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還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水道,形成以長江為紐帶的長江經濟帶。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長江經濟帶已經出現了成熟的城市群和明確的分工體系。

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城市群

一條長江猶如一串珍珠項鍊的線,串起了明珠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城市群。上游地區形成了以成都、重慶為雙核的成渝城市群,中游地區形成了以武漢為中心的武漢城市群、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城市群、以南昌和九江為中心的昌九城市群、以合肥為中心的皖江城市群,下游地區以南京為中心的南京城市群、以蘇州無錫常州為中心的蘇錫常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

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串起“珍珠鏈”

這些城市群就像長江沿岸的經濟發動機,成為區域的重要增長極,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並參與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產業分工協作和競爭。

城市群,就像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一樣,會經歷誕生、發展、成熟和衰亡這四個階段。當城市群成長為成熟階段時,各項功能完善、發展多樣化,形成以為第三產業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核心大城市,及在周圍形成以生產製造為主的專業化大中城市。

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長江經濟帶的城市群

核心大城市和周圍專業化大中城市之間,依靠區域產業分工來發生關係,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貫穿著區域內大中小各個城市。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例,上海作為一級核心城市,吸引著世界500強企業和江蘇浙江兩地的優秀企業將公司總部、區域總部或研發總部放在上海市中心。上海中心區承擔著發展總部經濟的等城市職能,設計、研發、營銷、會展等是重點發展環節,另外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金融服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也是上海的主導產業,而上海的郊區和其他中小城市側重發展生產製造業,為核心城市的產業發展做配套,由此形成一個完善的產業鏈分工格局。

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上海浦東新區

從長三角內部看,首先要明確定位城市等級和城市功能,強化核心城市和周圍地區的產業協作,進一步完善區域產業鏈的聯動機制。以上海作為一級核心城市,以南京、杭州、合肥作為二級核心城市,以無錫、蘇州、寧波作為區域核心城市,增強核心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長三角城市群

在非核心區,要充分發揮當地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政策資源的優勢,讓這些要素在長三角城市群流動起來,充分參與長三角各個產業鏈的分工協作。例如在安徽省要充分挖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生態旅遊目的地等新興業態發展,走綠色環保、科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安徽旅遊長三角推介會

從長江經濟帶看,整合上中下游這麼多的城市群協同發展是個龐雜的系統工程。各個城市群的規模等級不同,城市職能不同,自發地組織能力很弱,尤其是長江中上游的城市群。

覆蓋11省市,GDP佔全國40%的長江經濟帶,到底該如何發展?

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分佈

因此,發展較為先進的長三角城市群的整合發展經驗和模式向中上游城市群複製變得十分必要,同時還充分發揮上海龍頭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既有利於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城市群發展區域經濟,又可以讓整個長江經濟帶的要素充分流通起來,推動長江經濟帶各個城市群的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樹立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的全局觀念,培養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城市群的增長極,加速長江經濟帶一體化進程和經濟協同可持續發展。

長江經濟帶的未來發展,你有何高見?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