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安源——影響深遠的一副畫

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對於江青在戲劇界樹立的“八大樣板戲”是耳熟能詳,盡人皆知了。但一般人並不知道江青在美術界也樹立了一幅“樣板畫”,

這就是美術界唯一的“革命繪畫樣板”———《毛主席去安源》,這幅美術作品在“文革”時期影響很大,家喻戶曉。

《毛主席去安源》受到江青的青睞

在“文化大革命”中,自封為文化旗手的江青在美術界興風作浪。江青大肆迫害美術工作者,製造了大批的冤假錯案,使我國的美術事業遭到嚴重的摧殘和破壞。

然而,“文革”時期一位年輕人的繪畫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卻意外地得到了江青的賞識,並被樹為美術界唯一的“革命繪畫樣板”,與“八個樣板戲”一起成為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徵。

《毛主席去安源》最先出現在1967年10月1日“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亮了安源工人運動”在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展覽會上,當時引人注目,受到觀眾的稱讚和好評,影響日益擴大。

這幅作品突出地刻畫了青年毛澤東的形象:畫面上的毛澤東身穿一件傳統的中式長袍,一隻手拿著把油紙傘,另一隻手握著拳,意志堅定地大步走在山路上。在構圖安排上,毛澤東居於畫面當中,背景的上方朝霞滾滾,下方則亂雲飛渡。

這幅畫下方印著:“一九二一年秋,我們偉大的導師毛主席去安源,親自點燃了安源的革命烈火。”

1968年6月,江青看了送審的《毛主席去安源》一畫的彩印樣稿後,大加讚揚“非常好,把主席的神氣都畫出來了”。江青作了這樣的批示:“總理、伯達、康生……我建議明天‘七一’人民日報、軍報發表《毛主席去安源》,這幅畫很好。這幅畫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果實之一。它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構圖、用光、著色等藝術方面亦是優秀的。聽說是青年人畫的,而同意發表。”

其後該畫被收入全國統一的中小學課本作插圖,並被仿製成上百種 毛澤東 紀念像章、石膏工藝品等,廣為傳播。杭州東方紅絲織廠曾以此畫為藍本出品了巨幅織錦(2.2 x 1.5m),氣勢雄偉(1992年10月13日在北京21世紀飯店拍賣,以6.3萬美元成交)。

毛主席去安源——影響深遠的一副畫

該畫採用左右對稱的圖式構成,青年 毛澤東佔據了畫面中心位置,身後是翻滾的烏雲,沉降的地平線使群山顯得低矮。畫面上的青年 毛澤東身穿一件傳統的中式長袍,一隻手拿著一把油紙傘,另一隻手握著拳,意志堅定地大步走在山路上。

當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將 毛主席安排在正朝觀眾的位置,他遠遠地,而且鎮定自若地朝我們走來,像太陽帶給人民希望;高昂的頭微微側轉,以表達他的革命精神,不怕艱險和強暴,勇敢鬥爭並贏得勝利;緊握的拳頭表達他的革命意志堅定,不怕犧牲,決心克服困難去解放 中國和人類,自信一定會勝利;手中的舊雨傘顯示他刻苦工作,生活簡樸的作風,為革命長途跋涉,風雨兼程,邁著堅實的步伐走崎嶇坎坷的小路。秋風吹拂著他的長髮,吹動他的長袍,預示著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背景上疾行的雲,揭示 毛澤東在鬥爭最尖銳的階段抵達 安源,和他的平靜堅定的自信形成鮮明的對比

毛主席去安源——影響深遠的一副畫

這幅畫客觀的評價,應該說是 中國畫歷史上一幅經典之作,在億萬中國平民百姓心中是有著崇高地位的, 葉淺予說,其構思、構圖,甚至用色,無不脫胎於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這種說法我看也不是那麼客觀,每一個畫家有每一個畫家喜歡錶達的方式,這只是當時這幅畫的作者經過反覆構思,構圖,自己認為最能表現 毛主席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所以說這幅畫是文化大革命時代最有感召力的一幅優秀作品,是那個時代產物。在紅色收藏逐漸升溫的現在,與此相關的絲織品包括印刷品等各種收藏品都被炒到甚至上百萬的高價,不得不說這幅畫幾乎成為了文化大革命時代的一個特殊的文化記憶符號和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