同比增幅較大的城市多集中在弱二線和三線。尤其是西安、南寧表現出強勁上升趨勢,重慶、長沙成為房價上漲潛力城市。一年中,西安房價同比漲幅68%。從2016年2月開始,房價連漲18個月,市區遍地萬元房。目前的房價水平已在一定程度上和省會城市應有的競爭力水平相匹配。主城區房價平均在11707元/平方米,比之去年總體均價7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水平,已經拉昇不少。

西安這一輪房價快速上漲,源於較快實現“去庫存”。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銷售1800萬平方米/2200萬平方米(統計口徑差異所致),西安商品住房“去庫存”已經成為歷史,目前可售房源的庫存週期雖未公佈,但已進入相對正常的週期。“去庫存”一定程度上已轉變為短期如何“增庫存”。

未來兩年西安房價要跌10% 有沒有道理?

近日網傳未來兩年全國房價有可能下跌10%的城市中有西安。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要說跌,近兩個月,西安的房價在各方努力、開發商一致的配合下,特別是西安房價銷售要經過物價局報備審批及限購政策的政影響下,實際上房價已在迴歸,個別出現下降,市面上新推房源的價格,總體上已出現小幅回落。但要說未來兩年下跌10%,不是危言聳聽就是喝醉了胡噴!目前的市場態勢尤其價格走勢,是價格快漲之後的適度控制,是高燒之後的退燒,是爬山累了之後的歇歇腳。

從西安2017年的實幹效果及後置效應、從西安正在開始的補短板強品質十大行動看,3、4年的西安將是一個具有國際化雛形、國家中心城市基礎形成的新西安。未來城市價值、居住價值、地產價值,不用腦袋就是用屁股想想,答案也很明朗。

再看看目前西安的開發企業,是不是外來實力型房企更多?再看看西安樓盤,是不是品質更好些的佔據主流?在品質一般的城改商品房新增較少之後,更高品質的商品房是不是獨步天下?產品升級、價值蛻變,價格呢?

但要說西安房價很快將過兩萬,那就是亂說。前不久,不知是哪路神仙發了個帖子說,2018年西安房價要過20000元/㎡,多個媒介未經嚴格審核,就轉了;更有甚者,還整理了一大串洋洋灑灑數千近萬言的各類招商引資、項目動工的信息,來進行“充分”的佐證,一時間受惑者甚多。愛西安沒錯,希望更好也非常正確,但如此“狂熱”,反而過猶不及。在國字號有關部門高度關注西安房價的態勢下,發改委和住建部實施的房價規範交叉檢查重點城市中,西安是之一;在西安高度重視,房管部門、物價部門切實履行職能,嚴控價格的態勢下,房價短期內脫離城市發展這個大前提而再度“飛漲”,可能嗎?

是誰拉高西安房價?

前不久,才落子西安不到兩年的碧桂園宣稱:2018年至少有10盤入市!外來房企的擴張速度,真是可怖。我們不能否認外地品牌對西安房地產市場的積極作用,外阜房企進軍西安除了對本地產品品質的拉昇外,同時也是房價上升的推手?

2003年,第一個外來房企——中海地產落子西安。中海眼光獨到,出手即拿下曲江多宗地塊。而目前曲江房價幾乎是西安的金字塔頂。

隨後綠地,萬科,恆大,金輝,保利,金地,龍湖等相繼進入,之後多年,外來房企逐漸攀上西安樓市年度銷售榜單。特別是最近兩年。以碧桂園和融創為代表的版圖擴張速度,令人不得不服!

到今年,華夏幸福落子,西安集齊了全國TOP10 房企。到今年藍光、朗詩、海亮、綠城、旭輝,合能、中南等共30多家大牌房企均在西安“佔位”。

然而,西安有個通病,就是外地房企拿地不容易,雖然外地房企在品牌影響力及產品品質上佔有優勢,但隨著政府對房價的調控,西安拿地一直是外地品牌進軍西安的頭疼之事,所以形成了“外阜品牌與西安本地房企聯姻”這一熱鬧景象。聯姻的背後是房價的提升。另外就是拿地王,麵粉漲了,麵包也勢必水漲船高。

另外,房價上漲最主要原因是外地投資客的湧入,這一點就不再展開來講,相信通過2017年的多次限購投資政策的落地所產生的如今項目去化率偏低的市場反應就能明白投資投機對房價的助推作用有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