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酥魚

相信大家都愛吃魚。魚肉以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易於吸收,好消化廣受人們喜愛。

而你在吃魚的過程中是不是煩人的魚刺讓你不爽,甚至恨死人。小孩子吃魚越發要格外小心的。

舌尖上的美食——酥魚


那麼有一種魚的做法就完全解決了這個鬧人的問題。它就是——酥魚。

酥魚是一道特色傳統名吃,屬於河北菜。

作為中國的骨酥魚祖,最早起源於中國骨酥魚之鄉河北省邯鄲市趙家,魏晉時期,由民間傳入宮中,北宋被太祖趙匡胤(河北涿州人)頒旨御封,從此尊稱聖旨骨酥魚。從兩宋到明清,各部大人都以能吃上一回此魚為至高榮耀。


舌尖上的美食——酥魚​酥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核酸和鉀、鈉、鎂、鋅、硒、碘等微量元素,加上湯料中的各種滋補調料,故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

創造酥魚一種製作方法的簡直是個聖人吃貨。再大的魚骨也能酥爛,而魚形照樣完整如初,魚肉味道鮮美,供人吸收,山珍海味,在營養價值上,也不過如此。

舌尖上的美食——酥魚

創造製作酥魚,這就是給懶癌的終極福利啊!鹹香的魚肉入口,居然不用吐魚刺儘管大口的嚼就好了,這是何等的過癮。

舌尖上的美食——酥魚


酥魚既是一道尚好的下酒菜,又是一樣絕美的休閒小吃,以色澤黃亮、色香味美、骨酥肉嫩、溢香爽口、久吃不膩而著稱,同時可做成鹹、甜、鮮、麻、辣等多種口味,能讓喜歡各種口味的人都讚不絕口。

舌尖上的美食——酥魚這就是酥魚味道的基石,這就是讓無數消費者拍案叫絕的酥魚味道。酥魚不僅傳承華夏五千年傳統美食文化,攜悠久文化底蘊,更迎合現代人渴求健康、原味的同時,讓開始富足、疲倦、汙染的人們重新體味老祖宗的文化遺產,釋放人們在現代社會生存壓力和環境壓力下心中的情緒。

1961年,毛主席視察邯鄲時,地委食堂的大師傅(趙家傳人)做了兩樣酥魚,送於主席。毛主席品嚐之後,讚不絕口給了很高的評價,主席認為魚骨中含磷、鈣豐富,過去白白扔掉,十分可惜,如今變成了可口的食品,鈣、磷還可以被人吸收,值得推廣,山珍海味也不過如此。

於是主席把帶來的廚師留在邯鄲學習酥魚製作工藝,於是酥魚流傳到北京,以後又有國外很多高級貴賓派廚師專程來學酥魚製作技術。

邯鄲酥魚走出國門,名揚海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