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房產上市公司頻頻賣房,究竟為何?

這幾天研究上市公司發現,高偉達(IT公司)、宇順電子(主營生產液晶顯示器)及金智科技(主營電氣自動化)都在頻頻售賣住宅,好好的上市公司不大力發展自己的主營產品業務,去買賣房地產,記得去年9月將近1200家上市公司在出售房產,例如紅豆股份甚至將其名下投資性房地產(資產負債表資產類項目)全部出售,上市公司難道到了變賣不動產去拉動利潤嗎?我天,那主營產業去哪了?核心競爭力去哪了?還是對樓市有別的看法?

非房產上市公司頻頻賣房,究竟為何?

現在的樓市限購政策有一條明確表明,暫停向企業出售住宅,主要是防止以公司名義買賣住宅,很多人自身不滿足購房條件時,通過註冊公司,以公司名義進行買賣,變相購買住宅,政策的實施填補了炒房的漏洞。

那為何上市公司不好好經營主營業務,搞得自己去變賣不動產?我們知道上市公司的業績直接關乎股票的價值,我覺得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1、隨著調控政策的不斷升溫,很多企業在對手中的投資性房地產估值時候,處於看跌狀態,認為目前的公允價值已到峰值,出售這類資產有利於保值提收。

非房產上市公司頻頻賣房,究竟為何?

2、上市公司結合自身情況對資產的處理,比如投資性房地產,主要是收取租金,回本太慢,我們設想,公司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購置不動產,再出租,從會計角度分析,租金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來彌補折舊費用,剩餘收入部分必須大於一開始投入的資金成本,公司才有利可圖,而現金為王最怕資金鍊斷裂逼得一些公司不得不出售公司不動產,補充現金流同時提高企業淨資產收益率。

不管上市公司出售不動產的目的是什麼,從最近的政策來看,政府對房住不炒的決心沒有動搖,考慮到呼聲很高的房產稅即將實施,炒房客們,消停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