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時代發展 政務雲不能再依靠OpenStack了

【PConline 產業觀察】雲計算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可以說在各行各業都早已生根發芽,在眾多細分領域當中,我認為依託於雲計算技術的發展,最直接,最關鍵,同時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定要屬政務雲。

我們都知道,政務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計民生的發展速度,對於政府辦事機構來說,如何通過整合政務資源,提升辦事機構的辦事效率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政務雲平臺的交付,它所承載的並不只是多少倍的數據量,或是跑著多少個應用程序,更為深遠的意義是在於隨著政務雲平臺的建設,雲計算能真正成為一個普惠的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辦事的方式和效率,這樣的變革帶動的其實是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

政務雲:OpenStack或許不適用了

我們都知道,談到雲計算不免會想到OpenStack,的確,對於整個雲計算技術及產業的發展來說,OpenStack確實具備一定的技術發展助推作用,但是OpenStack發展到今天,我們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尤其是對於行業雲來說,一定還是要根據不同行業應用場景去對具體的雲技術進行分析,並不是所有OpenStack的技術都適用於所有行業,政務雲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云时代发展 政务云不能再依靠OpenStack了

前面我們談到了,對於一個國家的政務信息化發展水平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帶動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走向,尤其是在很多政務雲平臺實際應用過程當中肯定會涉及到數字等不能洩露或者不能公開的信息,那麼這樣的應用如果放在了一個像OpenStack這樣DIY拼湊的環境當中,或許就並不是太合適了。

近些年OpenStack的發展隨著傳統硬件設備廠商的大規模進入,正在逐漸演變成各個廠商之間異構硬件設備的延續DIY建設模式比拼,並且很多設備廠商為了解決公共版本不支持大規模、可運維性差、不能升級等問題時,紛紛給自己定製專屬的私有OpenStack產品,如此看來,如果將政務雲這麼重要的業務運行在OpenStack的平臺之上,或許真的風險係數太高了。

在諸如像Intel、思科、惠普等一線大廠陸續退出OpenStack陣營的過程當中,也讓我們看到了OpenStack這些年也開始在走下坡路,那麼對於像政務雲這樣需求量逐年遞增的業務需求來說,就真的沒有哪一家廠商,哪一種方式能夠力挽狂瀾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專注自主研發 還是有道理的

我們都知道,國內的雲計算廠商當中,像阿里雲這樣一直專注於自主研發的雲廠商,有,但是不太多,其實不管是硬件廠商,還是偏軟的雲廠商來說,堅持自主研發所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研發帶來的產品和技術斷代的風險,阿里雲正是此種方式的踐行者。通過自主研發,阿里雲提供了統一的交付、運維、升級等全棧雲平臺服務,非常好地解決了OpenStack只提供IaaS層功能的尷尬壁壘。

云时代发展 政务云不能再依靠OpenStack了

此外,對於像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廠商來說,在經歷了雙11這樣大規模、高併發、極端複雜的商業環境之後,才能夠真正賦能政府所需要的數據處理能力與協作平臺等經驗,這樣的實際應用機會和經驗,或許真的讓其他傳統IT廠商望塵莫及。

其實,政務和商業背後的邏輯是相通的,在政府企業化的改革浪潮下,互聯網公司的優勢非常明顯,都是通過技術為百姓和用戶提升效率,比如阿里雲幫浙江政府打造的最多跑一次項目,就是複用了阿里的“數據中臺”模式,針對省級與群眾辦事最密切的100個事項,將70多億條數據匯入統一的數據倉,實現共通共享共用,百姓在一個窗口就能完成所有辦事。

云时代发展 政务云不能再依靠OpenStack了

對於政務雲平臺來說,數據安全是重中之重,而我們都知道,基於OpenStack的很多雲廠商往往為了拼湊功能往往會對多方產品、插件以及模塊進行拼湊,這樣所帶來最大的風險就是一旦雲平臺發生故障之後,對於問題的修復難度則要困難的多得多。阿里云為自主可控的原生雲平臺, 可統一擔負起交付, 運維, 排除問題及支持升級的責任;此外通過提供端到端數據安全產品,能夠非常好的保護雲端平臺上的海量數據以及應用,真正適用於政務雲的實際用戶。

在實際應用交付層面,阿里雲近些年在國內很多城市當中均進行了政務雲的落地應用,在浙江政務雲、雲上貴州、國家氣象局、國稅總局等等很多政府部門都在應用來自阿里雲的政務雲服務,其中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項目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全國政務的典範。的確,讓我們看到了阿里雲未來的同時,也看到了技術對於提升政務效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返回頻道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