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淌水崖水庫位於彌河支流紅旗河上,整個大壩屹立於近20米高的整體天然花崗岩河床之上,總庫容1013萬立方,興利庫容594萬立方,上游流域面積22.1平方公里,控制灌溉面積1.2萬畝,是一座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和水產養殖的綜合性水利工程樞紐。2009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亞洲第一石拱連壩 高:39.34米 長:204米

一個大膽的構想誕生

時間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奔流不息的彌河已咆哮了幾千萬年,而地處丘陵山區的臨朐縣經常發生洪澇災害,人們飽受旱澇災害的困擾。汛期時,巨大的洪水裹雜著泥土鋪天蓋地而來,沖毀良田,淹沒莊稼,沖垮房屋橋樑;乾旱季節,大地乾裂,寸草不生,特別是彌河南源淌水崖上游,情況更為嚴重。時任九山公社黨委書記的張彥士焦慮萬分,經過再三考慮,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倡議:在彌河上修一座水庫,把水攔住。

修水庫能行嗎?當時面對多年的自然災害,宋家王莊村曾聯合附近村莊,在淌水崖多次修過土壩,可一面對氣勢如虹的洪水,這些土壩簡直就是“螳臂當車”,多少次的努力都隨洪水而去,顯然這次要再修土壩是不合時宜的,但是受制於資金和技術等因素,在當時看來,建石砌工程是基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是公社黨委的同志們經過詳細周密的考察論證,最終確定了石砌連拱的建設方案。得知定下建石砌連拱橋的消息後,當地百姓群情振奮,紛紛響應,可以說是一呼百應。

但是,一項工程的建設特別是重大工程項目,並不是隨心所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總的方案確定後,具體的施工難題擺在了人們面前:鋪工放樣的問題、內拱怎麼砌的問題、外拱怎麼砌的問題,最後,在省水利專家的直接指導下,工程小樣總算搞了出來,技術人員心裡大體有了數,但還是隻能邊幹邊摸索,這時,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卻讓建設者們真正犯起了難,那就是資金問題。當時,九山公社黨委只有一萬元錢,而工程預算卻達到了一百多萬,巨大的差距讓九山公社黨委一班人頓時心裡沒了底,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還是硬著頭皮開了工。

辦法總比困難多

雖然缺資金、缺技術,但是整個施工過程卻有著強有力的領導和廣泛而牢固的群眾基礎。工程指揮部分設了施工組、政工組、木工組、石工組、後勤組等等,清基、備料等各項工作也同時展開,很快,一萬元錢用完了,就去市裡爭取,市裡支援的五萬元也用完了,再去省裡,省裡終於撥了十多萬,暫時緩解了資金短缺問題,就這樣,一邊是用一點爭取一點,一邊是全民參戰,資金的困難沒有嚇倒幹部群眾,他們更加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水庫建設當中。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除了資金困難,石料供應也很成問題。因為當時九山公社的石工太少,而工程量又太大,廣大婦女就成了生力軍,她們積極地參與到建設中,於是就出現了“女石工”這個詞,三十多名十八九歲的女石工活躍在工地上,幹起活來一點不輸給男人,正是她們的努力,極大地緩解了石料緊缺問題,保證了工程的順利推進。

幹部群眾的奉獻精神令人動容

“愚公移山,改變中國,戰天鬥地,改造自然”,這是當時張貼在工地上的口號,勤勞樸實的九山人民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們用永不言敗的苦幹精神和甘於付出的奉獻精神,向自然、向命運發起了曠世挑戰。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聽當時參與工程的一位老人說,從剛開始鋪工的時候,九山公社所有的領導就全部靠在水庫上,他們和群眾同吃同住,共同勞動,包括清基,都是用人工抬,基坑水非常深,那時候正趕上初春,水還很涼,幹部們二話不說,跳下去就抬牛筐,大家一看,幹部都這樣,那還用什麼動員,幹唄。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幹部帶頭幹,群眾跟著上,僅用十二天時間,清基工作就順利完成,其他任務也迅速鋪開,也許有人說,工程進展這麼快,工人吃住條件肯定不錯,可據當時主管建築的領導說:“這麼大的工程,一沒有資金,二沒有設備,靠的就是五六千民工兄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沒的吃,就自己帶煎餅,沒地住,就七八個人擠在五六平方米的窩棚裡,那時老百姓都比較窮,被子從家裡帶來,家裡沒的蓋,就兩三個人蓋一床被子。吃飯‘喝趴水’,什麼叫‘喝趴水’?就是跪在河邊,從河裡捧水喝,煎餅一沾水就吃。後來有人總結了個順口溜:‘自帶吃,不管穿,鋪著地,蓋著天;苦幹加巧幹,人人做貢獻’。民工們別說什麼獎勵了,就是每月開一次評功大會,凡是評上先進的連隊,把流動紅旗插在他們工地上,被評選先進的民工,最高獎勵是發一把鎬,或者是發一張鍁,拴上塊紅布,就是獎勵。”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當時條件十分艱苦,但大家在“修壩建站,造福後代”的號召鼓舞下,再苦不覺苦,再累不知累,從幹部到群眾總覺得有一股渾身使不完的勁頭。冬天山裡氣溫低,工人們凍得手都腫了,像小氣蛤蟆那麼高,往後一砸,就砸出膿來,可就是這樣,人們幹起活來依然還是熱火朝天。

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淌水崖水庫大壩三十五米高,全部用青石砌成。立身大壩底下,氣勢宏偉,不禁感嘆,當時沒有任何吊裝機械,這麼多的石頭,這樣的高度,是怎麼壘上去的呢?

據說,當時不光這一個問題,很多技術難題都擺在面前,吃住條件簡陋點,人們咬咬牙、使使勁,尚可以克服,但技術難題卻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為此,建設者們充分發揮群眾力量,遇到問題,就在全體工人中徵求意見、尋找辦法。比如巨石吊裝問題,就是一個民工從家裡房樑上得到了啟發,在與別人聊天時提出的解決辦法:用十幾根鑽井杆,二十米一根連起來,四根管就做兩個梁,底下弄個架,用鋼筋弄上框架撐住,接著拉起來擔上木板,抬著石頭走,砌上一層擱上,一邊砌一邊抬,既節省了幾千方木頭,又解決了交通問題。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像這樣的例子,整個工程還有很多,可以說,淌水崖水庫是六千多工程技術人員和民工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結果,它的建成再次證明了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這一真理。

夢想惠及民生

經過兩千多個日日夜夜,六千多人流血流汗,承載著多少代九山人民夢想的淌水崖水庫終於建成,氣勢恢宏的水庫大壩擋住了滾滾而來的洪水,至今30多年過去了,它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效益,惠及著百姓,造福著社會。

水庫一建成,電站裝機發電,昏暗的煤油燈變成了明亮的電燈,偏遠的小山村裡第一次感受到了電的光明,九山人民從此結束了沒有電的歷史,九山公社也成為了臨朐南部山區用電最早的鄉鎮。老百姓更是歡欣鼓舞,奔走相告,用當時參加建設的一位老人的話說就是:那時候老百姓真是高興啊,能用自己修的水庫發出電來,給九山照上明、用上電,這是祖祖輩輩想都不敢想的事,幾代人努力的事,最了不起的事。水庫建成後,當地一些小型加工企業也蓬勃發展起來。而當時建水庫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當地的灌溉問題,那麼淌水崖水庫又能灌溉多少農田呢?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淌水崖水庫上游流域面積22.5平方公里,總庫容600萬立方米,計劃控制灌溉12個村1.8萬畝土地,後來,在鎮政府組織下,每年都修建一部分灌區工程,截至1990年,已修建乾渠6000米,支斗渠2萬米,開闢灌區1500畝,開灌後畝增產糧食都在百公斤以上,起到了洪能攔、澇能排、旱能灌的作用,如今,因淌水崖水庫的修建和不斷加固,彌河水在九山發揮了更加積極地作用,為九山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現在,九山蘋果、板栗、桃等果品種植面積達到7.5萬畝,九山成為了遠近聞名、花果飄香的果品之鄉。

同時,淌水崖水庫還因其主體工程壩體小、用料少,結構精巧、氣勢雄偉,設計獨一無二,在國際上也產生了一些影響,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到這裡觀光旅遊,成為當地一處獨特的旅遊景點。目前,逐步形成了集吃、住、遊、娛樂於一體的休閒度假旅遊區,對於擴大知名度,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1973年開始——1978年完成。結構精巧, 堪稱砌石壩成功之作。佈局美觀、景像壯麗、氣勢宏偉,中外遊客無不拍手稱奇。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歷史的傳承是淌水崖水庫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產生的文化基因。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淌水崖水庫精神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蘊含著同心同德協作精神、艱苦奮鬥創業精神、自強不息拼搏精神、開拓創新進取精神。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弘揚淌水崖水庫精神是彙集社會力量、凝聚發展共識的精神力量是適應多元化發展,倡導文明風尚的正確導向。

臨朐縣政府舊址紀念館

臨朐縣政府舊址紀念館位於臨朐縣九山鎮響水崖村,是在1943年成立的臨朐縣政府舊址的基礎上恢復建立的,該紀念館由中共臨朐縣委、臨朐縣政府主持,九山鎮黨委、政府承建,總投資160餘萬元,2017年動工,2018年5月建成,計劃2018年9月1號正式對外開放。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1943年7月,中共臨朐縣工作 委員會在響水崖村成立,高奮任書記。9月,臨朐縣政府、臨朐縣大隊在響水崖村建立,高奮任縣長、大隊長,隨後組建臨朐縣武裝工作隊、臨朐縣公安局。12月成立中共臨朐縣委,縣工委撤銷。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解放區人民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減租減息、對敵鬥爭、政權建設,為根據地發展和臨朐全境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8月,中共臨朐縣委、縣政府機關由九山遷至冶源宋莊。

臨朐淌水崖水庫,山水風景與沂蒙精神並存

臨朐縣政府舊址紀念館共分舊址和革命歷史展覽區兩大功能區,展區內容包括臨朐縣政府成立前的鬥爭形勢、無人區慘狀、沂山支隊與根據地建設、臨朐縣委縣政府機構設置、解放區建設與武裝鬥爭5大板塊,以圖文、視頻、實物陳列多種形式,綜合反映和再現當年舊址歷史場景。保存紅色記憶,傳承革命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