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險資扎堆醫藥、銀行股 下半年聚焦基礎消費

上半年险资扎堆医药、银行股 下半年聚焦基础消费

在中美貿易戰的陰影之下,正值“股災”三週年之際的A股,6月19日又現“千股跌停”潮,滬指更是連續擊穿3000點、2900點,雖然央行在6月24日宣佈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7000億元流動資金,但股市仍舊一路下行,截至6月27日,滬指收盤報2813.18點。

作為手握萬億資金的機構大戶險資亦難獨善其身,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險資股票投資收益同比下降8.34%。

回顧一季度險資,除了一直偏好的銀行股外,還更多持有了防禦性較強的醫藥股。不過,一季度已經結束,在回顧險資過去投資動向的同時,其接下來的佈局同樣值得關注。

一季度扎堆銀行、醫藥股

數據顯示,險資在2018年一季度分別持股了653家上市公司,持股數量為757.05億股,持倉總市值13660.68億元,整體數量雖然少於2017年四季度的764.1億股,但是持倉市值卻高於四季度的12074.87億元。

具體來看,險資重倉的銀行股包括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興業銀行、上海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以及中國銀行。

今年1月份,銀行板塊曾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從1092.91一路上漲至2月7日的1265.91高點。但隨後便持續走低。

截至6月27日收盤,銀行板塊已經跌至年內最低點,報收914.65點,從最高點至今下跌幅度達到27.75%。

伴隨銀行板塊走低,截至5月底,26家上市銀行股,六成跌破淨資產,其中,獲險資重倉的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中國銀行等個股最新市淨率在0.8倍以下,破淨幅度超20%,這也直接導致險資持倉銀行股市值大幅縮水。

除了長期“鍾情”的銀行股外,險資對醫藥股也青睞有加。

醫藥股今年以來表現強勢,其漲幅一直位居各行業前列,部分醫藥股年內漲幅更是突破50%,股價頻頻創新高。

但6月以來,在“閃崩”、“跌停”的市場常態下,醫藥股也未能獨善其身。

此言不虛,如三鑫醫療,自2015年12月8日創下43.20元的高點後,便一路走低,截至6月27日收盤,股價已經跌至10.91元,距離43.20元已經跌去了74.7%。不幸的是,幸福人壽旗下一款萬能險產品於2017年三季度成為其新進十大股東,持有其235.31萬股,並在2017年四季度進行了一次增持,截至2018年一季度共持有三鑫醫療257.44萬股。

事實的確如此,三鑫醫療的主營業務是一次性使用無菌注輸類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在醫改的大環境下,多地衛計委宣佈,取消特定醫療機構門診靜脈輸液。

下半年聚焦基礎消費類

一季度已經結束,在回顧險資過去投資動向的同時,其接下來的佈局同樣值得關注。

張瑋亦認為:“上半年在資金流入有限的背景下,股票市場呈現‘存量博弈’行情,整體中小創表現優於大盤股。但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加之一季度美股的脆弱性低增,我國股票市場受外界負面溢出效應不斷增加。下半年,三季度國內股市仍面臨流動性有限的局面,考慮到來自海外市場的負面消息仍會繼續,我們認為短期壓力依舊較大。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隨著退市制度的繼續推進,下半年中小創的拋售將會提升。”

“雖然生物醫藥嚴格來說也屬於大消費類,但我認為有必要把大消費跟基礎消費區分一下,目前來說,我更為看好的是基礎消費,簡單講就是和老百姓生活最相關的衣、食、住、行,因為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剛需類的東西會更受關注,比如近段時間涪陵榨菜的表現就十分搶眼。”他說道。

而對於下半年的投資策略,張瑋認為,當前資金流入有限,大盤會延續上半年的“存量博弈”,修復性行情還需等待。在投資風格上,要更多考慮A股納入MSCI之後的風格轉換。經驗表明,日韓股票在納入MSCI以後,中長期的波動就相對減少,投資偏好也更多集中於中大盤股。因此,我們認為下半年(至少三季度)機構會迴避僅靠概念支撐的中小股,抓有實質業績支撐的成長型個股。在行業選擇上,主要偏好基礎消費和一級科技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