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新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汉三国时就闻名于世

引子:长江新城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具体方位是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500平方公里。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

正文

武湖又名北湖、黄汉湖。在长江北岸,跨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陂区武湖街道,历史上的武湖,烟波浩渺,南通长江,北连滠水,是演练水军的理想之所。早在2000年前,武湖便以“武”出名。据《广舆》记载:东汉江夏太守黄祖常率领水军到湖中操练,并将其坐骑拴在附近的辛店马场庙,而被湖水浸湿的铠甲,则晾晒在湖心岛的山坡上。后来晾甲的小山坡名为晾甲山,黄汉湖则更名为武湖。因这里是水陆通达长江的五通口岸,军事要冲,土地又肥美,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后,三国名将文聘、孙权、孙壹,东晋朱伺,南朝梁武帝,宋朝管如德,元朝伯颜,元末天完政权倪文俊、明朝开国将领、济阳郡公丁普郎、民国胡龙骧等人都曾在此湖畔练武。

武汉长江新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汉三国时就闻名于世

相传武湖原名"黄汉湖",因东汉江夏太守黄祖在此习战阅武而更名为"演武湖",简称"武湖"。武湖虽"因武得名",但唐以后,武湖又成了闻名遐迩的"文湖"。据考证,崔颢《黄鹤楼》诗末句"烟波江上使人愁"中之"烟波江"即指武湖(旧时,"武湖烟涨"为黄陂十景之一)。武湖文风昌盛,进士、翰林辈出。

在元明清三代仅萧氏家族就考取八位进士:

1. 萧武喾(元至正进士,系萧氏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西迁湖北之始迁祖);2.萧昇(明永乐进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3.萧应运(1766,清代,下同);4.萧广运(1769);5.萧际运(1775);6.萧良城(1833);7.萧良驹(1838);萧延福(1856)(以上清朝各相关年份湖北全省考取进士数分别为8.5.4.10.8.8;萧际运、萧广运为胞兄弟,萧良城、萧延福为父子)

同时,在清朝,武湖至少出了八位翰林,大致按时间先后分别为:1.萧兆龙(翰林院检讨加二级提督贵州学政);2.萧振铎(儒林郎,翰林院,提督贵州学政,晋赠奉政大夫,掌云南道监察御史);3.萧启统(勅赠文林郎,翰林院,晋赠儒林郎,提督贵州学政,晋赠奉政大夫,掌云南道监察御史);4.萧广运(乾隆举人、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充四库馆纂修官,江西副考官,提督贵州学政掌江南道监察御史兼理河南道事,河南正考官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都察院,加一级兵部给事中等职,诰授奉政大夫);5.萧良城(道光辛巳举人,癸巳二甲进士,翰林院编修,累官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兼日讲起居注,官衔咸安宫总裁,丁酉充浙江副考官,旋任湖南学政,癸卯升翰林院侍读……官翰林十九年,品学为同时仰重,问业后进接踵于门)6.萧延福(咸丰进士,翰林院庶

武汉长江新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汉三国时就闻名于世

吉士,吏部主事)7.胡瑞澜(道光举人,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曾任山西正考官,山西、湖南、广东、浙江等地学政,翰林院侍讲,侍讲学士,咸安宫总裁,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左、右侍郎,考试滕录大臣、拟题大臣等职);8.胡公度(同治举人,刑部主事。光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兼国史馆纂修,曾任福建道和四川道监察御史,礼部给事中转京科掌印给事中,广西正考官,山西汾州和太原知府,山西按察史,缓远城将军等职,诰授中宪大夫,晋封资政大夫)。

除进士、翰林外,历史上武湖的各类人才也层出不穷,比如有:清乾隆丁酉科举人,曾任随州学正,获勅授文林郎,著有《学庸集要》行世(至今仍列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的萧开运;清光绪丁酉科举人,曾任民国开国行宪首届参议员、武昌医馆馆长、校勘印行了至今仍作为学习研究《黄帝内经》重要参考书的唐代抄本《黄帝内经太素》的萧延平;毕业于湖北法政学堂,民国三年考取县长,历任山东茬平县知事、湖北咸宁蕲春黄梅等县县长的萧贽昌(萧延平长子);北大毕业后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历任省立武

武汉长江新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汉三国时就闻名于世

昌中学校长、福建省政府会计处长、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经济学教授的萧贞昌(萧延平三子);德国德勒斯登大学毕业,历任上海市公用局技正、京沪沪杭两路局副处长的萧贺昌(萧延平四子);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历任重庆地方法院推事、湖北高等法院庭长、桂林地方法院院长的萧树勋(萧贽昌长子);

1931年任汉口市长的万声扬;著述颇丰,曾任过中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省文史馆副馆长、省政协委员、省和武汉市方志编委,其诗为董必武主席"极为欣赏"的潘新藻;早年投身革命,曾任过省文联副主席、《湖北文艺》主编、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教委员会委员的诗人伍禾(胡德辉);目前健在的如有着"当代李时珍"、"中草药活字典"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国家传统药物协会主席、国家中药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萧培根(萧延平之孙、萧贺昌之长子)革命先烈、《中国青年》创刊者之一、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和领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萧楚女(原名树烈,字秋)之祖籍亦在武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