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你感動嗎?我不敢動

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你感動嗎?我不敢動

昨晚重讀了白居易的《長恨歌》,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不禁感嘆白居易的才思與筆力,將一段感情描寫得如此纏綿悱惻,感天動地。

如果換一對主角,我的眼淚說不定就流下來了,就像年少初讀此詩時那樣。

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的感情,是所謂的“愛情”嗎?

關於他們之間的感情,我更贊成李商隱的詩: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四十幾載的天子,還不及一個普通百姓,肯護妻子周全。

一.一段真正的愛情,雙方都有說“不”的權利。

為什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可以千古流傳?從來無人質疑其真誠?

生與死,愛與別。從相愛相知,到終身託付,再到生死相隨。

他們用生命,贏得了說“不”的權利。

他們告訴世人,哪怕我們的愛情如蝴蝶一般羸弱,卻也像蝴蝶一般堅強與美麗,在封建時代的狂風中,逆風而行。

生命與愛情的意義,就在於這種“不順從”。

反觀唐玄宗與楊玉環,從頭到尾,楊玉環都沒有說“不”的資格。

開元二十二年,在武惠妃的撮合下,楊玉環嫁給了壽王李瑁。

開元二十八年,玄宗打著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楊玉環與李瑁五年的婚姻生活,被這一道敕令扼殺。

楊玉環與丈夫李瑁什麼反應?他們是怎麼想的?

但是,此時的兩個人,在歷史上的記載太少了。我們已無從知曉,二人的真實想法。

但從楊玉環的經歷來推測,她只是一個喜歡得到寵愛的小女人,而不是女強人,女政治家。

我相信壽王妃的位置對於她,也已經夠了。她未必就真想做貴妃。

這段“美麗”愛情的起始,不是浪漫的心心相印,而是源於一代帝王的荒淫無道。

那麼,他們的結束呢?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陳玄禮為首的禁軍軍士,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之本,包圍皇帝,要賜死楊玉環。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那年,她三十八歲。

此時的楊玉環是什麼反應呢?

《楊太真外傳》中記載,“願大家好住,妾誠負國恩,死無所恨。”

她不是沒有遺憾,是不敢有;她不是不恨,是不敢恨。

她這一生,或滿門榮耀,或無辜慘死。她都沒有說“不”的權利。

既不能,也不敢。

二.愛的本質:喜歡就會放肆,而愛是剋制

看完了這段愛情的開始和結束,再來看看過程。

即便有了這麼不堪的開始和結束,但過程還是有美好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兩人之間,在相處過程中是有感情的。

首先,興趣愛好相同。唐玄宗是傑出的音樂家,而楊玉環是傑出的舞蹈家,《霓裳羽衣曲》就是兩人的作品。

其次,盛世美顏誰不愛。楊玉環是“四大美女”之一,即便歷經千年,還有粉絲為其瘋狂打call,足見其魅力。而唐玄宗,一手開創“開元盛世”,確實可以稱得上“一代帝王”。英雄與美女的結合,即便年齡上差的多了些,也不會太違和。

韓寒說:喜歡就會放肆,而愛是剋制。

我願你做千古明君,實現抱負。你怎忍我揹負千古罵名。

一段好的愛情,從來都是相互成全的。兩個攜手並肩抬頭看星星,總好過一起抱著在泥潭中打滾。

楊玉環,作為“安史之亂”的背鍋俠,冤枉嗎?太冤枉了。

楊國忠與楊玉環親戚關係太遠,以至於封賞時,人家根本沒想起他來,後來楊國忠進入官場,也不是靠楊玉環介紹的,楊國忠在外面搞些什麼么蛾子,她也根本不清楚。

男人搞壞了政治,拉女人來墊背,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那她就真的沒有責任嗎?

楊玉環得寵期間,她的兄弟均是高官,姐妹皆封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

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因此楊家人囂張跋扈,連皇室都不放在眼裡,楊國忠更是禍亂朝綱。

而楊玉環的沉默卻在無形之中為他們提供了一張保護傘。

長孫皇后在死前曾對李世民說:

“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

千叮萬囑,不可外戚位居顯要。

兩者相比,玉環就相形見絀了。

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你感動嗎?我不敢動

三.帝王愛能有多重

九歲那年,李隆基娶了王氏,即後來的王皇后。

王氏進門的時候,正是武則天統治時期,也正是李氏皇族最為艱難的時期。武則天為了穩固統治,對李家的兒子孫子們看管的十分嚴格。王氏嫁與李隆基,說起來不過是一同幽禁而已。

《新唐書》中記載:王皇后因後期無子而失寵,曾向唐玄宗哭訴,“陛下難道您一點兒不念及往昔共患難之舊情嗎?想當初我的父親曾用自己的紫半臂衫才換來一斗面,為您的生日做面賀壽!”

由此可以看出,哪怕身為皇族貴胄的李隆基,當時的日子也十分不好過。

武則天死後,韋后效法武則天,對李氏皇族進行打壓,李隆基決定與其爭奪皇權。

當時勢單力薄的李隆基,在妻子王氏的支持下,鬥完韋氏再鬥太平公主。

在這條爭奪權力的道路上,王氏及其家人一無返顧為其奪取帝位。

而在李隆基登基之後,卻日益疏遠王氏,並聽信武惠妃之言,將其處死。

幾十年風風雨雨一起走過的夫妻,也敵不過帝王的天性涼薄。

所以後來,“馬嵬坡之變”楊玉環的死,也不會太過奇怪。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想必他徹夜也無法忘懷的,不是楊玉環的風姿綽約,更不是“七月七日的夜半私語”。

而是當年,大唐還是一派盛世,他坐在帝位上,手握皇權,滿眼輝煌,人人奉承,各國朝拜,無限風光。

所有的一切,或取,或奪,說一不二的威嚴。

而不是現在,孤燈衾寒的太上皇。

所以袁枚有詩曰: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