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萬達廣場 線下實體零售之王的原力爆發

在未來,萬達在發展戰略上會有哪些調整?曾是“香餑餑”的萬達百貨,是否被甩?萬達文旅如何打造自身IP?網科解散後,萬科如何做O2O?萬達商業的回A之路前景如何?未來10年建1000個萬達廣場的“小目標”能否實現?鳳凰網房產展開調查,並推出《30歲的萬達》專題。

去年12月份,王健林在出席蘇寧戰略發佈會上表示,“我們有個宏偉的計劃,明年開始,力爭10年內將萬達廣場發展到1000家左右。”

王健林稱,明年開業計劃已經定下來,意味著2019年開始,萬達廣場開業還會大規模提速。開業滿1年的廣場,平均客流2000萬,三四線甚至5線,一家客流大約平均1300萬-1500萬,也就是未來客流總量達到130億-150億人次,一個人每年去30次,有大概4-5億人重複消費。

區別去住宅地產的高週轉,商業地產的開發運營投資大、 週期長、回報慢。十年發展1000家萬達廣場的“小目標”能否實現,鳳凰網房產近距離觀察。

迴歸萬達廣場 線下實體零售之王的原力爆發

萬達新玩法

2019年後萬達廣場會大規模地提速

對於電商對實體零售的衝擊,王健林表示,作為實體商業的一個代表,萬達實際上這些年受電子商務的衝擊,我們自己體會是很小的。所以甚至我們自己說影響微乎其微。

王健林舉一個數字,我們最近五年開業的萬達廣場,三個核心指標,客流、收入、租金,這三項核心指標,這五年環比年均保持在6%以上,不是簡單的是收入增長,客單價提高了,我的東西賣貴了。

王健林認為,從投資方面來看這兩年恰恰是萬達廣場高速增長時期,在2016年之前,我們每年最多開業25個,這兩年的增速實際上是前兩年的增速100%以上了,而且我們的盈利從明年開始,我們力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2018年,十年之內把萬達廣場發展到1000店,1000個左右。

王健林

認為,預定到2019年以後,萬達廣場還會大規模地提速,如果到1000店是什麼概念呢?三線、四線甚至五線城市有下沉,那也意味著開到1千店的時候,每一年光是萬達廣場的客流就在130-150億的投資。我一個人假設每年去30次,這個頻率已經不算低了,那就意味著有大概4-5億人,是一個重複性消費的顧客,那個時候我估計中國城市的人口可能會超過10億,真正有消費人力的們也就是6-7個億,因為有小孩、還有老大歲數的老人家,那就意味著1000個店,我們計算大概會覆蓋中國90%以上的城市,其中這個城市人口三分之二都是我們這兒有重複消費的顧客。

這個小目標能否實現?黃立衝認為,十年開1000家店,更多的是一種貼條的效果。就是希望用萬達廣場做一個IP的輸出,我相信它的股東和戰略投資者不會允許他都是自建,大部分或是輕資產的對外輸出管理,但是這個新資產對外輸出管理,對於結果的要求也非常高。

輕資產的難度有多大

對於1000家萬達廣場如何投資,黃立衝表示,1000家萬達廣場自建的資金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從商業上也不符合邏輯。

輕資產看起來很美,實現並非易事。商業地產的資產價值提升和輕資產輸出時,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基礎,那就是商業品牌自身體系的完善和強大。

在新零售時代,萬達廣場調整了定位,王健林說,第一個我們的定位是社交中心,萬達誕生那天起沒把自己定位稱購物中心,我們以前說我們是商業中心,後來最近這七八年我們反覆強調我們是生活中心,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社交的生活中心。現在的城市商業我有三個大的問題,第一個就是單一的商業中心消失了;第二就是大量的商業綜合體出現,一站式的商業綜合體在大量地出現;第三點,為了規避衝擊,為了應對這種趨勢,我們就應該給自己一個準確定位,所以我們不能把營收作為目標,我們應該把生活、社交這個作用。所以我們廣場也有大中小三種形式,但是不管是城市級別的、區域級別的,還是社區級別的,我們的作用定位都是定位自己是一個社教中心,或者叫生活中心。

北京行知合一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副總裁賈濤也認為,十年實現1000個萬達廣場的小目標不易。

賈濤說,因為輕資產並不是自己的項目,萬達的速度體現是自己在可控,面對不同的甲方,可能受到資金,甲方的一些其他因素的不可控的影響。輕資產的核心,雙方想法是否一致,能否完全執行萬達的一套管理體系,這些就很難講,所以對與開店的速度,以及未來這些萬達廣場的水平就會相對一致,就可能會造成參差不齊。

黃立衝指出,如果做輕資產,一千家萬達廣場給對方帶來哪些收益,值得關注。如果僅僅是一個輕度的外包經濟管理,收益非常有限。

中國房地產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認為,在輕資產方面,萬達有一些後發優勢。關鍵在拓展或者是合作上面的力度要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