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拋開時代因素不談,就單說樣板戲,那絕對是京劇史上水平最高超的二十多出現代戲了。樣板戲給當時匱乏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同時又促進了人民對於京劇以及芭蕾舞劇的認識。
樣板戲的誕生,可以說是現代戲崛起的一個標杆,使戲曲界的創新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八大樣板戲的評出,使得其他地方劇種紛紛效仿,也為傳統戲曲走向新時代,鋪下了很好的基礎。
首先,除了芭蕾舞劇之外的樣板戲是屬於京劇,這是無可否認的,無論是從唱片、板式,樣板戲都極大部分借鑑了京劇,甚至樣板戲的演員,也幾乎都是一直表演京劇藝術的。
樣板戲是傳統京劇與外國藝術的結合體,因此有很多人認為樣板戲不屬於京劇。但是以傳統京劇為主,外來藝術為輔。而且當時京劇已為國劇、國粹。
雖然很多傳統劇目禁演,不少京劇演員也被迫下崗,但樣板戲仍然屬於京劇。而且不管如何,樣板戲的確是傳播了正能量,使得沒有經歷過戰爭的50、60、70後,對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尤其是在那個電影、電視還不普及的時代,樣板戲作為國家主流戲曲,也算是當時主流的文化了。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幾乎都能隨口哼幾句樣板戲,而且都是極具正能量的戲詞。
同時,由於樣板戲演出團體有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我國幾百個地方戲,大部分都對樣板戲進行了移植——當然基本上是原封不動的移植,沒有進行改編。
並且當時有名的幾個電影廠,比如北京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等,都將樣板戲拍成了舞臺電影片,在全國各地發行反映,並且錄製成各類唱片發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樣板戲可謂是全國性的文化藝術了,即便放到今天,也是依然火得一塌糊塗。那時候各個地區的廣場、大型商鋪以及唱片店裡,整日都在循環著樣板戲。
在那個傳統文化衰竭的時代,樣板戲的出現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文化空虛。不管它出現的目的如何,它都是戲曲藝術最寶貴的部分,是現代京劇的驕傲,也對其他地方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閱讀更多 戲曲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