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千古奇冤難道明

李建成:千古奇冤難道明

唐高祖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他的二弟李世民所殺,他的六個兒子除了長子早亡外,剩餘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李世民誅殺,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令人髮指。兄弟之間為了皇權廝殺,歷史上的例子也不少,但是連自己的侄兒都不放過,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不得不讓人懷疑李世民的用心,不管是從人之常情上,還是從邏輯上都讓人想不通。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分析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到底怎麼回事。

一、關於李世民說李建成想害死他的說法能不能成立?

1、很多人覺得李建成想害死李世民,是因為李世民常年在外打仗,功勳卓著,怕太子之位不保,因而產生殺念。

根據《舊唐書.李淵傳》和《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李建成隨父李淵南征北戰,為建立大唐立下汗馬功勞,李淵太原起兵,李建成隨父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大唐建立後輔助李淵處理政事,多次率軍擊退突厥的進攻,可謂是文武雙全,功勳累累,他完全沒有必要去和李世民去爭功,因為這個原因產生殺念純屬無稽之談。

2、唐朝建立後,李淵已經封李建成為皇太子,地位已經確定,不存在爭奪太子的問題,從人情上說,大哥害弟弟無論從倫理和邏輯上都說不通,不存在像曹魏時期曹操有偏愛之心,想廢長立幼的客觀情況。

3、從李建成的輔臣魏徵(後被李世民收納)也可以做出推斷,魏徵作為一代名臣,起初是跟隨和支持李建成的,如果李建成真是如演義上講的那麼無能和卑鄙,他也不會跟隨李建成。後來李建成被殺,李世民抓住魏徵問:“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魏徵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可以從一個方面分析:李世民有謀反之心,魏徵早有察覺提醒過李建成,李建成礙於兄弟情面沒有動手。

4、“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記錄歷史的褚遂良不肯,後來經不住李世民的多次要求,房玄齡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給了李世民,然後李世民將史書進行修改,李世民這種行為讓人覺得可疑,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李世民要是真的心胸坦蕩,怎麼可能害怕史官如實記錄呢?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反而證實了他心中有鬼。著名學術大師章太炎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說道:“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5、”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自己當上了太上皇,在封建社會一般情況都是老子駕崩了,兒子才繼位,可是李淵沒有死,就把皇位禪讓給李世民,這種行為讓人懷疑,如果真是李建成害李世民,李建成已死,李世民可以安然作太子,為什麼李淵要把皇位讓給李世民呢?這裡面的故事令人懷疑,很有可能是李世民逼宮。

6、李世民不但殺死了自己的哥哥,而且連自己的弟弟李元吉都不放過,並且殺了李元吉的所有兒子,這實在難以讓人相信是李建成要害李世民,難道他的弟弟和侄子也害他嗎?

綜上所述,李建成想害死李世民的說法真是令人懷疑,相反李世民主動殺兄殺弟,逼父親退位的可能性更大,那麼李世民為什麼這樣做呢?他難道是冷血動物嗎?

二、李世民為什麼會發動“玄武門之變”?

1、隋唐統一天下後,民族大融合,楊廣、李淵、李世民都是混血人,大隋帝國和大唐帝國是征服了許多民族實現了一統天下,表面上看是楊家天下和李家天下,其實內部勢力混雜,各種勢力都有支持對象,李淵和李建成代表著李家天下,而李世民由於常年在外征戰,接觸的外族勢力很多,很多依附李世民的勢力其實是面和心不和。

2、李淵靠著外部勢力建立唐朝後,就想削弱外族勢力的影響,於是形成了兩大對抗陣營,一個陣營是以李淵、李建成為首的李氏王朝,一個陣營是以李世民為首的外部勢力。兩大陣營對抗,是導致玄武門事變的根本原因。

3、李淵建立唐朝後,逐步削弱外部勢力,打壓李世民部下人員,實際上是為了維護大唐帝國,可是李世民在外征戰,接觸的外部勢力的人多,李淵這種做法,對外部勢力心存好感的李世民心裡肯定不滿,容易被外部勢力利用。

4、李淵削弱外部勢力的行為遭到李世民陣營的反抗,正所謂“兔子急了還咬人”,那些外部勢力看到李淵對他們下手,必然會殊死一搏,拿李世民當槍用,這就很好解釋為什麼會發生玄武門之變!

5、李世民是騎虎難下,李世民本身也有“虎狼之心”,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發動玄武門之變,斬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並對哥哥弟弟的族人進行滅門,逼得李淵退位,這種行為看似匪夷所思,實際上合乎邏輯,李世民本人不會殘忍到這個地步,但是外部勢力可是恨透了李氏家族,欲殺之而後快,從而導致了李世民作出這種禽獸不如的行為。

綜上所述,儘管李世民想通過修改史書掩飾這段歷史的真相,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今人看隋唐的史書,總覺得裡面的故事很詭異,其實是用虛假的史料來掩飾歷史事件,所以才讓人從人情和邏輯上想不通,謊言是很難圓的,越圓破綻越多!一代皇子就這樣冤屈而死,黃泉路上李世民將如何面對李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