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深访】EKT通用积分周迅:开辟公有链发展新路径

2018年将成为区块链的公有链激烈角逐的一年,什么是公有链呢?

公有链的基础定义为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读取的、任何人都能发送交易且交易能获得有效确认的、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共识过程的区块链。其有着去中心化、数据完全公开、系统自治等特性。

与互联网应用为上的原则不同,区块链则是协议为上。公有链负责搭建底层协议和技术标准,以此技术基础来支撑区块链行业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运行,因此公有链在区块链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条底层公链,以太坊率先引入图灵完备的开发语言,开辟了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截止目前,以太坊上面的DApps数量已经超过1200个,是全球最大的开发者平台。然而由于技术限制,以太坊现有底层技术无法支撑大多数应用,目前多数DApps只发行了代币,尚无实际应用落地。

正是由于以太坊的技术缺陷,市场上随后出现了NEO小蚁、EOS柚子、EKT通用积分、Qtum量子链等众多项目,这些公有链在跨链协议、公链扩容、交易效率等方面积极寻求突破,纷纷宣布挑战以太坊的霸主地位。

公有链的价值取决于所能承载的商业应用的数量,而商业应用基于何种公链的选择权掌握在开发者手中。

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哪款公有链主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安全、效率、成本、可扩展性和社区生态。安全和效率是一条公有链支撑商业应用运营的两大核心性能,可扩展性是指公链可支持的应用场景是否丰富,社区生态则是开发者社区的活跃度和认可度。

从目前区块链的发展现状看,底层公有链尚未发展完善。2018年,各大公链的主网将陆续上线,以太坊能否继续保持一家独大?哪些公链将有机会超越以太坊?

【节点深访】EKT通用积分周迅:开辟公有链发展新路径

图片源自网络


V神的艰难岁月

2018年对于V神来说,日子注定是艰难的,如果不在技术上获得突破,以太坊则面临着被众多挑战者碾压的风险。

以太坊目前面临的问题:

安全性差。漏洞频出,多次遭遇黑客攻击,造成用户上亿元资金损失。

效率低。去中心化PoS共识,TPS仅双位数,“加密猫”一款应用一度占据以太坊20%流量,造成严重拥堵。

成本高。智能合约需要消耗GAS,用完则合约失效。

扩展性差。DApp只有发币功能,支撑的应用场景很少。

社区四分五裂。过于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并且出现众多分叉,治理状态四分五裂。

针对部分问题,V神团队发布了Casper协议,解决了分叉和部分安全隐患,其他问题几乎没有解决。

虽然目前处于区块链发展初级阶段,以太坊的某些不佳表现可以获得用户的包容,但是这一切却给了市场其他对手可乘之机。先是NEO和EOS,后有Qtum和EKT,挑战者此起彼伏,并且短时间内斩获众多拥护者。

在以太坊的众多挑战者中,EOS来势汹汹,势头最强劲。3月份,EOS在全球招募超级节点竞选,国内的EOS引力区、老猫、区块链第一社交网络ONO等都参加了节点竞选。

EOS自成立以来一直声称自己是“区块链3.0”,并且可以解决以太坊转账慢、手续费高、难以扩容等问题,赶超以太坊之心人尽皆知。


周迅的另辟蹊径

EKT通用积分的CEO、90后青年周迅提出了“多链多共识,一链一主币”,似乎给市场释放了一个全新的信号。

周迅主导开发的EKT是一条多链多共识的高性能公链。EKT将token链和DApp链分离,token链是一个并行多链的架构,多链多共识,一链一主币。DApp链基于DPoS+Paxos共识机制,可以实现事件的秒级确认。

2016年,周迅尝试在以太坊上开发一款去中心化应用,看到了以太坊的诸多局限,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周迅提出了在一个区块链系统里实现多条主链和多个共识机制的设想,这既能提高运行效率,又可以实现跨链协议。

2017年下半年,周迅的想法成熟,并将这套“多链多共识”的完整体系付诸了实践。

解决效率问题

EKT采用的共识机制是DPoS+Paxos。委托人节点是Acceptor,所有的全节点都是Learner,Proposer既不是委托人节点也不是普通的全节点,而是用户。在用户作为Proposer的情况下,用户数量越多,Proposer的数量也就越多,而且因为Proposer的锁都在用户自己身上,所以理论上用户越多,TPS上限越高。通过一个这样的机制可以实现大部分事件的秒级确认,要求全局时序一致性的事件也可以实现3秒确认,相比于以太坊智能合约有限的复杂度和低TPS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改进。

解决成本问题

基于token链,交易手续费消耗自己发行的token,相比以太坊和EOS消耗平台token,EKT交易成本相对低很多。


开发者的便捷之路

良好的开发者体验对于公有链至关重要,EKT声称为开发者提供一条便捷之路。周迅在接受采访时透漏,开发同样性能的DApp,在EKT上开发的速度要比在以太坊上至少快十倍。

如此大的差距,如何实现呢?

多链多共识

在以太坊发行REC20协议token需要开发者写智能合约,EKT则完全不用。EKT把token链和DApp链分开,对于想要发行token的开发者,只需要在钱包中操作几下就可以发行一个自己的token。对于想发行自己链的用户,则需要部署bootnode,在钱包中进行注册即可发行自己的链。

由于多链生态,EKT可支持其他公链的token流通:

第一种情况是,愿意和EKT对接的公链,EKT会通过跨链协议完成,通过跨链协议实现的跨链可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可以节省很多计算资源。

第二种情况是,侧链机制。比如比特币,EKT可以单独发一条接入比特币的侧链,这条链拥有比特币的全部功能,将这条侧链对接到EKT协议,就可以实现跨链交易。EKT公链的这一跨链协议功能,将极大的方便用户在各个公链间token的转账。

开发者语言

在开发语言上,EKT研发了AWM智能合约语言,预计到8月份将全部编写完成,进行测试。AWM是一个事件驱动的语言,它与一般语言(例如C/C++、Java等)不同,AWM 没有main 函数,所有的代码都是围绕事件去执行的。

AWM 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开发者可以把一些常用的结构体封装成一个对象,然后在对象里封装一些方法,在事件驱动的函数里,可以对对象的属性和方法进行调用,这将大大提高编写速度。

除了新语言AWM之外,EKT后期还会对主流的语言如Java、Python、JavaScript等进行支持,EKT会对这些语言底层的VM进行修改,禁用一些函数和方法,开发者可以使用EKT提供的SDK实现与被禁用函数相同的功能。

周迅总结EKT的技术创新,一共实现了三个首创首次将token链和DApp链分开,首次提出多链多共识,首次将DPoS+Paxos作为DAPP

的共识机制。

未来一两年,链圈将呈现出万链齐发百币争鸣的状态。如何在众多公链项目中脱颖而出,是每个公链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EKT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周迅的目标,是做一个优秀的区块链开发平台,让全球的程序员都可以享受到EKT的技术便利。

总的来说,如果EKT的技术创新点能够全部实现,就可拥有DApp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快、运行效率高等优势,这个平台确实是领先于业内其他智能合约开发平台的。并且随着开发者数量的增多,生态效应将呈指数级增长,形成一个正向循环,EKT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以太坊作为已有实际落地项目的业界翘楚,霸主地位短期内无法撼动。但是,2018年注定是区块链行业不平凡的一年,公链市场将会经历怎样的乱象丛生?舞林争霸到底谁能最终问鼎中原?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