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農民大學生返鄉創業,都慘敗於第一道關

這兩年在政府和媒體的搖旗吶喊之下,“鄉村振興”、“互聯網+農業”等口號不絕於耳,對於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衝動和激情火都澆不滅,本農深有感觸。

一邊是大學生火辣辣的熱情,一邊又是鮮有人返鄉冰涼涼的現實,到底什麼原因造成這冰火兩重天呢?本農瞭解到,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敗在了第一道關,那就是父母!

絕大部分農民大學生返鄉創業,都慘敗於第一道關

第一,農村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望——考個好大學,以後做城裡人。而農村大學生對父母有天然的愧疚,知道父母辛辛苦苦供他們讀書,每一分學費都是父母從牙縫裡省出來的,而且還不乏低三下四向親戚借的。於是父母的阻撓,成了一種極大的負擔。

第二,如果返鄉創業,村民和親戚朋友不免一陣“大學白讀了”的冷嘲熱諷,我們能一笑置之,而父母聽了會很傷心,心裡不禁萌生退意。

絕大部分農民大學生返鄉創業,都慘敗於第一道關

第三,父母的印象裡,總覺得農村創業不能成功。他們身在農村,最懂得農村,最瞭解農業,有沒有商機,能不能創業,父母心裡自有一杆秤。再怎麼述政策、談理想、講規劃,他們都不願接受,這就是現實。

於是,大學生返鄉的宏偉計劃擱淺了,敗給了自己的父母。終究也不知道父母到底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還是拉回懸崖便的恩人。

關注一波不迷路,實時傳遞最新農業資訊。

絕大部分農民大學生返鄉創業,都慘敗於第一道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