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

1、幸福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状态?

幸福是主观感受?

常有人说,幸福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自己满意就好。当然,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幸福,你的确不能说他是幸福的。但是,自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的吗?

有一种狂喜型妄想症患者,大约谁也不会认为他是幸福的人。有人设想一个虚拟发明,叫快乐体验箱,你进入其中,接通电极后,会获得各种强烈的快乐体验。你愿意长期在里面生活吗?想必不愿意。可见主观上的满意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人们往往在想象中把自己最强烈愿望的实现视为幸福,但愿望是因人而异的,同一个人的愿望也是因时而异的。

情况往往是,没到手的时候想得要命,到了手不过如此,预期中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所谓“人心重难而轻易”,“生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别处”,这些说法表明,很难找到真正认为自己幸福的人。

鉴于愿望的多变,对愿望要做分析,不能看一时一地,要看总的倾向,而每个人愿望的总的倾向归根到底是由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期望是不一样的。

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客观状态?

那么,幸福完全是客观状态吗?我们看到,世上多的是拥有别人羡慕的条件而自己并不觉得幸福的人。因此,外在条件如果不转化为内在体验和心情,便不成其为幸福。

现在有些人试图为作为客观状态的幸福制定衡量的标准,兴起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其方法大同小异,大致上是列出一些关键项,比如个人幸福指数包括收入、工作、家庭、健康、交往、休闲等项,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公平性、福利、文明、生态等项,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给每一项规定一个分值,统计出来的总分就代表个人或国民的幸福状况。

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我想指出两点。其一,幸福不是纯粹的客观状态,毕竟包含个人感受的因素,因此难以数据化,幸福指数只具有非常相对的意义。其二,哪些因素被列为关键项,每一项的分值是多少,价值观起决定的作用,价值观不同,幸福指数的编制就不同。

结论:幸福是主观感受和客观状态的统一。主观感受这一面,一个人把什么感受为幸福,其总的倾向是受价值观支配的。客观状态这一面,人们怎样衡量相关因素的重要性,也是用价值观指导的。由此可见,对幸福问题的探讨是离不开价值观的。

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2、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

哲学史上谈幸福,是从价值观出发的。

比较两派的观点,共同点是重生命、轻功利,重精神、轻物质。价值观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是,评价不同的价值观应该有一个标准,就是人性。人身上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让它们处在一种好的状态,人生就是幸福的。

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无非一是生命,二是精神。

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好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聚心灵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人有两个最主要的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一个是万物之灵,尽好老天赋予人的这两个主要职责,当好自然之子,当好万物之灵,人就幸福了。

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所以,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从主观上说,这二者是好的品质,具备了这两种好的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这二者是好的状态,人生在这两方面处于好的状态,客观上就是幸福。

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

周国平:具备了这两种品质,你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我们时代的重大迷误是过分地从外在方面去寻求幸福,把金钱、财富、外在的成功看得太重,为了追求外在的东西把生命和精神的状态弄乱了,结果并不幸福。

所以,在价值观的问题上,决不可随大流,究竟什么能让你真正幸福,你要去问自己的生命,问自己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