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旅游景区的大门离景点那么远,让人坐好几公里的付费观光车才到景点?

翅膀332

最近旅游团经常成为被曝光的热点,为了挣钱绞尽脑汁,玩出各种花样繁多的套路,其实景区何尝不是,所谓的旅游开发规划,把大门安置在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之外,这种情况可以算做其中之一吧。

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景区,印象最深的当属天山天池了。

第一次去天池,是2007年,当时的大门设在山脚下的山谷入口处,这里只是一道过路收费的门,而不论自驾车还是旅游大巴,都可以停放在半山腰索道站附近的停车场。

之后再转乘景区的区间车,经过九曲十八弯的盘山道,到达天池边。这样设计也合情合理,毕竟这种盘山道有一定危险,自驾车水平参次不齐,这样可以避免意外,另一方面,想坐索道或徒步上山的,在这里下车也比较合适。

走到山上天池边,看到这里也有一处小型停车场,虽然收费较高,也有少量车辆停放。

第二次第三次到天池是2011年和2012年,时隔多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半山腰索道站的停车场已经变成了草地,很多宾馆建筑也正在拆掉,自驾车只能停在新建的景区大门和游客中心外面,这里建设了一片很大的停车场。距离天池至少十多公里,下车进入游客中心乘坐景区提供的区间车才能上山,而且这区间车票必须买,不然这么远的路程绝大部分人是走不起的。

这两次天池之行都是从大门开始,乘坐区间车上山,到达天池附近,下来走一小段就到水边了。

乘坐区间车的过程,由于路程长,让人很无聊乏味,特别是下山的时候,很多人借此机会闭目养神,于是车里东倒西歪睡成一片。

有的景区虽然大门距离精华景区较远,也有区间车运行,但修建了步行道,游客可以自由选择,比如辽宁凤城的凤凰山,新建了花溪谷栈道,沿途风景环境都不错,如果时间和体力允许,不想乘坐区间车的游客可以由此步行登山。

大门和停车场设置在何处,收费多少,一方面决定于地形、安全、客流量和接待容纳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景区设计规划的思路定位。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方便游客着想,还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获取利益,反映出管理者经营者的为人、胸怀和格局,做景区也是做人。公道自在人心,只有得到了客人的普遍认可,景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行影

答案很简单,很多景点就是变相圈钱

有些老景区自备观光车,以保护环境,本无可厚非。但很多新景区也用这种套路圈钱,让人气愤。我所走过的地方景点,将这种把戏玩到极致的要数新疆,依仗地盘大,动辄在中心景区二三十公里外设置售票处,而观光车费高出公交车几十倍,将变相圈钱的本事发挥到近乎变态。

举几个例子,例如2017年北疆喀纳斯景区门票185元/人,一进区间车100元/人,二进区间车130元/人;禾木景区门票60元/人,区间车200元/人,古村落维护费20元/人;白哈巴景区门票60元/人,区间车210元/人。看到这么高昂的区间车费, 想必你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

因为物价部门对景点门票有所限制,于是,当地就想出这种招数,拼命提高区间车费以变相圈钱。自驾车、旅游车通通不许入内,如果停在售票处附近的停车场,还要另外收停车费。除了这几处景点,我去过的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喀拉峻草原都在中心景区几十公里外设售票点,强制坐他们的观光车,收费贵得离谱。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坐完观光车,里面还有小电瓶车上山,如果想坐,就得另外收一次费,美其名曰“保护环境”。

事实上,就我去过的这些景点,完全可以在中央景区旁边售票,在附近设停车场,根本不会对景区有任何影响。

但有些老景区的观光车确实为是保护环境,如四川的九寨沟,张掖的七彩丹霞,中间流转确实需要观光车,而且人家收费也相对合理。当然,很多内地,尤其东南沿海的景点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可圈,所以只能看着人家日进斗金,自己再另想高招。


小重山

不否定是增加旅游景区的收入,但是这种距离大门很远的往往是自然景观,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或者比较高,如果直接在山上设立大门,一方面交通不方便,旅游的人就会相对减少,不是自驾游的就不太会去。

第二点是这种景区一般比较开阔,这山那山的都是在一个景区里面,他们把景区圈大了,里面的交通线路可以规划好,也相对方便和管理。完全是游客自助行的话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迷路等。

还有一点,你长路漫漫的来到这里,山脚下就看到大门,是不是瞬间会觉得很欣喜,终于到了,如果还要继续沿着蜿蜒的山路上去,恐怕都要绝望了。

关于景区的交通问题,因为大部分旅游车的司机是不了解当地的路况的,能开到山脚下已经是很好了,只有当地的老司机才熟悉上山的路,也相对安全一些。


这世界很美

作为一名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的旅游爱好者,我对此感触很深。说到底,就是利益作祟。

2017年11月,本人第二次去了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结果,发现那早已不是当年的黄果树了。门头比以前漂亮了,收费也比以前高出许多许多。

从大门口买了票之后,所有人只能坐景区的35元交通车进去游览。为什么呢?因为景区大门离瀑布很远,从瀑布到另一个景点更是远,如果你步行去的话,估计当天根本出不来,必须要住在景区里了。那景区里的酒店住宿费之高,大家是可以想像的。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坐他们的交通车。

想起我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黄果树时,当时的旅游大巴是可以开到离瀑布不远的地方的。大家下车以后走几步就到瀑布了。

同样的事情,现在几乎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出现。因此,景区的交通车被称为全中国价格最贵的交通车,大家怨言很大。说来说去,还不就是为了一个“利益”二字。


悠闲的大脚丫

对于这个问题,我看很多人都说景区完全是为了圈钱谋利,不可否认,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这样说未免太过片面和武断,我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将景区大门设置的离核心景区比较远,需要买票乘坐景区的观光车,当然这会给景区增加一大笔收入,也解决了很多的司机就业岗位。另外,将大门设在离城镇较近的地方,也一定程度促进了该城镇的各项消费。


但这样做不完全因为这个,很多景区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山高路险,核心景区的位置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修建游客中心,对于外来车辆和游客的集散不是很方便,自行上山也容易出现拥堵和交通事故。因此用观光车统一输送游客,更好管理。

我们环游中国如果太多这样的景区,比如康定木格措、海螺沟、稻城亚丁、九寨沟……当然还有我们的家乡张家界的天门山。这些景区都是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进到景区的山路都是有点危险的,这样设计还是情有可原的。自己上山还不如坐景区的车省心,除了某些车费有点贵。



其实,这样的景区并不是大多数,大多景区的大门就在附近,游客从进门就开始了游玩的过程。因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景区不可能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理由地将路线拉长,对游客来说毫无意义。


时光雅舍

中国最老的一些著名风景名胜景区,受地形地貌限制和对游客安全考虑,在景区景点平坦之地设置转运站,然后靠景区交通车在合理的收费标准前提下解决“最后一公里”,这是合理的,大家对此都没意见。比如峨眉山金顶,在接引殿下方雷洞坪设置转运站,所有车辆只能在此停放,走路也可,自愿买票乘坐交通车到接引殿亦可。但后来,尤其最近10几年才设立的一些风景区,出于利益驱动,美其名曰环境保护,比照老风景名胜区做法,圈大景区范围,故意设置“最后一公里”,靠交通车高价车票牟利,成为了各地各种景区惯用的“中国式套路”。这套路目前带来的一个最直接后果是,很多国人宁愿花钱出国游,也不愿在国内景区找气受——游客气不顺,除了门票奇贵、食宿被宰外,就是这些景区故意在景区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打着环保旗号,设置景区大门、游客中心、停车场,然后就是“自愿”购置贵的出奇的景区直通车票。

西藏当雄纳木措国家公园,大门距离纳木措湖景区近40公里,但允许私家车从大门进去直接开到纳木错湖的观景台,停车费也就10元。如果他们也规定为了环保私家车不能开进去,只能坐环保交通车,100元一张车票,你不远千里都到这儿,你买,还是不买?

这“自愿”购票打的就是心理战。没谁强迫你买啊,你不买票选择走路,欢迎,从大门到景区,几十分钟乃至个把小时,只要你有时间和体力。面对此情此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无所谓,但如果扶老携幼的,大老远来都来了,买吧,极不情愿,不买吧,老人咋办娃娃咋办?于是,只得气鼓气涨的掏腰包。这种感觉,无异于明明看见小偷明目张胆用钳子夹自己包包里的钞票,但又不敢声张——你说,这种旅游体验气不气人?

黑龙江嘉荫恐龙地质国家公园,大门与核心景区两隔壁。其实,嘉荫完全可以把大门移到两公里外的地方设置,然后让你选择甩火腿还是买票坐交通车。但是,人家没这样做。

对这些景区而言,你被气得惨不忍睹也不关我P事,他们心知肚明,知道你被气桑心了下次不会再来,但无所谓啊,中国那么大,都快14亿人口了,即使1/5乃至N分之一的人来消费过,也赚得钵满盆满了,况且,这现象又不是我们一家,大家都这样哒。

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停车场就在景区1.5公里左右。从景区大门进去到核心景区,也就1公里。如果他们从茶卡镇距离景区两三公里或者更远的地方征地设置一个“茶卡景区”大门,然后交通车摆渡,50元一张车票,你买,还是不买?

茶卡盐湖景区的大门就在图大路最远处,距离天空之境广场也就1公里。虽然景区内也有电瓶车和小火车,但游客绝大多数都选择步行。因为这毕竟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

其实,这招“中国式套路”对景区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日积月累,被“中国式套路”气过的人群事实上已经越来越来多,作为旅游人群的另一个阵营:那些没出去旅游过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去这些“中国式套路”景区花钱买气受,但去一个以后就少一个,日积月累,总有一天,没人再来。比如,某风景名胜景区,从大门到核心景区30多公里,那么长的路,甩火腿进去基本不可能,只能买车票,但每人70元!正是因为交通车票太贵,这景区虽然风景蛮好,但去的人很少。比如,某国门景区,地势非常平坦,但弄了一个景区大门,然后从这大门到真正的国门和界碑,居然几公里,你不愿买电瓶车票,那好吧,自己走,累死你,最终,只得极不情愿掏腰包。

某国门景区,从大门到看见国门和界碑,得通过几公里这N个门组成的所谓景观。通过,你走路还是掏腰包买票?

反正都是花钱消费,凭啥我花了钱还要找气受?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境游。东南亚几国旅游火爆就不多说,即使到日本、到韩国,被喷子们骂,人群依然络绎不绝。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停车场就在景区大门旁。买票进入景区到码头,有2公里左右距离,但沿路景点众多,他们没设立交通车,而是自行车出租,几块钱,随便你在景区自由自在地疯逛。

题外话:1、知道自驾西藏为啥那么火不?因为无论走那条线进藏,沿途山川地貌自然景观人文地理构成的无数景观,绝不亚于内地被圈起来的任何景区,而且全免费!甚至停车也免费!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前,买张门票,转眼就可看到核心景区大佛湾。今年路过再去,世界自然遗产了,哦嗬,停车场距离大门老远,走很远才是游客中心。买门票从图中所示大门进去,哦嗬,到大佛湾还老远。掏钱吧,因为得抓紧时间看一眼还要赶路回家。

题外话:2、地处山区的风景名胜就不说了因为情况特殊,那些处于城市边上、地势又很平坦的热门人文景区设置交通车的,敢不敢让共享单车进驻?敢,那说明你的确是为了环保,我克扶墙那个啥去。


勒克儿

这是旅游过度商业化的一个结果。

第一,主要景点看点不够,就扩大范围来凑。目前,一些景区的主要景点风光、特色、亮点是不够的,于是就想方设法扩大周边范围,这样好让人感觉,景区有多少内容。

而且这又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办法,让人感觉来此旅游是物有所值的,实际上却通过这种方式,让你减少了去主要景点的时间,反而失去了旅游的价值。

第二,通过增加范围,可以扩大商业投资的内容,扩大旅游产业。比如坐观光车,就是一笔投资,可说是一本万利,特别是路程那么远,走路是不可能的,而且又不允许游客的车辆进来,这就相当于垄断或半垄断的经营,又赚了一大笔钱。比如由此而展开的地产投资,门面、购物等等,也属于附属产业,是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提高景区接待能力。有些主要景点,如果范围太小,不适合大规模的旅游团参观,容易引发拥堵,所以需要扩大景区范围来进行缓冲,从而满足更大的景区接待能力。

第四,旅游快餐化观光模式越来越同质化。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是一个套路,大量人员排队,然后安排电瓶车或缆车运送,花一点点时间看看景点,拍几张照片,然后又坐电瓶车或缆车。

如此快餐式的旅游,不过就是简单、粗暴的观光,没有真正感悟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心心相通,只是一个“我来了”的浮光掠影。


碧翰烽

七月八月儿子放暑假,自驾游,跑了江苏青岛,一些城市。连云港的花果山风景,自驾车到山脚下的大门,然后坐景区的公交车上山,到最高的玉女峰是25块,然后步行到水帘洞,有乘坐缆车下山,20元到达半山腰,再接着花费10元,乘车到山下。还有山东日照滨海国家森林公园,里面的电瓶车乘坐一次,一点点的路就是十元钱,说是30块钱,可以乘八次,但是电瓶车又少的可怜,等了半天都没有车。再说了这么大的公园根本就玩不过来,如果30元乘坐八次,那还别玩了,就在里面乘车了。全家大小五个人,不管年龄,都需要买票。其他的也就不说了,各位自己想象。


用户52453111

旅游景区的大门离景点很远,坐几公里的付费观光车才能到达售票处,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现象的背后我觉得值得深思。像有些景点,比如山路陡峭或者公园实在是大,景区为游客的安全和方便为出发点考虑,在平坦之地集中管理车辆,然后用景区观光车有次序的接驳,那是挺好的,只是这价格为何如此之高?很多景区的观光车价格差不多接近门票的价格,有些甚至比门票价格还高。这到底是为方便游客还是为自己谋利?而且有些景点还硬性规定,一定要乘坐景区的车子才可以游览,游客不得不接受这二次消费。

作为旅游达人的我去过很多景点,看到过很多地方的观光车收费都让人觉得非常不合理。像四川四姑娘山的双桥沟景区,门票是70元,观光车是80元,总共150元。而且必须购买观光车票。很多人大老远跑来是冲着景点,一买票才发现还要买观光车票,票价还这么高,不买还不让进,游客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但是来都来了总不能为了这个而不进去,只能忍气买单。我想这样不合理的收费,即使景再美,游客也不会再来第二次。像这样的景区还不在少数。

当然也有做的不错的景区,收费也比较合理,像安徽黄山景区。从黄山南大门到黄山门票售票点(后山云谷寺/ 前山慈光阁)也是需要乘“景交车”,“景交车”即是观光车,有大巴和出租车两种。大巴每20 分钟发一班,车程约25 分钟,车费为13 元/ 人(单程)。出租车单程50 元/ 车,一辆出租车可乘坐四位游客;如果刚好4 人,又不想等大巴车,那就乘出租车,省时又舒服。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样是大景区,为何有些能做到合理人性化,而有些却贵的离谱,而离谱的价格最终导致的是消费者不会再来买单。中国的旅游景点原本门票价格就偏高,如果再来一些二次收费的高价项目,那老百姓还怎么玩的起?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您也想来吐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寒残一叶

旅游景区大门离景点那么远,还要让游客坐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付费观光车,这在很多景区都是这样。

坐付费观光车,我认为有以下好处:

1、景区大门至进入景点路程远,且是山路,道窄,危险系数高,所以为了游客安全必须换乘观光车;

2、节约时间,不在路上耽误时间,直接走进景区游玩;

3、年轻人腿脚好,上点年纪的人需要乘坐观光车,以节约体力;


近些年也经常出去游玩,付费观光车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付费观光车我可以接受,毕竟是给需要的人准备的代步工具。就是个别景区的价格太贵了。

如果到了个景区,发现没有所谓的小交通(付费观光车)、船票(指要到景区必须乘坐那种),我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很良心的景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