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歷史上的十大戰將有哪些?

光頭蔣和蔣頭光

1、張自中上將:為國捐軀

張自忠將軍,抗日戰爭中國軍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

張自忠將軍在抗日戰爭中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

在臨沂保衛戰中,張自忠和龐炳勳率部和日軍激戰7天,擊潰了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隨棗會戰中,張自忠殲滅了日軍的輜重部隊。日本人把張自忠將軍稱之為“活關羽”。

最終,在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將軍彈盡糧絕,壯烈犧牲。


2、王耀武

王耀武在抗日戰爭的表現是相當搶眼,從開始的淞滬會戰到最後的雪峰山戰役,王耀武的身影幾乎貫穿了整個抗日戰爭。

作為第74軍的軍長,王耀武率領74軍打出了赫赫威名,贏得了抗日鐵軍的稱號,獲得了國民政府的最高榮譽:飛虎旗。

在萬家嶺戰役中,當時還是51師師長的王耀武配合友軍,擊斃日軍4000餘人;上高會戰中,已經成為74軍軍長的王耀武率部參展,擊斃日軍數千人,並擊斃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少將指揮官巖永。


3、孫立人

孫立人將軍,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兩次入緬甸作戰,共計殲滅日軍5萬多人,在西方人面前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仁安羌之戰,孫立人以不滿1000人的兵力,擊敗了數倍於自己日軍,解救了7000多英軍,讓整個西方世界為之轟動。


4、餘程萬

餘程萬是黃埔一期生,說實在的,餘程萬屬於黃埔一期生裡面混得比較差的了,抗日戰爭時期才混了個師長,黃埔三期出身的王耀武都已經74軍的軍長了。

餘程萬沒有別的什麼戰績,除了常德保衛戰。但是,常德保衛戰足夠讓餘程萬吹一輩子了。

餘程萬率領的57師8000人獨守常德,面對日軍三個師團3萬多人,雙方兵力比是1:4。最終,餘程萬率領8000虎賁浴血奮戰了16天,8000虎賁基本埋骨常德,僅剩下83餘人存活,何其悲壯。


5、方先覺

方先覺,第10軍軍長。在1944年,方先覺率領第10軍奉命駐守衡陽,阻擋日軍。

先來看一下雙方的兵力對比,方先覺第10軍3個師1.7萬餘人,日軍橫山勇的11軍的四個師團,約九萬人10萬人,雙方的兵力對比為1:5.3。

是的,在5倍於自己的敵軍面前,方先覺和他的第十軍將士們堅守了衡陽整整47天。而當時方先覺接到的任務僅僅是堅守10到15天而已。


6、戴安瀾

戴安瀾,黃埔三期生,一位在緬甸戰場上壯烈犧牲的國軍將領。

1942年,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開進緬甸。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遣部隊。戴安瀾的200師在同古同日軍展開了激戰。

當時日軍方面人數20259人,還擁有空軍支援;戴安瀾200師11000人,沒有空軍支援。在劣勢兵力面前,戴安瀾指揮第200師與日軍激戰12天,以犧牲2000人的代價,擊斃日軍5000人,最後率領部隊安全撤離。

在隨後的戰鬥中,戴安瀾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最終壯烈犧牲!


其他的如李宗仁、薛嶽,一個指揮了臺兒莊戰役,一個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在抗日戰爭中都立下了不少的戰功,就不多說了!


小鎮月明

國軍十大戰將的標準難以界定,比如蔣介石有五虎上將,尤其是一些後起之秀,國軍將領戰功含金量最高的就是抗戰,也是最說明問題的,畢竟解放戰爭國軍將領紛紛被斬於馬下,一敗塗地,用抗戰表現作為標準更具客觀性。

張自忠,將軍生前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于徐州,四戰於隨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死明志,獻身報國的將領不排在第一位是說不過去的。

薛嶽,四次長沙會戰的組織者,成為抗戰殲敵最多的統軍將領當之無愧位列第二。客家人。薛嶽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軍事家,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在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該戰法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此戰役是中國抗日戰場一次十分重大的勝利。

衛立煌,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保衛黃河,保衛華北做出了重大貢獻,參加了第一次遠征軍擔任第一路軍司令長官,第二次遠征軍接替陳誠擔任遠征軍司令官。揚威異國。位列第三。

孫連仲,帶領西北軍血戰臺兒莊,一句名言:當兵的打光了排長頂上去,排長打光了連長頂上去,團長師長打光了我這個集團軍司令頂上去!僅憑此就是百折不撓的西北漢子,硬是堅持下來熬到反擊終獲得勝利!後又參加了豫湘桂會戰,長途奔襲解救身陷重圍命懸一線的湯恩伯軍團。又在廣濟部署一個師血戰覆沒大半,說是悍將絕不含糊。位列第四雖然有些高,但是在民族危難,強敵洶頑的情況下有幾人無懼赴死?

孫立人,稅警總團餘部改編為新三十八師,由孫立人為首任師長,立即奉派趕抵緬甸八莫,解救被日軍包圍的英軍,經過苦戰,孫部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已的敵軍,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曾轟動全球,使孫立人舉世聞名。位列第五。

杜聿明,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付出巨大傷亡,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桂南潰敗唯一的勝利,雖說不上是力挽狂瀾,卻也是振奮了民族抗戰鬥志,期間湧現了戴安瀾和邱清泉兩位將星,作為司令長官不惜血本的投入作戰堪稱國軍將領楷模,位列第六!

于學忠,作為國軍抗戰犧牲最大的軍級部隊,于學忠的51軍在整個抗戰中僅少將以上將領就陣亡7人,8名上校、15名中校陣亡,全軍累計傷亡更是達到30000餘人,數次打光整補再戰。放眼全軍無出其右者。淮河阻擊戰是臺兒莊戰役序幕戰,帶領全軍血戰20天成功收復失地,徐州會戰末期傷兵累累奉命掩護參戰部隊撤退,部隊被截為數段一路轉戰突圍,收攏後僅剩一萬餘人,任勞任怨,武漢會戰後奉命挺進國軍唯一的山東敵後戰場堅持抗戰整整五年,無日不戰,整個華北日軍都知道山東還有一支數萬人的國軍隊伍,牽制了十萬日軍始終不能投入南下作戰,消耗殆盡。位列第七實至名歸!

傅作義,國民政府最高軍功“國光勳章”(高於青天白日勳章)的兩位獲得者之一,另一人是蔣介石,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傅作義與宋哲元等50餘名北方將領聯名通電抗日,是最早宣佈抗日的將領之一,參加長城抗戰,綏遠大捷,在日軍進犯太原之際,晉軍無人敢守,傅作義僅率兩旅之兵挺身而出。五原大捷蔣介石更是將第二枚最高榮譽獎章“國光勳章”授予傅。但傅作義認為是部下將領之功加以拒絕。既有勇將之風,又有謙遜正氣,第八名也毫無爭議。

戴安瀾,戴安瀾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臺兒莊戰役部分戰功,後又率200師正面主攻崑崙關,負重傷,擊斃中村正雄,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是過早隕落的名將之星,位列第九。

吳克仁,吳克仁將軍是歷史上蒙冤時間最長的抗戰英烈,抗戰初期奮戰在平津戰場,多次給日寇重創,因西安事變參與捉蔣,因此蔣深恨之,淞滬會戰末期強烈請戰,奉命掩護會戰全軍撤離,被下令死守松江城三日,如果陣地被突破則整個參加會戰的部隊西線部隊將會被包圍而全軍覆沒,吳克仁將軍率手下兩萬多東北子弟兵力戰日軍三個主力師團血戰不退,此戰67軍全軍覆沒,從軍長吳克仁到參謀長旅長共計五名少將以上將領陣亡,蔣不但不予撫卹還以通敵罪名不予表彰。後和吳克仁將軍一起死守松江的王公嶼(時任警備司令)為吳克仁奔走數十年鳴冤,終得平反入忠烈祠,吳克仁將軍雖戰績較少,但是赴死之仗從容臨陣,全軍幾人可比?

另外十大戰將是遠遠不夠的,邱清泉,王耀武,李玉堂,等等再排十個也綽綽有餘。


尋木之旅

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上,曾經疊現出了很多揹負著巨大盛名的抗日名將,這些名將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些只是軍長身份、有些是集團軍總司令、有些是戰區總司令,他們所身處的位置、所立下的功勞都是不一而同的,所以我們暫時不以位置論英雄,現在單純論一下戰功軍事能力。

王耀武

第一位我首先想到的是被日本人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74軍的實際榮耀創造者王耀武。

王耀武是黃埔三期出身的學生,他在官場上既有著生意人的精明,在戰場上也擁有著能支撐起自己位置的軍事能力。

我們都知道,74軍的第一任軍長是俞濟時,但是真正把74軍帶到最榮耀之處的還是王耀武。

在抗日戰爭期間,74軍打滿了大半個抗日戰場,立下了赫赫的戰功,打下了令敵人驚懼的威名,在這其中,王耀武的貢獻不可謂不小。

孫立人

孫立人與很多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們不同,他並不是出身於蔣介石的黃埔系,他是民國時期很有名的高材生,他先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然後又轉赴美國攻讀了建築系,最後因為在戰場上殺敵救國的理想,所以孫立人在美國就讀了號稱南方西點的弗吉尼亞軍校。


因為不是黃埔系,所以孫立人一直沒有得到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如果不是同為美國教育出身的宋子文看中了孫立人的軍事才華,那可能孫立人的軍事能力就會被永遠埋沒下去了。

孫立人以及他的38師是宋子文的私軍出身,抗日戰爭爆發後孫立人併入了蔣介石的系統中,成為了38師的師長,並在不久後被蔣介石投入了緬甸戰場中,孫立人的部隊在印度獲得了英美國家的精銳武器後,戰鬥力瞬間飛昇,38師也擴編成了新一軍,在孫立人的帶領下,於在緬甸戰場上建立下了巨大功勞。


薛嶽

薛嶽在抗日戰爭時期身居在統帥的高位上,他並不是出身於黃埔軍校的,而是出身於更早的保定軍校。

保定軍校是黃埔軍校之前名聲就已經響徹民國的軍校,是培養了民國絕大多數著名將領、軍閥的軍事搖籃,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手下的很多統帥都是出自於保定軍校。

薛嶽在抗戰時期的位置是第九戰區的總司令,在他的主持下,國軍部隊和日軍部隊爆發了四次長沙會戰,其中前三次長沙會戰就打下了赫赫的聲威,薛嶽前面成功的三次長沙會戰為整個抗日戰場帶來了激昂的鬥志,也因此鑄就了他的名將身份。

張自忠

張自忠將軍是抗日戰爭時期國軍的精神脊樑,他曾經在七七事變的時候因為生病以及各種因緣巧合關係的發生,最終成為人人口中的漢奸。

而張自忠將軍至始至終都是一個為了家國大恨、為了個人榮辱而不在乎個人安危的人物,他在飽受了輿論的摧殘之後,為了洗刷無端落在自己身上的惡名,他就開始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地投入了抗日戰場中。

張自忠將軍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每每都會率領著士兵們身先士卒,進攻在抗日戰場的第一線。

在抗日戰爭剛爆發的時候,國軍陣營大多數是從防守狀態的,但是張自忠將軍反其道而行,他屢屢對日本人展開了大反攻,最後在一次他帶兵對日本人展開絕地反殺的時候,因陷敵太深,張自忠將軍輝煌地隕落在了抗日戰場上。

在戰亡後,張自忠的遺體受到了日本軍人的禮待,在張自忠將軍的遺體被搶奪回,運送到重慶的時候,無數的重慶百姓們來到了重慶的出入口迎接張自忠將軍英魂的歸來。

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軍閥的第二號人物,是李宗仁身邊的小諸葛,從白崇禧小諸葛的名號我們就可以看出他身上的定義,如果說李宗仁是三軍的統帥的話,那白崇禧就是李宗仁旁邊的張良、諸葛亮,是為李宗仁出謀劃策的軍師,有著很強的謀略手段。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宗仁擔任了第五戰區的總司令,白崇禧則在蔣介石的國防部裡擔任著很高的職位,為全體的抗日大局出謀劃策著,其中臺兒莊大戰是李宗仁親自主持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白崇禧也有參與在其中,並給出了很多寶貴的謀略意見。

和1940年的桂南會戰更是見證了白崇禧並不出現的統帥能力,當時白崇禧從軍師搖身一變,成為了整個廣西戰局的統帥,率領著多支軍隊在桂南一帶擊敗了兵鋒強盛的日軍。



杜聿明

杜聿明的手中掌握著當時國軍唯一一支全機械化的部隊第五軍,在我們的印象中,杜聿明的軍事能力是很差的,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杜聿明還是有著很強軍事能力的。

杜聿明的能力在國軍將領中也是少有的佼佼者,只不過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他太聽蔣介石的話了,因為忠誠,所以導致了他不管蔣介石的命令決定是否正確,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執行,因此使他經歷了不少的大敗。



羅卓英

相較於前面說的幾位名將,羅卓英的名號是不太響的,羅卓英在國軍陣營中大概是排在第二線,這裡面說的第一線是站在頂端如蔣介石、何應欽、陳誠等大佬,奔赴在第三線的指的則是如王耀武、孫立人這樣作戰在最前線的戰將。

人們很多時候都會把目光聚焦在最頂端的人身上,或者把目光聚焦在戰績最輝煌的人身上,以至於在眾多名將、大佬的光環籠罩下,導致了羅卓英名氣遠遠不能跟得上自己的戰功。



羅卓英在抗日戰場上以統帥的身份指揮了多場的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少有打滿全場的統帥,戰績可以謂之輝煌。

傅作義

傅作義原本出身於閻錫山手下的山西軍閥,是閻錫山手下著名的干將,但是與當時的大多數軍閥一樣,傅作義也位列在蔣介石的國軍陣營中,傅作義的守城能力在民國時期是極其著名的。


在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的時候,傅作義就在懷柔以強大的防守能力輕鬆擋下了日軍部隊的攻勢,後來若不是雙方和談的話,日軍部隊是很難跨過傅作義的防守、向華北平原進攻的。

在1936年,一場百靈廟大捷更是令無數的國人歡欣鼓舞,正是因為傅作義的存在,才能在當時點燃了抗戰前的最璀璨煙火。

而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傅作義的身份就慢慢提高了,傅作義從一線的戰將升為了集團軍總司令,最後又變成了與他老上司閻錫山平起平坐的戰區副司令,主掌起了一省的軍政大權,因此就少了很多與日軍部隊直面的精彩表現。



戴安瀾

戴安瀾的大名是在連戰場上用戰功鑄就出來的,他是杜聿明一直以來的手下,杜聿明對其也頗有提攜,而他在作戰的時候也非常賣力,因此他為杜聿明建立下了不少輝煌的戰績,在緬甸戰場上,戴安瀾更是憑藉著絕世無倫的戰績,名聲徹底震徹了國內外,不過英雄不長命,在戴安瀾隨遠征軍回國的過程中,不幸被日軍埋伏,戰死在了異域的戰場上。


衛立煌

衛立煌是以孫中山的護衛身份出身的,在孫中山去世之後,衛立煌開始投入軍界,他憑藉著與天俱來的能力以及資歷,位置升得非常之快,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衛立煌成為了戰區局的司令,在抗日戰場上立下了巨大功勞。


所以說以上就是我列出來的國軍十大戰將,他們都是抗日戰場上的中流砥柱,不過除了他們之外,其他還有很多沒說的國軍將領也都在抗日戰場上立下了巨大的貢獻,其中如第一線的統帥何應欽、陳誠等人雖然不直面抗日戰場,但也默默地在後面為整個戰局支撐起了大半邊天,還有抗擊在第三線的如邱清泉、關麟徵、胡鏈等也在戰場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孤客生

在數百萬國軍中,戰將如雲,良將千員。其中五人一般被公認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五人被認為是“五大猛將”。接下來我們就一個個介紹:

1、“干將”陳誠

炮兵出身、沒事翻三民主義、娶了蔣夫人乾女兒,無疑是陳誠除了統兵之外命運中的三大重要節點。

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戰中,陳誠都為之立下赫赫戰功。

陳誠的嫡系部隊十八軍,在淞滬會戰羅店戰役、石牌戰役都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2、“忠將”顧祝同

跟著保定軍校學長一路高升。其最大的軍功在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的新軍閥混戰與“剿共”戰爭。

抗戰與解放戰爭中,戰果乏善可陳。但忠誠從來都是第一位的,畢竟態度決定一切

3、“福將”劉峙

劉峙出身黃埔教官,在北伐中已經是黨軍二師師。

在抗戰初負責平漢線作戰,一般說法是其千里潰退,按照《

鄭洞國回憶錄》所說是兵力不足。

在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更是一塌糊塗。遇到國民黨的上升期,成為軍事統帥,對自己是幸運,對政權是不幸

4、
“飛將”蔣鼎文

在北伐與中原大戰中,蔣鼎文所部被人捉摸不定,來去無蹤,故有飛將軍之稱。其在四次、五次“圍剿”中已經負責方面作戰。

到了抗戰中,戰果乏善可稱。豫湘桂會戰慘敗。從此,蔣鼎文一蹶不振,基本上脫離了軍政界。

5、“虎將”衛立煌

衛立煌在對鄂豫皖紅軍作戰中取得重大戰果,直接被命為“立煌縣”。

在抗戰中,在太原會戰立下戰功、滇西反攻取得勝利。中條山作戰慘敗。

6、第一猛將薛嶽

薛嶽在追擊紅軍過程中,就飛躍萬里河山,負責方面作戰。在抗戰中萬家嶺接近殲滅日軍一個師團,在三次長沙會戰中俱擊敗日軍。殺日寇最多的中國將領

7、第二猛將——胡璉

胡璉黃埔四期生,抗戰中石牌戰役一舉成名。在解放戰爭中,其表現非常耀眼。


8、第三猛將——陳明仁

陳明仁的經典作戰有幾次。全軍敬禮的東征惠州先登;指揮藝術的滇西回籠三作戰;打敗林彪的四平守衛戰。其最具傳奇性,是解放軍上將。

9、第四猛將——孫立人

孫立人文能清華、留學土木;武能揚威異域。屬於當時的全才,抗戰中在緬甸橫掃日軍。

10、第五猛將——王耀武

國軍少有的悍將,在抗戰中一步一步向上,參與多次大會戰,重創日軍。

總結: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其命運更多是遇上北伐飛昇的歷史機遇。其軍事才能在抗戰時期就顯露出不足。

而略晚的黃埔生與站錯隊的薛嶽在抗戰中就迅速崛起,成為新的軍事支柱。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戰將顧名思義就是能征善戰,國軍歷史上的戰將不少,特別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可謂將星如雲,比如關麟徵、杜聿明、胡璉、王耀武、陳明仁、杜聿明、戴安瀾等軍事才能都不是等閒之輩。

首先呢,想到的是抗日鐵軍74軍軍長王耀武,從淞滬會戰到抗日戰爭最後一次大會戰湘西會戰,王耀武率領的74軍幾乎打滿整個抗日戰場,包括蘭封會戰、萬家嶺大捷、上高會戰、常德會戰等硬仗而鮮有敗績,其抗日鐵軍的稱號是用日寇鮮血打出來的,無愧於國軍第一主力,其麾下的餘程萬、張靈甫、施中誠等皆一時抗日名將。曾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蔣介石曾稱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幹,連老對手粟裕和陳老總都稱王耀武是國軍中少有的明白人。

其次呢,是關麟徵、關鐵拳,黃埔一期畢業,1933年率領25師參加長城抗戰,在古北口與日軍大戰三天,重創日軍一戰成名,堪稱黃埔第一抗日名將。抗戰全面爆發後升任25軍軍長,曾與日軍土肥原賢二和板恆徵四郎的師團交手過均重創對手,打出了“關鐵拳”的稱號。其一生縱橫沙場二十餘年,參加過東征、北伐和抗日諸多戰役,可以說是身經百戰,用兵以穩、狠、準著稱,其麾下鄭洞國、劉玉章等都是抗日名將。

再次呢,是“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璉,黃埔四期畢業,蔣介石的天子門生,陳誠的土木系主力戰將,淞滬會戰在羅店與日軍的一場殘酷拉鋸戰,有“血肉磨坊之稱”震驚日軍,作風潑辣、作戰勇猛,與張靈甫、關麟徵等都是陝西人。其指揮的有“東方莫斯科保衛戰”之稱的石碑保衛戰以“破釜沉舟”之勢重創日軍震驚全國,打出了“吃人部隊”的稱號。胡璉軍事才能毋庸置疑,非常善於捕捉戰場信息變化,是個戰場高手,解放戰爭時期成為了我軍最頭疼的一位國軍將領。

最後呢,是陳明仁,黃埔第一虎將,黃埔一期畢業,東征討伐陳炯明惠州戰役時一戰成名,是黃埔眾星中成名比較早、人氣比較高的一位。而抗戰中曾參加過武漢會戰的九江防禦戰、桂南會戰和滇西反攻戰,其中在滇西反攻戰—回龍山戰役中指揮的74軍聞名海外,以步炮空協同的進攻方式攻破了日軍堅不可摧的回龍山要塞,幾乎全殲日軍兩個師團,連毛澤東都稱之為一場傑出的軍事指揮藝術,美軍也稱之為威震敵膽的抗日名將。而在四平戰役中,陳明仁以一軍之力抵擋住了林彪十餘萬東北聯軍的進攻,震驚全國,蔣介石都稱讚陳明仁創造了人間奇蹟。戰後,毛主席曾經點評陳明仁說林彪打仗不如你呀,軍事指揮才能毋庸置疑。

國軍的戰將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其中張自忠、戴安瀾、李家鈺都是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還有孫立人、薛嶽都比較熟悉了,餘程萬、方先覺、邱清泉、鄭洞國、廖耀湘、孫連仲等等,都是抗日名將,在民族危難時刻,為國為民衝鋒牽制、拋頭熱血。

以上僅僅是個人見解,不到之處,諒解了!謝謝


賽門軍略

國軍真正的成長,乃是在東征、北伐以及之後的抗日戰爭過程中,一批將領嶄露頭角乃至獨當一面。

黃埔系將官,隨著戰爭推進,逐步走向軍事舞臺,與根深蒂固的保定系分庭抗禮、逐步取代。

蔣介石號稱有所謂的五虎上將、五大猛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和若干個一級上將。一般來說,大家認為蔣介石有所謂八大金剛,分別是:

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所謂的十三太保,是蔣介石成立的中華民族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成員,分別是:

劉健群、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梁乾喬、肖贊育、滕傑、戴笠、胡宗南。五虎上將分別是:

干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蔣鼎文、虎將衛立煌。

五大猛將分別是:薛嶽、胡璉、陳明仁、孫立人、王耀武。

生前授予的一級上將有: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陸軍一級上將,後來又授予陳紹寬為海軍一級上將。死後授予一級上將的有:劉湘、曹錕、程潛、 吳佩孚、宋哲元、陳調元、白崇禧、陳誠。

實際上,蔣介石寵信的大部分是黃埔系、浙江人或者蔣介石的侍從近臣,符合蔣介石的“黃浙陸一”的用人原則。很多一級上將是榮譽軍銜,屬於安撫措施,而沒有實權。在軍事指揮和決策上,以胡宗南、何應欽、顧祝同、桂永清、劉峙最為出色,一線作戰則是薛嶽、胡璉、王耀武和陳明仁等人。

行政事務處理上,則首推陳誠,其次為張治中、戴笠等人。

如果非要排一個我心目中的國軍十大戰將,我認為順序應該是:陳誠、胡宗南、胡璉、薛嶽、劉峙、顧祝同、白崇禧、王耀武、孫立人、陳明仁。

至於網上炒的特別火的張靈甫等人,無論是戰功還是指揮水平,都是排不到這裡的。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國民黨軍隊擔負著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主要作戰任務,從軍事角度和歷史高度,宜客觀評判國軍將領的功過是非,不可走進三個誤區:第一,片面以解放戰爭中的表現不佳為貶;第二,以某次戰役勝敗論英雄,因為沒有常勝將軍;第三,過分宣揚戰術戰役級所謂名將,而忽視戰略方向上統帥作用和大兵團指揮能力。

惟有如此,才能根據在抗日戰爭中的殲敵數量、所處戰略位置的重要性、甚至還需考慮日軍方面的評價,而給出國軍抗日十大戰將的正確排序:

第一名、薛嶽(保定六期)



陸軍一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之第11軍。淞滬會戰第19集團軍司令,蘭封會戰“豫東兵團”司令,武漢會戰衛戍區第一兵團司令,期間取得萬家嶺大捷;1939年起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先後指揮四次長沙保衛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主戰場的指揮官,打滿抗日全場,殲敵數量最多,日軍畏之稱“薛老虎”。

第二名、羅卓英(保定八期)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總司令。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第11軍和第13軍各一部。黃埔系中央軍“土木系”四大金剛之首,淞滬戰役繼任第19集團軍司令,南京衛戍區副司令,第九戰區任內主要負責贛北方向的作戰,南昌戰役、上高大捷、以及數次長沙保衛戰的側翼掩護。打滿抗日全場,殲敵數量較多,位置極為重要。

第三名、衛立煌(湖北學兵營)



陸軍二級上將,國軍“五虎上將”之一,最高軍職: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是抗戰初期在山西殲敵最多的指揮官,指揮“忻口會戰”和“中條山戰役”,曾任冀察戰區司令長官,在中條山背水設陣,保衛黃河,保衛華北,1944年率部收復滇西國土。

第四名、陳誠(保定八期)



陸軍一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長。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第11軍;中央軍“土木系”首領,直接指揮宜昌保衛戰、宜昌反攻戰、鄂西大捷等,黃埔系中央軍抗日中堅人物,位置極其重要。

第五名、白崇禧(保定三期)



陸軍一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五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桂林行營”主任。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南第23軍、華中第11軍。桂系軍隊代表,之所以棄選李宗仁,是因為徐州會戰和臺兒莊大捷的實際謀劃者為白崇禧,指揮取得“崑崙關大捷”的勝利,指揮桂南會戰和桂柳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主要戰略謀劃者之一。

第六名、胡宗南(黃埔一期)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黃埔畢業生第一個軍長、第一個軍團長、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從淞滬會戰起參加抗日,所部在陝西與河南重創日軍,力保潼關不失,確保川中穩定,在這一方面,不要黑化胡宗南,抗日還是有相當之功的。

第七名、湯恩伯(日本陸士)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陸軍第三方面軍總司令。主要當面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1937年“南口會戰”起開始對日作戰,任中央軍第20軍團長時參加徐州會戰,是臺兒莊大捷的功臣,在之後的第五戰區序列中,與日軍多次激戰,被日軍視為勁敵。

第八名、傅作義(保定五期)



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之“駐蒙軍”。晉綏軍35軍軍長出身,1933年起即參加長城抗戰和內蒙古抗戰,全面抗戰爆發後參加“忻口會戰”和“太原保衛戰”,1938年起開始自成系統,成為綏遠地區抗日主力,取得“百靈廟大捷”、“五原大捷”等重大勝利,是堅持在長城以北的抗日中堅將領。

第九名、張自忠(北洋法政學堂)



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追晉陸軍二級上將,最高軍職: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總司令、第33集團軍總司令。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第11軍各一部。1933年起便參加“喜峰口”長城抗戰,西北軍第29軍出身,徐州會戰大放異彩,在第五戰區序列內參加“隨棗會戰”、“棗宜作戰”等,重創日軍,1943年犧牲,是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犧牲級別最高的將領,解放後獲革命烈士稱號。

第十名、王耀武(黃埔三期)



陸軍中將,最高軍職第24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當面主要之敵:日寇華中派遣軍之第11軍、第13軍、第20軍和1944年的第六方面軍;抗日鐵軍第74軍次任軍長,抗日戰場上戰績最輝煌的軍級、兵團級指揮官,殲寇如麻,完全憑戰功得名國軍系統的“三李不如一王”,掌握中央軍最嫡系的幾個主力軍,先後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和湘西會戰,若非資歷較低,排名更應靠前。

其他如杜聿明、孫立人、胡璉、張靈甫等名將,在抗戰期間尚未達到戰區和方面軍的軍事主官級別,也許有一定的戰術戰役成就,但未及抗日戰爭的戰略級高度,還不能上榜前十。

又及,對軍史的評判實仁者見仁,歡迎同道者關注本人,點評700餘篇軍事問答。


度度狼gg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這個問題吧,一個人一個看法,角度不同認知肯定不一樣。在我看來國民黨十大名將應該如此排名,應該說是戰功赫赫。蔣介石麾下戰將很多,但出自黃埔系的真不多。我們來一一例舉。

第一名白崇禧。

白崇禧。一級陸軍上將,生於公元1893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先後擔任國民黨參謀總長,國防部長,這位國民黨第一名將,有小諸葛之稱。卻非蔣介石嫡系,而且還是蔣介石的對手,白崇禧一生征戰無數,在抗日戰爭中出任第五戰區司令。白崇禧多次建言:積小勝,為大勝。空間換時間,白崇禧的建議被蔣介石所採納,這些措施現在來是很有見地的,白崇禧同樣也提議“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游擊戰、這些措施也是很正確的,而且參與制定和指揮了武漢會戰,部分參與了淞滬,南昌,以及第一次長沙會戰,均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白崇禧是國民黨裡面最具有戰略眼光的高級將領。

第二名薛嶽

薛嶽。一級陸軍上將,生於公元1893年。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第一戰區第一兵團司令,薛嶽最一生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天爐戰法。所謂天爐戰法就是把軍隊排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予以全殲。最值得稱道但就是萬家嶺大捷。此次戰役殲滅日本106師團八千多人,這次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殲滅日軍最多一次戰役,三次長沙會戰消滅日軍十餘萬人,可以說,薛嶽是所有中國將領裡消滅日本最多的中國將領,而薛嶽壽高102歲而去世,充分說明了一點,殲滅日本軍人就是積德行善。所以高壽。

第三名張自忠

張自忠。二級陸軍上將,生於1891年。畢業於天津政法學堂,張自忠是戰死疆場的最高將領,第五展戰區33集團軍司令。在抗日戰爭時期,於38年3月的臨沂戰役中,率軍將的板垣師團擊潰,確保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在1939年5月,中日兩軍在隨棗戰役裡張自忠襲擊了日軍輜重部隊。使得日軍放棄戰略意圖。在1940年5月的棗宜會戰中。張自忠親臨一線指揮做戰東渡襄河,率部北進,中日雙方激戰數日,日軍憑藉武器優勢一晝夜發動9次衝鋒。張自忠在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激戰到最後,張自忠身邊只護衛等8人。5月16日下午,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為國捐軀,他將永遠值得銘記和懷念。

第四名杜聿明

杜聿明。國民黨陸軍中將。生於公元1904年,黃埔系一期將領。與陳賡同班。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作為天子門生可以說深受蔣介石的重用和喜愛,杜聿明的最值得的稱道 的就是崑崙關大戰。崑崙關大捷發生在廣西地區,日本21集團軍在欽州登陸。第五軍軍長奉命在北部狙擊日軍。戰役結果是殲滅日軍四千多人,炸燬飛機三十多架。此戰杜聿明一戰成名,名揚天下。隨後杜聿明前往緬甸會同英軍作戰,同樣戰績不俗,得到盟軍司令部的首肯。

第五名孫立人

孫立人。生於1900年。二級陸軍上將。清華大學土木系畢業,是國民黨將領裡文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孫立人既非黃埔系,也非職業軍人出身、屬於半路出家。在美國留學時候,考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在抗日戰爭時期。帶領著稅警為班底組成了一支軍隊,由於在武漢會戰中戰功卓著得以升遷,在41年新組成的新38師。孫立人擔任師長,42年孫立人率軍遠征緬甸、在緬甸的新一軍軍長是鄭洞國、下轄兩個師。最能打的就是孫立人師。在二次緬甸戰役中,孫立人指揮的很出色,日軍再給上級的報告裡寫道:敵軍的指揮方式,戰術素養,已經完全改變,出乎我們的意料,使得我我們損失慘重。而此時的孫立人已經是新一軍軍長了。從44年3月到10月期間,孫立人連戰聯勝。45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孫立人脫離一線戰場,在陸軍總部擔任職務,幾乎沒有參加任何與解放軍的戰鬥。

第六名廖耀湘

廖耀湘。生於公元1906年,陸軍中將,黃埔六期生。後被蔣介石推薦到世界著名軍事院校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最終以機械系第一名畢業,後擔任國民黨五大主力新六軍軍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任22師副師長的廖耀湘在緬甸戰役中身先士卒,血戰日本第五師團21旅團,在一線的廖耀湘指揮相當出色,全殲21旅團長中村正雄所部,得以擔任22師長,在42年遠征緬甸的時候,廖耀湘與孫立人部二進野人山,以急襲方式攻佔日軍指揮部,繳獲其發佈作戰命令的印信和相關憑證。在整個二次緬甸戰役期間,全殲日軍第18師團,敵師團長自殺,此戰成為二戰中國軍隊森林戰的經典戰例,也是廖耀湘的最足以為傲的戰役。蔣介石給廖耀湘的電報上只有三個字:“中國虎”。可見蔣介石對廖耀湘的愛戴。

第七名胡宗南

胡宗南。生於1896年/黃埔一期畢業,一級陸軍上將,有天子第一門生之說。胡宗南是第一個黃埔系軍長。39歲晉升為中將。第一個軍團司令,第一個集團軍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也是第一個離開大陸前的三星上將。在抗日戰爭與日軍的作戰中,胡宗南也是敗仗連連,37在淞滬會戰中兩戰皆敗。被迫退出戰場、在開封會戰的時候。麾下團長臨陣脫逃,胡宗南再次敗北。退守西安。胡宗南在抗日戰爭期間主要就打了這兩場戰役,而且都以失敗告終.

第八名張靈甫

張靈甫。生於1903年。比孫立人小三歲,比廖耀湘大三歲,是黃埔四期生。是和林彪同期畢業。陸軍中將,整編七十四師長張靈甫。張靈甫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國民黨與日軍的大會戰,但實事求是地說,水平真不咋滴,對比同窗廖耀湘等人差的太多,唯一值得稱道就是第四次長沙會戰中以58師師長的身份在衡陽與日軍116師團血戰。得以打通衡陽的大門,但也是以慘勝告終。但蔣介石對張靈甫很是重用和愛惜,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得以獲得接受南京的任務,最終得以擔任南京衛戍區司令中將軍銜。

第九名傅作義

傅作義,生於1895年,二級陸軍上將。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在抗日期間職務是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後任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部與日軍作戰中最值得稱道是在1939年12月,日軍南犯長沙,傅作義自己嫡系的以35軍為主力,配以騎7師,進攻日軍後勤基地——包頭。日軍得知後勤基地遭襲。日軍集合重兵反撲。傅部完成牽制任務後撤回河套防區。此役往返行程近千里,歷時半月,此役歷時半個月,轉戰千里,殲滅日軍守敵兩個團以及救援部隊,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第十名邱清泉

邱清泉,生於1902年,黃埔二期畢業。德國陸軍大學畢業,陸軍中將。有邱瘋子之稱。邱清泉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在崑崙關戰役中殲敵日軍五千多人。是抗戰伊始殲敵最多的一次。而後邱清泉就從事軍事教學工作。直到1943年才二次親臨作戰一線,取得為人稱道的龍陵戰役。


清水空流

張自忠將軍就不用說了,絕對國軍第一將!

我們先看他的功績:

一.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

二.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

三.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

張自忠將軍不只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還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值得我們緬懷紀念。

據說張自忠將軍殉國後,日本軍隊為其舉辦了盛大的葬禮,蔣介石將張自忠遷葬重慶,當時,在碼頭迎接張自忠將軍時,十餘萬百姓啜泣流淚,蔣介石撫棺大慟。


接下來的排名不分先後。


李宗仁—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臺兒莊戰役殲敵一萬餘人。

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性質的大捷。

功勞不言而喻,並且李宗仁還參加過武漢,豫南等會戰,為國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孫立人將軍:

說起大名鼎鼎的遠征軍,無人不敬。


杜聿明:

參加過淞滬會戰跟古北口長城抗戰。

重要功績是桂南會戰的崑崙關大捷,對手是日本赫赫有名的板垣師團中村旅團。


薛嶽: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四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十餘萬。

在萬家嶺大捷,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據說是殲敵最多的將領。


傅作義:

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

參加過長城抗戰,百靈廟大捷,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等。

是名副其實的身經百戰的將軍。


衛立煌: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忻口戰役殲敵數萬,並在第二次遠征的時候,打通了滇緬公路。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


王耀武:

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萬家嶺戰役,南昌會戰,一次,二次,三次長沙會戰等等。

並在1945年指揮了湘西雪峰山會戰。戰績頗佳。


趙登禹:

喜峰口戰役,殲滅日軍五六千人。

全面抗戰的時候,不畏強敵,拼死抗擊,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被日軍埋伏。犧牲時年僅39歲。


戴安瀾:

在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遣隊赴緬作戰,在冬瓜保衛戰中,以少敵多,殲滅日軍5000餘人。

後回國途中,被日軍埋伏,負傷不治,壯烈犧牲。


海子張棗顧城

國民黨中能征善戰的將領很多,我就列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將軍和部隊吧

1.王耀武,整編74軍, 編制:3個整旅(師) 八年抗戰中幾乎打遍華中戰場所有硬仗,且多以主力使用,戰功彪炳。從淞滬會戰開始,1937年的南京戰役,1938年蘭封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南昌會戰,長沙會戰,冬季攻勢,1940年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上高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戰1942年浙贛會戰,1943年鄂西會戰,幾乎是馬不停蹄,席不暇暖。國民黨在抗戰時期有陸海空軍武功狀之設,為對部隊團體之最高褒揚,該軍即獨得四軸封為泰山軍。第74軍在1940年以最新裝備進行整編,改為所謂的攻擊軍,直屬軍事委員會,作為各大戰場的緊急預備隊。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鏈水之戰重創共軍王牌部隊王必成部.雖然最早被共軍殲滅,可共軍上了五個第一流的15萬主力部隊圍攻,而且牙齒也蹦鬆了,而這時候的整編74師早已不是抗戰時的那個74軍了。雙方損失接近1:1。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2、. 鄭洞國、廖耀湘新編第6軍, 編制:3個整旅(師) 印緬遠征駐印軍主力。抗戰中國裝備最好的兩個軍之一(另1個是新1軍)。新6軍的骨幹班底為原屬第5軍的新編22師和原屬18軍的14師(參加了羅店血戰),新22師在編入新6軍之前還是5軍的主力,崑崙關的勝利也有新22師的汗馬功勞。42年底,5軍回國新22師留印(當時隸屬於新1軍,軍長鄭洞國),換裝美式裝備,在蘭姆伽整軍經武,刻苦訓練,在整個緬甸反攻戰役中,新22師給日軍的王牌18師團毀滅性打擊,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鮮血的滇緬公路。作為駐印軍的主力,新6軍異域揚威,在第一次滇緬作戰失敗後,幾經曲折與磨難,在印度的藍姆伽重獲新生,在異國土地上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國威、軍威,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讚揚,新6軍成為首批進駐南京的部隊 。1946年遠赴東北,進東北後所向無敵,多次以一個團大敗東野一個軍,威遠堡門進攻擊敗3縱,沙嶺防守完勝4縱,沙後所大敗2縱4師。

5. 陳誠、胡璉、整編第18軍, 編制:3個整旅(師) 18軍可以說是陳誠的起家資本,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在軍閥混戰、抗日作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為蔣介石與陳誠所心愛之嫡系部隊,18軍的骨幹基本上都是黃埔系,這些人都能以身做責,作戰勇敢。18軍的巔峰期是胡漣當11師師長時,胡漣,黃埔四期,由於其作戰有一套,後共軍送他一個外號“狡如狐,猛如虎”,從這個外號就可以看出他有著優越的指揮才能。11師在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1943年,正當11師在加固石碑要塞的時候,日軍發動了鄂西攻勢,在漁陽關失守後,國軍準備全線撤退,但18軍要堅守要塞掩護友軍撤退。11師師長鬍漣除鼓舞士氣外,還寫下了遺書要與陣地共存亡。隨著日軍的瘋狂進攻,陣地反覆爭奪,胡漣親往陣地第一線督戰,他們受了要塞1個半月左右,11師孤軍奮戰,直到友軍全面反擊並徹底擊敗日軍為止。當時有報紙說石碑一戰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雖然過分誇張,但是這一役在整個會戰的勝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解放戰爭中,他率領的整編第11師一直充當著救火隊的任務,哪裡有難便被投入哪個戰場,取得了輝煌戰績。胡璉也被毛主席老人家稱為“狡如狐,猛如虎”。大王莊一戰為淮海戰役最慘烈的戰鬥。

6.關麟徵、整編第52軍 編制裝備不詳,關麟徵手中的王牌,被稱為國軍的第六大主力 52軍有個綽號叫“千里駒”因其善於長途奔襲,在抗日戰場上,52軍先後參加過長城抗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中越邊境防禦,在中國戰場上都少不了52軍的身影。香港歌星張明敏曾經有一首《爸爸的草鞋》就是說的52軍的故事。第1次長沙會戰中的52軍,1939年,岡村集中了其精銳第6、第13師團5萬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湘北一路猛殺,由關磷徵指揮的第15集團軍,下轄52,79,37三個軍來阻日寇。其中就52軍能打,充當主力,張耀明當時任52軍軍長,52軍在新塘河與日軍展開激戰,守軍趙成武部胡春華營自戰鬥一開始就決心與陣地共存亡,堅守三日,打退敵人多次進攻,陣地幾乎被炸平,除7名重傷號先後退出陣地外,自營長以下全體官兵全部戰死,無一生還,第3日拂曉,陣地失守。在以後的2天裡,雙方展開了一場極其慘烈的陣地爭奪戰,失去陣地後,常常幾經肉搏,又重新奪回。52軍各部均英勇抗敵,其中以守草鞋嶺的三營官兵尤為悲壯。營長史思華帶領全營官兵500餘人在這裡與5000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日軍久攻不下,他們想不到在大軍面前竟被一營把守的小小的草鞋嶺檔住去路,戰到第3天,潭異之師長打電話給三營“如無法堅持,不得以可向東靠”可史思華回答說:“軍人沒有不得以的時候”此時所有官兵決心成仁。第2日,全營500餘人全部戰死。日軍支隊長奈良晃少將畢恭畢敬地向他的敵人鞠躬。 內戰時期,光頭將軍劉玉章任52軍軍長,這位黃埔四期的將軍,說話粗魯,頗有點巴頓的風格。他率領52軍猛攻山海關打開進入東北的大門,而後又參加了打營口,四平,在戰場上都有不俗的表現。劉也喜歡大縱身長驅直入的進攻,在東北戰場上象一隻奔騰的駿馬奔跑在遼闊的黑土地上,被共軍視國軍中少有的硬骨頭。東北戰場的失利,在多數部隊被殲的情況下,52軍能成建制的撤出,已數不易。後成為中原戰場的主力,後也是為數不多成建制退回臺灣的軍之一,52軍最後成為蔣在臺灣的頭號王牌。 第7.方先覺、第10軍:編制:3個整旅(師) 在衡陽保衛戰中最為出彩,以一個不滿員的軍(常德保衛戰中損失巨大尚未補充完)17600餘人頑強抵抗日軍4個師團10萬餘人的進攻達47天之久!創了一個傷亡比和堅守時間的記錄,雖然最後彈盡糧絕放下武器了,但是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僅以日軍防位廳戰後統計來算,日軍在進攻衡陽的過程中傷亡即達30000多人。此外在1939年冬季攻勢大反攻、第2、3次長沙保衛戰、常德會戰中均有突出表現。在第3次長沙會戰中是堅守長沙的主力,給日軍以重大殺傷,為國軍的反擊爭取了時間。常德會戰中是最早打到德山接應74軍57師殘部突圍的部隊。 第八名:

8.李玉堂、鄭洞國、李彌,第八軍,編制:3個整旅(師) 抗戰中表現優秀的部隊,榮1師加入後以原第5軍的榮1師為其骨幹。國軍1944年反攻緬甸時的遠征軍的主力,內戰中在山東和河北也是趕著共軍跑,榮譽1師更是老兵不死。建國後逃出國境的少許殘部仍能打的緬甸國找不著北,在西南邊境與共黨作對多年。

9.陳明仁,第71軍 編制:3個整旅(師) 71軍,原轄下87、88師屬於國軍僅有的三個模範全德械師,可謂鐵血虎賁,先後參加了淞滬、南京等會戰,戰功彪炳。抗戰後期71軍改編為全美械軍。71軍長陳明仁,字子良,1930年4月7日生於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一個農民家庭。1943年冬,日軍渡過怒江,開始進攻滇西。陳明仁奉第十一集團軍宋希濂之命,以副軍長名義指揮七十一軍,主攻龍陵,經過大小几十次激烈戰鬥,龍陵守敵二千敵人大部被殲。戰後,陳明仁接任第七十一軍軍長。1945年1月,率部主攻回龍山,他採取空軍出擊,步炮協同,很快佔領回龍山,殲守敵八百多人。陳明仁也被聯軍視為“傑出的中國名將”。隨後,陳明仁協助友軍攻克了中緬邊界重鎮畹町。不久,陳明仁配合友軍反攻湘桂,收復柳州、桂林等地。日軍投降後,陳明仁部被調往無錫,擔任南京、上海的衛戍任務。1946年1月,第七十一軍奉命開往東北進攻解放軍,多次被解放軍擊敗。6月,該部退守四平,抵抗解放軍的圍攻,30日,解放軍主動撤圍。陳明仁以少數兵力堅守四平四十多天,巷戰十九個晝夜,被蔣介石擢升為第七兵團司令官。1949年,4日,程潛、陳明仁領銜通電起義,將第一兵團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陳明仁任兵團司令官,併兼湖南省政府臨時主席。

10.傅作義、第35軍, 編制:3個師 抗戰中打出來的名將名軍,傅作義的本錢,打的聶xx找不到牙,毛XX發誓要洗“奇恥大辱”,讓毛的三線四城計劃變成笑料。軍紀優良,也有很好的裝備。抗日戰爭中曾被稱“七路半軍”。同樣在偏僻貧瘠的地區,傅部隊的戰鬥力強於該地區的共軍部隊。在華北48年底還敢孤軍在北平張家口間來回溜達,視華北共軍幾個兵團如無物。可見其在華北的囂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