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用「診斷失誤率」給醫生定罪,值得商榷

涉案3名醫生被羈押了7個月,該案是全國首例塵肺病醫生獲失職罪。此案先以黃亨平等二位醫生涉嫌詐騙國家社保基金的經濟詐騙罪立案偵查,但經過公安機關一年多的偵查,並沒找到這兩名醫生“涉嫌社保資金詐騙案”的證據,之後案由就變更成了“涉嫌國有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

此案中值得質疑的地方不少,比如診斷讀片差異率的合理性。據瞭解,公安機關指派/聘請有關人員對三位醫生作的547人的塵肺病診斷進行了重新鑑定和新增鑑定,其中393人無塵肺病、111人胸片質量不合格,1人待定,有塵肺病僅為42人。這意味著,診斷讀片差異率高達92.3%。

經過計算賠付,公安機關認為三位醫生造成了國家3000萬社保資金流失。但公安機關選取的547份病例是有選擇性的,是對認為診斷有問題的片子進行重新鑑定。鑑定的話,更應該以所有片子為基數進行鑑定,否則這樣的診斷讀片差異率就並不合理。

另外,存在讀片差異率,也並不是就罪不可逭。讀片差異率與醫生經驗、胸片質量、讀片條件相關,所以診斷塵肺病,存在一定的讀片差異率很正常。況且讀片差異率是學術問題和水平問題的體現,將存在一定讀片差異率的醫生認定為“嚴重不負責任”並追究其失職與違法違規行為,這也值得商榷。

再者,認為社保資金流失是醫生造成的,這更顯荒謬。根據《職業病診斷與鑑定管理辦法》規定,職業病鑑定實行兩級鑑定制,如果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機構作出的診斷結論有異議,可以逐級向省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鑑定。而不僅是當事人、企業在此過程中可以對醫生鑑定的結果進行申請再鑑定,社保資金的發放,更不是拿到醫生的鑑定結果就會給付,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社保資金的賠付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的層層把關。所以,社保資金的流失並不能把責任全部歸咎到醫生身上。

醫生因為讀片差異率遭受牢獄之災,這對醫生群體無疑是沉重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讓更多醫生為了自保,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儘量選擇不給塵肺病鑑定為塵肺病。而全國有高達600萬人塵肺病患者,保護這一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本就困難重重,現在對進行塵肺病診斷的醫生以涉嫌失職罪進行刑事追責,更可能讓廣大的塵肺病患者連最後一道脆弱的安全屏障都失去。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司法機關在涉及一些專業問題時,要多諮詢專業人士,這樣才能避免誤傷。另外,如何減少讀片差異率,讓塵肺病鑑定變得更為精準,這些需要相關部門儘快想出對策。

塵肺病鑑定存在較大的讀片差異率,那麼就會有很多人被誤診為塵肺病,可能有一些塵肺病人沒被診斷為塵肺病,這些都會對這些人造成傷害,同時客觀上也會造成社保資金的流失。全國首例塵肺病醫生獲失職罪,就不僅事關三名醫生的清白,更關及社會的公平正義,關及600萬塵肺病患者的切身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