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如今面臨的困難是什麼?

無翼鳥670

銀行業現在面臨的困難是怎樣轉型升級,隨著經濟粗放式發展模式的結束,銀行業也面臨發展的瓶頸。我國的銀行業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進行股份制的改造後才開始向真正的獨立的銀行轉型,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後迎來了巨大的發展,而在我國經濟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中,銀行業也是粗放式的發展的。

銀行在這近三十年的發展中主營業務主要是信貸,在經濟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時,銀行只做信貸並沒有任何問題,當經濟需要轉型升級時,銀行光依靠信貸業務就非常艱難了,再加上金融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行業把銀行的支付業務搶走了,銀行的存款下降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銀行轉型升級的出路只有強化銀行的金融本質,做全銀行的完整業務鏈,銀行的業務是三大板塊,信貸、理財、投資銀行業務。

在這三大板塊業務中,只有信貸是需要銀行承擔風險的,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銀行是不需要承擔風險的,因此,銀行轉型升級就需要把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壯大。

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專業性要求更高,要發展壯大理財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就必須在各個地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各個行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個時候才有大量高利潤的企業,再將高利潤的企業的融資需求做成各種金融產品,讓更多的人分享經濟高成長的成果,這樣銀行才能在幫助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完成自身的轉型升級。

但是這種銀行的轉型升級,對銀行的才才要求非常高,需要銀行有大量複合型的高級金融人才,所以,我國銀行業的真正轉型升級還需要一個過程。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行首當其衝。銀行業面前面臨的風險既有外界挑戰,也有自身問題。

首先是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增大,金融風險爆發的概率也在提升。這輪下行週期其實早在2012年就出現了。當時江浙等地出現了大批民營企業倒閉潮,很多企業的老闆跑路甚至跳樓。2013年,這股風傳到了東部沿海地區,江蘇、上海等地經濟不斷下行。民營企業大量倒閉,銀行不良資產迅速增加。持續的經濟下行,以及企業信貸風險的逐漸爆發,使得銀行的準備金被大量消耗,經營效率遭到重挫,盈利能力驟然下滑。

其次是銀行自身如何升級。作為市場的中介,銀行在國民經濟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金融一直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但歸根結底它還是屬於現代服務業。銀行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離不開實體經濟。因此銀行的發展一定是以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為基礎與核心。銀行的轉型與升級,首先就要把握市場主體的發展變化,以及金融市場本身的結構和變化。

在我國,央企在信貸市場領域佔有很大的比重,銀行很願意和央企合作。因為央企通常很大,經濟效益有保障。而如今,地方債如今納入財政預算,地方融資平臺下一步何去何從,這對銀行信貸業務來說,將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此外,p2p、微眾銀行和網上銀行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顛覆了傳統銀行的理念。如何學習借鑑互聯網金融的成功經驗,是傳統銀行不得不解決的一個課題。


大貓財經

古代,用馬車將一車糧草從蘇州運到新疆,還沒有運到地點,馬和人就把糧草吃光了。

因此,馬車不可能拉出工業化。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都知道無人駕駛、電動汽車、荷蘭式立體農業、風能....成熟的技術對未來更好,但你靠銀行配置資源(運輸貨幣),就是永遠無法成功配置(運達)。


高金波

近些年來,銀行遭遇的主要問題有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增速下滑,這導致對銀行貸款的需求下降。由於經濟增速下滑,產能過剩,導致一些企業的貸款出現壞賬,導致銀行的損失。政府要求銀行向企業讓利,降低收費。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下降,居民的儲蓄下降,銀行面臨金融改革的難題。

“銀行是弱勢群體。”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的發言引發現場鬨堂大笑。這一話題也瞬間成為了熱門話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及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對於銀行業改革的呼聲已漸趨高漲。

隨著互聯網金融概念的興起,更多的櫃檯業務應該能夠在互聯網上由儲戶自主完成。這樣不但減少了銀行的成本,也減少了通常人需要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間成本。政策方面,銀行受到的監管日益加強,至於未來的改革,銀行必須從自身出發,做出戰略轉型。

你認為了?在評論區和我們互動留言吧。


環球老虎財經

話說銀行業近期的日子也著實不好過呀,各個銀行旗下的傳統網點都關閉了不少,大有縮小規模,精簡裁員的架勢。回想起銀行以前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那叫一個“橫”呀。如今光環已去,終歸落得個歸於平凡的下場。銀行這“過山車”般的經歷,究竟是為哪般呢?接下來,坤鵬論就試著淺析目前銀行面臨的最大困難。

曾幾何時,作為金融機構代表的銀行是多麼的威風呀。人們存錢首選銀行,貸款首選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首選銀行……吧啦吧啦,反正只要是與錢相關的,首選是銀行那就準沒錯。誰叫那時候銀行稱老二的話,就沒有誰有那個膽兒敢稱第一,這就是典型的一家獨大。

可如今,更多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了,並且其發展態勢就如同那滔滔江水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這就是銀行業面臨的第一個困難,互聯網金融下的“挑戰書”。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瞬間在人們眼前一亮。因為互聯網金融具有的以下兩個優勢是銀行所不具備的,而且這兩個優勢個個都抓住了人們的心。

互聯網金融有了這些優勢的加持,當然會對銀行形成強烈的衝擊囉!因此,銀行“失寵”是在所難免的。這也是銀行亟待解決的困難呀。

除此之外,銀行的服務態度拖累了銀行的名譽,導致人們對銀行的印象不好,人們就轉而投入互聯網金融的“懷抱”啦!上面一點講的是外部對銀行的衝擊,這會兒是銀行內部自己出了問題。我記得有一次我去銀行辦理業務,因為對一些具體細節瞭解不是很清楚,於是就找了個銀行的大堂服務人員問了一下。我就多問了幾句,他就一副對我很不耐煩的樣子。

唉,我說,如果我清楚我還問你幹嘛,難道我的時間不寶貴嗎?再說了,銀行安排你在大堂不就是為客戶服務的嗎?如果不是這樣,還要你有何用呀,真是的。所以呀,我覺得,銀行的服務態度還得要好好改正才行。再這麼自以為是,以後可有得你銀行哭的時候。


坤鵬論

如今的銀行業早已不復方面的風光,馬雲一句:“銀行不改變,我就改變銀行”,徹底化作了現實。銀行業在互聯網時代被狠狠地打擊了。



那麼,如今銀行業的困境到底在哪裡呢?

一、吸引用戶存款。

二、給企業或個人放貸難。

以前,企業經營有困難,都是找銀行貸款,還得求爺爺告奶奶地才能獲批。但是,現在一大批互聯網銀行應運而生,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蘇寧銀行等,這些互聯網銀行都有面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業務,在利率和抵押方面比傳統商業銀行的要求低很多。

個人貸款方面,支付寶的花唄、借唄,京東金融的白條、金條,騰訊金融的微粒貸都有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借貸業務,利息比銀行低,金額到賬快,手續簡單。

所以,傳統銀行的小額貸款業務愈發艱難。當然,大額貸款還是得找銀行。



三、支付轉賬方面。

後來,銀行實在不行了,求央媽支持。這才限制了第三方支付的年交易額度,算是給了傳統銀行的喘息之機。

依靠央媽的限額支付,轉賬收費等規則的幫助,現在傳統銀行在大額支付領域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所以,如今的銀行業雖然仍舊是個龐然大物,可是已經遠遠適應不了互聯網時代的競爭了,已經落後於互聯網公司的金融服務了。在存款、貸款、轉賬支付領域通通落後。

未來,如果傳統銀行不思進取,這個差距會不斷拉大。


一週數碼匯

我覺得,銀行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銀行業將面臨三大挑戰,分別是利率市場化、金融多樣化和金融去產能。

一、利率市場化

以前銀行躺在央行的基準利率上,存貸款利差幾乎固定,閉著眼睛也能賺錢。現在不同了,存貸款利率都已經放開,銀行正遭受存款端利率上升,貸款端利率下降的尷尬局面,利差不斷縮小。雖說銀行也在不斷想著辦法抓中間業務收入,但是杯水車薪,利差吃慣了,短時間內要靠中間業務提升盈利水平也不現實,因此銀行將面臨利潤下滑的長期趨勢。——這是第一個困難。

二、金融多樣化

餘額寶的出現,對銀行是個很大的打擊。以前銀行和老百姓的粘合度很高,存款或理財都去銀行。而現在大家都不願去銀行存款,而更願意存支付寶等第三方理財機構。從吸收存款的角度來看,銀行面臨著存款流失的困境。從融資角度看,現在企業融資渠道多樣化,有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租賃融資、信託融資等,資質好的企業可以直接從市場上拿錢,不再需要銀行融資。對銀行來說,其客戶資質層級下降是必然趨勢,可是銀行又不肯自降身價,導致融資端也不斷收縮。金融多樣化導致銀行存款流失,融資客戶資質下降,這是第二個困難。

三、金融去產能

由於存貸利差小,攬存困難,表內業務難做,近些年來,銀行打著“創新”名義搞了不少新的表外產品。這些表外產品,無一例外都是加槓桿、加通道,銀行理財資金轉道其他金融行業,繞過監管以獲取高額收益。現在金融去產能,第一步就是壓縮這類表外產品,銀行曾經獲利最豐的業務被截斷。筆者曾經所在銀行省行投行部,五個人做一年的盈利抵過了下屬三家地級分行的利潤總和!利潤之高令人無法想象。

同時,金融去產能會暴露出一大批銀行的違規操作,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看便知。這是銀行面臨的第三個困難。

以上為本人所想到的銀行面臨的困難,有些是客觀市場因素,有些是銀行主觀導向因素,總之,銀行的好日子過去了!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我就直接來乾貨吧。如何面對與互聯網金融的共生與競爭,如果挽回公眾心中的形象。

如何面對與互聯網金融的共生與競爭

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是個什麼關係呢?我認為是個資源創新利用的關係,互聯網金融利用銀行卡作為支付工具,利用銀行大小額支付系統作為結算系統,衍生出各種應用。

我打個比方吧,銀行就像提供共享汽車的公司,以每小時10塊錢對外出租共享汽車,而互聯網金融租共享汽車,有的幹滴滴快車,有的送外賣送快遞,每小時賺二三十塊錢,這就叫資源的創新利用。

什麼?你不信?我放張圖給你看。



這個界面熟悉嗎,對,支付寶借唄,重點是看放款機構,光大銀行!!!也就是說支付寶借給你的錢是從光大銀行來的,光大銀行借給支付寶利率多少?我想不會超過銀行基準利率最高期限利率上浮50%,也就是4.9*1.5=7.35%,而用戶支付給支付寶多少利率?大部分人是18%,萬分之五。這才是借錢生錢啊。

而銀行如何處理這種共生有競爭呢?我覺得挺難,不合作業務不好發展又有人罵你,合作又覺得虧了且影響利潤,真是兩難。

如何挽回公眾心中的形象

這是我最近在研究的課題,也是在問答遇到的難題,就像如何澄清某些人口中的傳聞和謠傳,如何讓他們相信某件事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不是普遍現象。目前的成果是,無解。

舉個例子吧,滿大街那種理財公司賣20%30%的產品,風險大,公司不知道哪天跑路,但奇怪的是就算有50%的公司跑路,剩下50%照常營業,人們仍然相信。彷彿他們不是一個行業,乾的不是一回事似的,但你要是換成銀行全國大概有幾十萬銀行網點,只要有一家發生類似儲戶存款消失的案件,甭管是誰的原因什麼原因,鋪天蓋地的聲音就來了“銀行存款不安全了,別再存了”“銀行內外勾結,騙我們的錢,別去銀行了”“支持老馬,打敗銀行”之類的。彷彿銀行業都是一樣,萬分之一的概率每天都會發生每次都會發生。搞不明白,真的。

總之,上面兩條我認為是銀行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急需解決。


昇財經

銀行面臨的困難是全方位的,除了存款拉不到成本漲、貸款不好收風險高、傳統中間業務收費被大量取消以外,還有以下突出問題:

1.人才大量流失。以前銀行圈高大上,“賺錢多到不好意思說”。現在景氣度逆轉,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大量優秀的前臺銷售人員和中臺風控人員離開,不乏中層幹部,去了投行、私募、資管及近年大熱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是人幹出來的的,沒有優秀人才必然會影響企業的發展。

2.金融監管全範圍,貨幣政策降槓桿。目前來看,中央強監管、降槓桿的決心已經不能再清楚了,降槓桿會減少貨幣供應,銀行攬存難度更大;強監管會降低已有存量貨幣的流動性,銀行已有的錢用起來也愈發不順暢。

3.脫虛向實的各種政策、法規、標準、指引陸續出臺,銀行以前的很多創新模式已被明令禁止,玩不下去了。這一下著實是一記重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近期十幾家銀行聯合給中央上書要求適度降低修監管力度,但是被中央強勢駁回,再次表明維護金融體制改革的堅決。所以,銀行必須大力整改清理手尾,不得不為以前的好日子還債了。

這一波大的改革調整,銀行系統會有幾年的陣痛期,過去十年的黃金時代大概率是一去不復返了。願同志們共勉,堅守,等待迎接新的朝陽。


一劍西來舞榭歌臺

銀行面臨的困境應該是制度問題,服務問題。



銀行制度創新相對緩慢,當然了,金融安全很重要,但是該創新的時候還是要創新,現在社會,各行各業日新月異,跟不上就意味著要被淘汰。不能讓人逼著進步,要學會主動進步,這樣才能發展的更好。

還有就是服務方面了,銀行也經不起沒有客戶,不但要思考為什麼沒人來存錢了,沒人來借錢了,要想想怎麼流失的顧客,很多客戶就是因為細節而流失的。不能因為儲戶去存一塊錢要排幾個小時的隊。所以銀行要以客戶為中心,在不違反規定的前提下,儘可能讓客戶方便才是硬道理。

銀行業面臨的問題有很多,這是其中的兩個,你們說還有什麼?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