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具有法律效力吗?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直将未履行婚姻登记程序,即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的现象称为事实婚姻。那事实婚姻具有法律效力吗?万一婚姻无效的话,法律后果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大家关注、转发、收藏!

事实婚姻具有法律效力吗?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事实婚姻具有法律效力吗?

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事实婚姻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这其中既有传统因素,也受时代变迁人们思想改变的影响,从古至今,我国民间就存在男女双方不经登记就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现象,即使目前,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落后山区和偏远农村仍旧沿袭着祖辈的习俗,要完全禁止这些地方的事实婚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地位得到提升,男女地位日益趋向平等,人们对家庭责任,家庭财产的所有和性等问题的看法上的看法也有了改变,年轻人在婚姻问题上更注重自由化,一旦登记就必须面对很多法律上的硬性条框的束缚,比如离婚时的财产分配制度等,这不是男女双方或者单方所希望看到的,而且如果婚姻双方都不能保证婚姻的持续,一张经过登记的凭证也就不可能对婚姻的持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也就不需要在婚姻中依靠法律对婚姻双方加以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婚姻家庭关系变得多元化,非传统家庭的数量日益增加,信息交流的方便也使得人们在思想上能够接受事实婚姻,这样的一种思潮使得事实婚姻在年轻人中有抬头趋势。另外很多再婚的中老年人为了避免日后的一些财产纠纷,也更愿意选择事实婚姻,由此可见事实婚姻在我国的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事实婚姻采取了不承认主义原则,但考虑到早前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生活的事例仍普遍存在,因此,又对部分特殊情况下的事实婚姻采取了限制承认主义作为补充原则。具体地说,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1994年2月1日前,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且符合结婚实质条件的,可按照事实婚姻对待;二是1994年2月1日以后,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应补办结婚登记,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结婚实质条件时计算,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不承认是事实婚姻,按同居关系对待。

因此,1994年2月1日以后的事实婚姻和法律婚姻从根本上说对于两者的保护有着明显的区别:

(1)从法律上说,事实婚姻是一种不合法的婚姻关系,它不受法律的保护;而合法婚姻是经《婚姻法》确认的婚姻关系,它不论何时何地都受法律的保护。

(2)从人身关系上说,合法的婚姻关系一旦确认,夫妻双方即享有相互扶助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一方都不能随便遗弃另一方,否则将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而事实婚姻的双方却不享有这种确切的人身关系,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无论是哪一方要求合法权利时都无法得到法律上的充分保护。

(3)从财产关系上说,合法婚姻所确立的财产关系是夫妻平等,两人自结婚登记后即享有家庭财产的共同所有权,一方不能以另一方收入低于自已而否认对方的这种平等的权利(另有约定的除外),甚至以后夫妻关系如果发生变化,这种财产关系的平等性也不会发生变化;而事实婚姻却无法保障这种财产关系平等性与合法性,以后一旦发生争端,弱势方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4)从子女抚养方面来说,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都负有扶养子女的相同义务,即使是双方的婚姻关系结束,任何一方也不能免除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但是事实婚姻却因为其婚姻关系在适用法律上就有困难,因而一旦婚姻关系发生变故,子女的抚养问题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5)从财产的继承上来说,合法婚姻关系所产生的夫妻双方分别为对方的第一继承人,一方发生意外或者死亡,对方是法律上的第一财产继承人,任何人都无权剥夺;而事实婚姻却无法保障这种财产继承权。

法规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五条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无效或被撤销婚姻,自始无效。自始无效,是指婚姻关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即从当事人结婚之时,所成立的婚姻关系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彼此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一个婚姻关系是否无效或可撤销,须由有权机关经过法定程序确认,当事人不得自行主张其婚姻关系无效或撤销其婚姻关系。

婚姻无效,是指当事人双方不具备法定结婚条件或没有履行法定结婚程序而缔结的婚姻,不产生合法婚姻的法律效力。即因男女双方的结合不符合法律规定 的实质要件,自始不具备婚姻的法律的法律效力。

《婚姻法》第12条分别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

1、婚姻被宣告无效后从何时无效

依据《婚姻法》第12条规定,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3条规定,被宣告为无效婚姻在依法被宣告无效时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即当事人自始不产生配偶身份,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财产问题的处理

婚姻关系被确认无效之后,所引发的财产关系比较复杂,现作如下分析:

(1)因重婚导致无效所产生的财产关系的处理

因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和其他类型所导致的无效存在很大的区别,因为因重婚所导致的婚姻无效,在财产的处理上会影响到合法夫妻关系一方的合法财产权益,故在处理时应首先注意保护婚姻关系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为此,《婚姻法》第12条规定,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以上规定均为保护合法夫妻关系一方的合法财产权益。同时原有配偶而重婚的一方,不得以协议或遗赠的方式将财产转移给另一方,已达成协议的,应当确认为无效。

(2)其他原因导致婚姻无效的财产关系处理

由于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故当事人之间就形成了同居关系,依据《婚姻法》的规定,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同时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5条规定,被告知无效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该规定明确了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方式。但是在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为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以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

3、子女问题的处理

尽管婚姻关系被确认无效,但是依据《婚姻法》第25条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据此,虽然婚姻关系被确认无效,但并不会对父母和子女关系造成影响,关于孩子的抚养权、抚养费、探视权、继承等都依据《婚姻法》及相关法律 的规定进行处理。

4、继承

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亡的,另一方无继承权。但根据相互抚养的具体情况,生存一方按照我国《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可作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适当分得对方遗产。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二条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