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改革派的香港金融“大时代”

将港交所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香港金融大变局。

香港回归当晚,李小加和一大批金融海归,在中环激动到最后大家唱起各种各样的歌曲。当时的他没想到,十二年后,他成为港交所首位“非本土”的CEO,他将港交所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香港金融大变局。

李小加|改革派的香港金融“大时代”

1991年李小加三十而立,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成为华尔街精英中的一员。

尽管李小加当时和公司说好了是在美国工作、做美国的项目,但经济起飞的中国产生了大批的项目,同时恰逢国企改制,国企对融资的需求很大,由此产生了很多和中国有关的业务,而国际机构在内地开设办事处很少,香港成为了国际机构开展中国业务的基地。

李小加在美林9年,期间完成了很多在中国资本市场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交易,包括中移动、中海油等大型国企的上市融资,他带领的美林成为在中国业务最活跃的外资投行。

港交所的特殊角色

香港人把股市的巨变叫做“大时代”,李小加的到来正式开启了香港金融业大时代。

李小加一上任就宣布了新的发展规划,推动了港交所交易时间改革,将香港股市开盘时间和内地同步。而后和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成立场外结算公司,香港交易所的业务大大多元化,看似遍地开花,在他心中却有着清晰的脉络。

同时,香港是一个很独特的市场,香港只有2万多亿港元的GDP,可是在这儿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差不多是35万亿,这么小一个GDP顶了这么一顶大帽子,天然就是不稳定的。因此,香港资本市场实际上是承载了远远超于这个市场之内的经济体的资金和融资需求。

李小加表示,对这个市场有充分认识后,就不应该有一种天然就应该怎样的心态。同时,这个小身体必须永远抱有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他的使命就是要顶住这个大帽子。

不仅是香港,港交所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特殊。李小加表示,港交所是三个角色集于一身,既是监管者,又是一个市场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港交所本身也是个上市公司。

这其中既有监管利益,又有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三者利益有一个做不好都不行,互相之间怎么找到有机的平衡,是一个非常有挑战,但是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改革值得多花时间

理解了香港与港交所的特殊角色,就不难发现,港交所虽然在近几年成功推出多项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往往都是异常艰难地才能推进下去。仅上市改革一项,从拒绝阿里巴巴到新的上市制度出台,中间就历时超4年。

在李小加看来,港交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凝聚市场共识、以理服人。港交所看上去似乎很强大,但在我们这个市场,推动任何改革都必须靠巨大的市场说服力和市场信用。我们手中的工具有限,只能靠摆事实、讲道理。

在上市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在坚持程序正义、市场公平和投资者保护等大原则的前提下,凝聚市场共识,与市场各方一起制定规则。

制度的安排是不能朝令夕改的,李小加认为,从这一角度来看,多花一点时间和成本都是值得的。表面上看,香港效率似乎比较低,做事情时间很长,但是实际上是因为改革是对规则的改革,需要极其严肃,改革完以后要得到市场广泛的接受,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下一步改革更难

李小加认为,互联互通、上市改革等问题实际上都是未雨绸缪、水到渠成的结果。

不过,他强调,下一个三年战略规划非常难制定。过去的三年战略规划,基本上三年前说的事后来都做到了,似乎给别人一种错觉——你们看得很准。但实际上事前很难全都看准,规划能否实现,有不少运气的成分。

同时,他也坦言,规划是基于现状做出的对未来的最佳判断,这个判断一定要动态地进行执行和调整,而且越到后边越不一定看得准。

对于这些年的成绩,李小加表示,自己给自己的成绩打分肯定是不客观的,但如果给自己的努力打分,他认为可以接近满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