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新城江岸片区:十一项措施加强城市管理

引子:2017年,武汉长江新城江岸片区城市综合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城区市容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启动“美丽街区、幸福社区”一期建设,劳动街道艺苑社区成为社区文化建设“新品牌”;“智慧城管”率先启动,成为全市样板;全新“路长制”探索了综合管理一线联动的新模式。

正文

长江新城历史存量违建拆除任务提前完成;24小时环卫作业、“全密闭零污染渣土车辆行驶路段整治”等工作全市领先;设置全省首个共享单车禁投、禁停区,完成全市首例个人乱停单车处罚;重点区域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历史风貌区高标管理同步上线,中山大道获评省级“市容示范路”;餐厨废弃物日收运量达51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武汉长江新城江岸片区:十一项措施加强城市管理

(一)理顺管理机制。落实区级改革实施方案,逐步厘清权责,明确执法边界,按照全市部署稳妥推进综合执法。增强一线力量,加强街道中队一线执法人员力量配备,实现执法重心下移,完成街道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占编制总量80%的任务。优化队伍设置,着力解决队伍职能重叠、忙闲不均等问题。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执法中队与队员考核细则,实现执法办案、工作绩效等六方面全面考核。开展多样化的依法行政能力、执法应急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培训,提升队伍业务水平。从严加强协管人员管理,配合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进程。逐步改善执法中队基础保障,统一车辆、

武汉长江新城江岸片区:十一项措施加强城市管理

设备管理标准,规范基层中队办公场所,探索建立“社区城管服务中心”。

(三)完善“智慧城管”系统。深化“智慧城管”建设,加强智能系统的维护和运用。优化群众投诉件办理机制,确保回复率100%,满意度逐步提升。升级城管队员执法终端,实施执法全过程可追溯、可闭环管理,打造“数据铁规”平台。运用大数据,实现“一张图”考核、多部门信息共享,全面提高管理效能。

(四)加强共享单车秩序管理。按照市城管委统一安排,在劳动、四唯、永清等3个街道试点运行单车企业购买三方服务管理单车的新模式,全面改善单车无序停放“乱象”。进一步加强已设禁停禁投区和非机动车停放区管理,确保标线规范、完好、美观。加强对三方企业的监督考核,督促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完善软件功能,严控投放总量。继续实施对违规停放非机动车个人的当场处罚,通过严格执法增强单车用户的文明意识。 (五)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坚持政府主导与多元共治相结合、执法管理与宣传引导相结合,在球场街全街5个社区,和其他街道(含百步亭社区)各选择1至2个社区,共不少于21个社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15%。单位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分类覆盖率达到35%。调整垃圾收运模式,重组现有垃圾收集、中转、运输资源,将垃圾一次收集和二次转运进行整合,探索垃圾直运模式。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村、丹水池垃圾中转站改造。

(六)大力实施“厕所革命”。以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打造全国闻名旅游景区为契机,全面提高公厕建设管理标准。新建公厕5座,打造集标准、实用功能和前沿科技于一体的环卫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公厕不少于50座,确保2年内完成全部老旧公厕改造任务。提升公厕日常管理水平,在确保“一人一厕”管理的基础上,

武汉长江新城江岸片区:十一项措施加强城市管理

试点2人管理模式。公厕及周边责任区域内环境卫生做到“九无、三净、三通”,各类标识标牌和设备规范配置。完善粪便收运作业方式和处理设施,加强公共厕所粪渣的无害化处理。

(七)全面提升环卫作业水平。深化“一路一策”分类管理工作模式,科学实施差异化作业安排。完善街道环卫作业考核办法,落实专业督察,扭转粗放化作业方式。强化道路扬尘控管,及时调整主次干道清洗压尘作业频次,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垃圾容器和垃圾运输车辆管理,7月底前完成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钩臂箱取缔工作。

(八)推进军运会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主动克难攻坚,全力以赴按标推进施工项目,确保3月底前重要接待线路整治提升项目全面竣工。按照“最优方案、最大力度、最小动静、最佳效果”的要求,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职责,统筹各责任单位加快推进“地面+立面”综合提升。以军运会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全面提升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市容立面管理水平,实现常态化管理。

(九)实施“美丽街区、幸福社区”二期建设。在对一期建设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完成二期5个片区的建设任务。围绕“美丽”“幸福”“片区”的概念,体现街区舒适宜居的内涵品质。充分发动街道力量,研究街区文化提升和便民设施的打造方案,合理利用公共空间,解决好社区居民对空间的需求。加强已建成片区的管理,通过“美丽街区”示范效应全面提升全区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十)完善历史风貌区长效管理机制。以中山大道、黎黄陂路、兰陵路为重点,全面加强历史风貌区城市综合管理,实现改造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步提升。以街道为主体,进一步加大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确保特色亮点更突出、长效措施更有力、管理成效更显著。

(十一)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沿江大道、解放公园路、惠济路、永清路、一元路等重点区域为样板,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打造市容环境提升“示范路”,建立和完善管理、执法、作业、服务等规范标准,编制“江岸城管标准手册”,实现城市管理全过程、全覆盖高标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