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網絡招聘平台別變成詐騙橫行的「溫牀」

有為數眾多的求職者通過58同城、趕集網等網絡平臺尋找工作,也有很多人通過這些網絡平臺發佈招聘信息,但在這些網絡平臺上究竟有多少信息是真實可靠的呢?從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的虛假招聘信息詐騙案例來看,58同城、趕集網等網絡平臺上有為數不少的虛假招聘信息橫行。

從判例來看,詐騙金額最高的一份判例中,受害者2000餘人,被騙中介費共計6270萬元。而且裁判文書統計到的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受騙者囿於維權成本高,選擇忍氣吞聲,讓一些詐騙分子得逞。

而在58同城、趕集網、前程無憂、QQ群、招聘網站等地方,還會經常出現“招聘兼職打字員”、“淘寶客服”的虛假廣告,這種兼職套路是網絡招聘詐騙的慣常手段;此類兼職詐騙,甚至還出現了詐騙集團;還有詐騙分子以出國務工為誘餌進行詐騙。2017年12月,杭州中院就判決過一起涉案金額6000餘萬,受害人數2000餘人的出國務工詐騙案例。

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有58同城、趕集網甚至還成了賣淫嫖娼違法犯罪的“溫床”。一些賣淫組織團伙盯上了這些網絡平臺的開放性,通過平臺招聘女公關,實際上就是引誘、控制婦女從事賣淫活動。

這些詐騙分子還脫身有“術”,當他們騙錢得手後,還會通過拉黑受害者,通過拖延、返還小部分詐騙款,刁難、恐嚇甚至毆打受害者來“鞏固戰果”。本是解決社會問題,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的網絡招聘平臺,卻變成了實施網絡招聘詐騙、賣淫嫖娼等不法分子進行相關不法活動的工具。

網絡招聘平臺對此應該負有主管責任,對於在平臺上發佈招聘信息的用戶,平臺要能起到監管責任,而不能選擇當“甩手掌櫃”,如要加強事前審核,核實發佈者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還要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與懲治,對於發佈不實信息尤其是利用網絡招聘平臺實行詐騙行為的發佈者,要能依據具體情況做出處罰,對於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的,要能移交相關部門處理。

另外,監管部門要能督促網絡招聘平臺積極履職,對於履職不力的網絡招聘平臺,要能予以相應處置,同時,還要加大對網絡詐騙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而應聘者也要多長一個心眼,謹防被騙,在被騙後要能及時向平臺及公安機關舉報,維護好自身的正當權益。通過各方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填平網絡招聘平臺上的招聘陷阱,不再讓詐騙分子“鳩佔鵲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