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必看,必看,必看。

這是安靜剛擼完一部老劇最爆裂的感受。

而這部劇就是——

《售樓處的故事》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什麼要推薦這部劇?因為這樣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港真,不要說關於賣房題材的電視劇,就是說關於樓市的短小精悍的電影,基本用手指頭也能數得過來。

而且,就算有,也比較血脈噴張,比如下面這種誘惑性的情景式微微電影——

當然,《售樓處的故事》沒這麼誇張,相對也更接地氣一點。他是從一個小小的售樓處展開,場景也非常的簡單,只用到了營銷中心、洽談室、總監辦公室、電梯間等,可以說是非常糙了~

但是,作為深圳本地樓市的一枚小自媒體,這部劇卻給了我非常大的誘惑。因為這些故事發生在深圳,講述的深圳房地產行業的故事。這就非常難得了。

要知道,近些年來,中國市面上出現的電視電影,大多是以北京、上海取材的較多,在深圳取材的非常之少。

而且,就算取材,基本也偏小眾,收視率非常的低。低到什麼程度呢?低到你基本沒聽說過。

所以,這部以深圳為背景,以賣房為故事主線的劇,用句行話來表述就是:決定了它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01

老深圳人的記憶,全在這部劇裡

這部劇於2003年上映,離現在整整有15個年頭了,雖然年份較老,但卻絲毫掩蓋不了這部劇的價值。

以為只有賣房的人才能看?too young too simple。在裡面,你可以清楚的看到15年前的深圳,究竟是什麼樣子——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來深圳多年的老深圳人,應該清楚記得這些是什麼地方吧?與此同時,這部劇中還經常出現一些深圳的著名景點——

而且,為了突出深圳特色,這部劇選用的三個售樓小姐和售樓小哥的人物背景都是來自不同省市的異鄉人。

比如說劇中精明漂亮高學歷的羅京京,就設定為北京人。而一口方言的阿丹,就設定江西人。心機過人的阿姬,則是東北人。落魄的亮仔,更是諧音廣東話中的“靚仔”,意為帥哥。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而且,就連掃地的本地老太太,也操著一口憋腳的廣東話...各色人群混雜在一起,完完全全突出了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的特點。而且,為了突出深圳特色,劇中的臺詞都非常深圳風~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所以說,如果你想懷舊或者更想了解深圳的話,不妨看看這部劇,因為這些小片段,都是當時深圳生活的真實寫照。

02

為了賣樓,華僑城拍了一部電視劇

戲劇性的是,這部長達40集的電視情景喜劇,除了是當時非常著名的喜劇電視導演英達導演之外,其製作方之一,正是深圳當地知名開發商——華僑城。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而劇中講述售樓處所賣的樓盤錦繡家園,也正是華僑城要賣的樓盤。所以,在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樓盤工地的出現——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如果你仔細注意看這部劇的話,你會發現,這個建築工地在每一集都會出現,而且出鏡頻率特別的高。

坊間傳言,這正是華僑城當時要賣的樓盤——錦繡花園二期。是的,錦繡家園和錦繡家園,僅一字之差。劇中屢屢提及的深南大道,就在錦繡花園南向主幹道上。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而且,很意思的是,當時劇中所提的競品碧海雲天,還真的是京基在2003年錦繡花園的競品,兩個項目相距大概僅有656米。

據查證,當時這個樓盤的建成時間也是2003年。真是兇險的地產行業啊~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為了將廣告很好的植入劇中,華僑城也是手段盡出,甚至不惜給樓盤寫了一首歌《在那鳥語花香的地方》,甚至還要讓劉歡在春節晚會上唱——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這套路,也是沒誰了。如今,15年過去了,劇中提及的樓盤價格,當時才8800元/平左右,已經非常高了。但是,時至今日再看,這個樓盤價格已穩穩的飆升到7.3萬/平,真是懷念當時的房價啊~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當然,除了濃烈的深圳主義持色和開發商的小心機和戲劇性的賣樓之外,這則電視劇裡,也帶出了不少的樓市背景和賣樓套路。

03

2003年的深圳樓市,房價3000元/平

這部劇的背景設定為2003年,第一集就已經告訴了個大概。因為賣樓的業績非常差,所以售樓員全部跑光,得重新招聘售樓總監。

這也剛好對應了當時深圳樓市的囧況。2003年,SARS風暴一度讓市場恐慌,各大樓盤都出現了戴口罩看樓的壯觀景象。

但是,那時候的樓盤卻價格非常低。數據顯示,2003年,深圳關內的地產均價在4000元/平,而關外的房價大概也只有2000元/平。金融危機的襲來,讓樓市一度陷入低谷期。就算是當時的香港樓市,也是黯然無光。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有些中介公司甚至還採取了非常極端的方法,比如說“負首付”。網上看到一則故事,說的是一名深圳在2003年買房的經歷。

當時他正好在深圳,23歲,有了女兒,必須得買房。於是就在關外看了一套92平的三室兩廳兩衛,一共22萬,但是最後卻貸出了27萬,其中包含了5萬的裝修款。

而這套房子買下來,他總共出的資金是5000元的定金,然後剩下的錢銀行都給你拿了。所以,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當時開發商面臨的囧境——房子賣不出去。

而在房網上,也出現過類似的帖子——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這也就不難理解華僑城為什麼要花重金投資這部劇,因為在2003年上映之前,深圳樓市的情況確實不太好。

而且,在這部劇裡,我們也能看到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的一幕——坐銷。坐銷,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坐在店裡銷售,不用動,等客戶上門。

當時售樓處就是這樣,一排售樓小姐坐在櫃檯前,每人一部電話,拼命的打和拼命的接。而且,銷售前臺還要充當銀行按揭的櫃檯,沙盤也非常的簡陋~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現在呢?深圳已經沒有完全坐著等客戶上門的售樓方式出現了。大部分的售樓處的售樓員,都會到各大商超和小區去截客,然後再把客戶帶到項目。

最早的時候,開發商是用施工藍圖賣房,將其貼在牆上,告訴購房者戶型是這樣的,價格是這樣的,喜歡就買,置業顧問只是在做辦理手續而已,技巧無從談起,因為那時是銷售,而不是營銷。

04

死人也能說活的賣房套路

“售樓處的故事”,顧名思義,因為是跟賣房子有關,當然少不了賣房的套路和奇葩的客戶了。

在電視劇的第二集,三名售樓小姐和一位售樓小哥為了衝業績,就使出了“哭比笑好”的招數,而且屢試不爽,業績一路飆升。

他們是怎麼幹的呢?每有一名客戶上門,都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此來博得客戶同情,從而逼定客戶,讓看房的人立馬下定金買房。

其中的一名售樓小姐阿姬,幾天之內爸爸就“被死”了好幾次,而房子呢,也是齊刷刷的賣,真是套路深啊~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除此之外,阿姬還適當地運用“苦肉計”——專挑風雨交加的惡劣天氣,不帶雨具,故意澆成“落湯雞”的可憐樣子,上門給顧客送有關樓盤的資料,最終促進成交。

當然,套路不止這些,要做房地產銷售,還得擁有把死人說話的本領。劇中有一集講述一對夫妻來看房,男的喜歡安靜一點,而女的呢,喜歡鬧一點,於是銷售的畫風就變成了這樣——

“樓盤的北面有一座農貿市場,南面呢,有一個人工湖。想靜的時候去人工湖散步,想鬧一點的話就去農貿市場逛逛,這叫鬧中取靜。”

然後,女客戶又說,這裡離市區有點遠啊,不方便啊。機靈的美女銷售卻這樣回答——

“我們這個樓盤以後會修一路高速路,到火車站也只要20分鐘。我們這個是高端樓盤,針對的都是有私家車的人群,騎單車肯定遠了嘛~”

這對夫妻感概:你這是死人也能說活啊。

當然,劇中還說到一個潮州人,他非常看重風水的問題。於是他請了一個風水先生過來看房,但那個風水先生卻一直說這屋的風水不好,陰氣太重,而且直接放話:

女易身衰,男犯桃花。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銷售當然不幹啊,白白的客戶能這麼跑掉嘛。於是女銷售對著風水先生是一頓吹捧,然後重新解釋了那句話——

女易身衰的意思是指女子身子單薄嘛,現在誰不喜歡單薄的女子啊,而且現在的女人都喜歡減肥,不用說,你夫人肯定喜歡這樣的房子。再說犯桃花,這說明您有魅力嘛。”

呵呵,套路太深了。

05

紙醉金迷的深圳與奇葩的買房客戶

再說買房的客戶,也深刻詮釋了深圳的紙醉金迷。

劇中有一集介紹一堆土豪夫妻來看房,一堆保鏢護身,一來就表明來意:我太太喜歡在你家樓盤附近的早市轉悠,來回得40分鐘,我想買套房子給她歇下腳~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而且,最搞笑的是,他嫌房子太便宜,一下買了兩層,目的是太太喜歡運動,3米2的層高太矮了,買兩層可以把樓板打掉做一個籃球場,把籃框直接掛在牆上。

最土豪的是,女方嫌對面的樓遮住了房間視野,說要把對面的幾棟樓給拆了...丈夫太忙了,活的沒意思。明早還要去哥倫比亞買咖啡呢,孩子嘴饞還得給他去羅馬買pizza呢...

這樣的土豪客戶請給我來一打哈哈哈哈哈。

...

說到這,安靜已經基本把這部劇全部說完了。作為一部獨立講述樓市而且是深圳樓市的都市情景喜劇,這部劇的拍攝確實難得。

如果你剛入行,可以將他當作一部地產入行啟蒙式的教材,因為裡面該講的,不該講的,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已經講的差不多了。

而對於普通深圳人或者老深圳人說,也可以當作熟悉深圳歷史的一面鏡子。自2003年以來,深圳樓市一路飆升,從當時的4000元/平的房子賣不出去,到現在每年成交10萬套房、房價5.4萬/平的高房價樓市。

這隻會令人感嘆,時間過的太快,快的讓我們有點跟不上了。有一個很沉痛的現實是,你的速度如果跟不上深圳速度,就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但是,誰想呢?誰也不想,就像電視劇中的那段臺詞一樣——

為了賣樓,15年前有開發商拍了一部電視劇

同樣的故事,同樣的劇情。十幾年前,這些人已經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