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湖韵石盘

“东进”战略吹响了城市建设的新号角。

按照“蜀都东来游山水·天府雄州醉简阳”的总体定位,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山、水、城”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步伐,积极打造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城市慢行系统。

目前全长10公里的沱江绿道滨江段项目施工建设正按计划推进。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沱江绿道滨江段项目绿道总长10公里,总投资8.3亿元。

以绿道为主线,串联城市休闲广场、风帆广场、亲水广场、雨水花园、航空主题园等重要景观节点,配套文化休闲、运动健身、应急避难、科普教育、生态涵养等城市功能,做到一路一味、一桥一品、一点一景,打造体现天府文化的沱江湿地走廊。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四川省简阳市沱江绿道(G段绿道景观工程),位于简阳市东城新区沱江东岸G段已建防洪堤与滨江路之间。

北起于石桥电站南止于文教卫生花园,全长约2.96公里,面积约134646.7平方米。步游道3213米,宽3米。

全段设置3级驿站2处,4级驿站2处,机动车停车位1203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40个。

以道为形,以简筑魂

简阳市沱江绿道属于成都市绿道体系“一轴两山三环七带”规划中“七带”中的“沱绛绿道”;在简阳市绿道规划体系中,属于“三带”中的沱江绿道,属于 “三环”中的文化环。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按照区域级绿道(4-6米骑行道+3米步道)的标准建设。

在设计中,以“取沱江之形,筑大道之景,塑文化之魂”理念,筑“望山观水、亲水戏水、乐水活水”特色绿道景观;融“简州文化、水文化、简州历史人文、简州八景、航空文化”。彰显简阳“大道至简,阳光致远”的简阳精神。

科技引领,示范带动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一是采用BIM技术。

应用BIM建模软件根据二维图纸建立建筑物的3D信息模型,通过3D信息模型计算工程量,根据BIM-3D模型完成设计碰撞检查,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错误提前预测,减少返工及材料浪费。

把施工现场土建模型与工程进度计划衔接,集成施工阶段资源信息,建立4D建筑信息模型,实现了施工进度、人力、材料、机械、成本、质量、安全和场地布置的实时管理、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可视化模拟。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等效果。

二是对地下车库采用SBS等防水材料

底下车库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等配制成的自粘橡胶沥青为基料,强韧的高密度聚乙烯膜或铝箔作为上表面材料,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或涂硅隔离纸为下表面防粘隔离材料制成的防水材料。

它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防水材料,具有低温柔性、自愈性、及粘结性能好的特点,增强抗撕裂强度,满足耐穿刺等要求,能有效抵御基层开裂、变形所产生的应力对防水系统的破坏。

彰显“绿”之本色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一是将步行与骑行分开。

骑行道采用的是透水铺装临江而设,视野开阔,将沱江的江景,简阳的山,两岸的城借入到绿道系统当中,让绿道形成一个可以观山观水观绿观城的景观通道。

步行系统更加的精致小巧,用微地形打破滨江绿地平坦的地势,同时又避免高堆坡,保持视线的通透。驿站建设与地下停车场结合,节约用地并巧妙解决了停车、商业等多种功能。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二是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取沱江蜿蜒之形态,利用微地形打造的植草沟、下凹绿地贯穿于整个绿化中,绿地生态涵养的重要组成措施之一。

在地下车库修建了蓄水池,将地面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之用,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多重措施。

三是设计充分利用“绿满蓉城,花漫简州”的理念,色叶、花乔与常绿树种搭配,形成四季有景,四季有花的植物景观配置。

开敞通透的植配与小巧精致的花镜景观结合,开合有致,层次丰富,景观多变。

目前,该项目示范段已完成施工。

1#、2#车库基坑开挖支护完成,灌注桩已完成,防水保护层完成90%,第一块底板钢筋施工。

2#车库砖胎膜完成80%,防水完成60%,3#车库主体结构完成75%。

4#车库主体结构完成75%,完成投资9300万。

预计整个项目将于2019年3月完工。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沱江绿道滨江段项目的建设的完成,将呈现出“

蜀都东来游山水.天府雄州醉简阳”的一幅美景。

湖韵信息|简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沱江绿道建设步伐 打造沱江湿地走廊

进一步满足市民休闲、运动等功能需求,也成为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的新形式、拓展绿色休闲空间的新载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