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定制版“藏猫腻”

舆情回顾

昨日,“买买买”一族迎来电商“6· 18”大促。不过,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接触的很多价格优惠的“电商定制版”“网络专供版”并非其标榜的价廉质优,比对线下产品,它们存在诸多猫腻。一些商品虽然线上便宜,却偷工减料。不管是家电、食品、服装等,都存在类似情况。

舆情背景

2018年3月,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消保委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购买了40组对比样品,结果发现“电商专供”有猫腻:不同渠道购买的某款电磁炉,外观、功能标示一样,但拆开后发现,网购电磁炉比线下款少了一些电器元件;同样型号的某吸尘器,网购的口直径居然比线下的小10毫米。

相关搜索

各界声音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纺织实验室副主任冯云:很多企业为了避免消费者比价,对线上商品的规格型号做了调整。看起来是同一款服装,其实质量上确实存在差异,建议消费者还是要有具备价值与质量对等的理性消费心态,对差价特别大的线上服装谨慎购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秘书长陈音江:如果卖家卖的是“电商专供”商品,首先必须确保质量合格,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其次应该向消费者进行明示,并告知消费者商品之间的差异,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之后再作出选择。

网友声音

@鸣微博:实体店的产品确贵些,刚买的同型号电视实体店还价后还是要贵近1000元,有些完全不需要的功能被实体店家忽悠夸大。

@ SUPERsoo:这是小比例问题,大多数还是同样的配置。大家购买时还要多加留心,对比一下就出来了。

@艾达:一分钱一分货。价格策略,不然影响线下。退 一步即便货一样,也要用型号区分开来。

舆情分析

一航来说,价值决定价格,如果终端价格差距很大,恐怕用料和成本也能倒推出来。“同款不同质”,大概就是一些电商定制版的真相。一些电商定制版如果在质量和成本上玩猫腻,若非专业检测,消费者估计难以窥见内里。电器如此,服装亦然。

出现“专供”乱象,固然与相关电商等经营者见利忘义、相关监督不及时不全面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和间接联系。但更重要一面是我们没有一部法律或配套制度对何为“电商专供”及其质量要求、宣传规则、违规如何处理等进行明确,造成实际中的执法实操性不强,以致不法者和不够诚信者乱为。

这就要求,在日益泛滥的“电商专供”坑人面前,国家相关部门从顶层对“电商专供”进行必要的制度明确和规范。此外,消费者也要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精明理性消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