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北大荒,70岁青春正好

编者的话

2016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中说“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去年,中央深改组讨论通过了国有农垦改革意见。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

「献礼」北大荒,70岁青春正好

北大荒70年

1947年,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重要指示,一批荣复军人来到北大荒,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之后,百万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青相继投身垦区开发建设……

「献礼」北大荒,70岁青春正好

今年是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70周年。70年来,北大荒人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1947年~2017年的中国北大荒,是不可复制的。

同为世界三大黑土地带,这里气候最寒冷、农业开发条件最恶劣、现代农业开发时间最晚。莽莽山地,低湿沼泽;冰雪极寒,边塞凶险……

70年,沧海桑田,荒原巨变。

如今,这片5.5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丰美富饶的“中华大粮仓”。113个农场如颗颗星辰,镶嵌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点点星光,照亮了人类垦荒史上的奇迹;累累功勋,是奉献给全人类的北大荒精神。

2010年,作家贾宏图怀着对北大荒无比的眷恋与激情,创作出近1.5万字长篇报告文学。文稿完成后,《人民日报》策划部主任、同为知青出身的曹焕荣对标题斟酌再三,直到有一日抬头看见办公室的中国地图,看到那高居东北的第二故乡,终于心中有感:每次看那里,都必须抬头仰望;每次想起那里,它都是精神世界里的一座高峰……同年9月3日,《仰视你,北大荒:“中华大粮仓”》在《人民日报》两个整版刊发。

今年是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体味:青春激昂的北大荒!创造奇迹的北大荒!再次向梦想进发的北大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