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不知人——鸟博士评《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知事不知人——鸟博士评《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知事不知人

邹阳是汉代文景时期著名文人,先在吴王刘濞门下做事,因劝谏其不要谋反不听,转投梁孝王,又因劝谏梁孝王不要派刺客刺杀朝廷大臣被下狱。两次劝谏收获的都是屈辱,这不得不让邹阳反思正义是否总要缺席。

知事不知人——鸟博士评《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下狱

“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邹阳为人聪明有谋略,但太耿直不搞“小圈子”,所以总被人排挤诬陷,明明正当的好事却被冠以不忠、自以为是等一系列子虚乌有的罪名。看来,性格决定命运,但邹阳在狱中却获得惊人的深思。性格好坏与命运没关系,商鞅、管仲、荆轲这些人性格好吗?他们为什么没有被诬陷,为什么能与君主合作做出一番伟业。这说明比性格更重要的是信任。

只要有信任关系,坏性格就是耿直,反之,好性格也是懦弱、伪装、奸诈的代名词。因此,要成就大事业,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性格,而是与君主是否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信任才是决定邹阳命运沉浮的根本。

知事不知人——鸟博士评《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白头如新解释

信任不是彼此熟悉与否,不是认识时间长久的问题,“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关键在于“知与不知”,是否志同道合。信任不能受限于世俗之见,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才华横溢的人不太招人喜欢,也不愿意屈己谄媚逢迎他人,因此,人君要“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力排众议独断认知才是信任的表现。

信任不是利用,不是权术,要“慈仁殷勤,诚加于心”,要“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愿意祸福同在。与人关系具备了这些特点,说明已建立起信任。

邹阳终于明白“同言而听,听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没有信任基础的犯颜直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牵累自己锒铛下狱。

知事不知人——鸟博士评《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收录于《古文观止》

邹阳何敢言谋略?失于吴王又辱于梁王,真可谓知事不知人。

玉溪市西林书院精讲《古文观止》,篇篇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