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爲楊貴妃寫了三首「馬屁詩」,結果高力士卻狠狠陰了他一把!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三月的某一天,春風暖得有些醉人。也許是天氣清和的緣故,李隆基這一日心情極好,在見了幾位朝臣之後,便叫人去後苑中的沉香亭準備酒宴。等掌事太監回報說酒宴齊備,並喚了梨園子弟前來侍奉後,李隆基便乘上轎子去了後苑。楊貴妃早已帶了侍女們在沉香亭等候,見李隆基到了,楊貴妃忙跪下請安。

李隆基笑道:“貴妃請起。”嬌嬌俏俏的一張臉抬起,此人正是寵冠後宮的貴妃楊氏。她的髮髻上金玉輝煌,鬢邊又簪著朵碗口大的深紫色牡丹,愈發襯得面孔潔白如雪,鬢髮黑如鴉翅。

李白為楊貴妃寫了三首“馬屁詩”,結果高力士卻狠狠陰了他一把!

李隆基笑道:“貴妃卻是人比花嬌。”這句話換得貴妃一句嬌嗔。接著便是尋常宮宴,亭下梨園子弟們整理一番樂器,絲竹齊奏,奏的是《清平調》一曲。

李隆基持杯聽著,等到歌女頓開歌喉婉轉而歌時,他卻皺了皺眉:“怎麼唱來唱去,還是這些老得生厭的舊詞?教坊司是做什麼用的?”

梨園子弟們見聖上動氣,都丟了樂器,黑壓壓跪了一地。

玄宗最寵信的大太監高力士見狀,忙在李隆基身後悄悄對楊妃使了個顏色,於是楊妃捧了一杯酒獻給李隆基,嬌滴滴地說道:“教坊司失職,責罰他們就是了,聖上為什麼要生氣?一定不要因為這樣的小事氣壞了身子。妾身聽說,蜀人李白,詩寫得最好,近日才封了翰林供奉。陛下為什麼不召此人前來,填些新詞?”

李隆基轉怒為喜,扶著楊妃的手,說道:“還是貴妃敏捷。此人是賀賓客(賀知章曾任太子賓客)向朕引薦的,說他有謫仙之才。朕卻一時忘了他。”於是,便讓高力士去宣翰林供奉李白入宮苑來。

只是這李白卻不好找。

他不在家,留在家裡的侍童一口蜀中方言,七比劃八比劃,派去找李白的幾個內監才明白,李白喝酒去了。去的哪一家酒樓?不知道。

領頭的內監急得滿頭熱汗,忙叫人回去又叫了一批內監出來,把長安東西二市的酒家挨個翻了個遍,這才在一家有胡姬的酒樓上找到李白,只是李白當時已經喝得醉態可掬了——一雙烏靴褪在地上,烏紗帽也早歪掉,一件玉色袍子上,淋淋漓漓,盡是酒痕。

李白為楊貴妃寫了三首“馬屁詩”,結果高力士卻狠狠陰了他一把!

領頭內監就把口諭傳了,誰知李白醉眼朦朧,不僅不起身接旨,反而口中喃喃:“臣已得酒中大道……馬上就要成仙……什麼內苑?不去不去!”

領頭內監剛收下去的熱汗又嘩嘩地冒了出來,還是一個小內監機靈,催著酒家煎了醒酒湯來,硬是按著李白給他灌了下去。領頭內監又忙著叫人去找家成衣鋪取了套衣服靴子來,哄著李白,給他換下了身上酒氣熏熏且揉得皺巴巴的一身衣服。隨後,小內監們又抬了張藤床來,他們七手八腳,總算把李白給送到了沉香亭畔。

灌了醒酒湯,又一路吹了風,李白的酒醒了五六分。見到聖上和楊妃後,李白也知道跪下來行禮,只是酒意闌珊,禮行得毫無章法。

李隆基並不怪罪他,笑道:“今日對妃子,賞名花,但不能無新詞,這就要借李卿妙筆了。給李供奉看座。”便有宮女們抬了胡床來,放在唐玄宗的下首。

李白熏熏然在胡床上坐下,四周侍奉的宮女們忙拿了灑過波斯薔薇露的面巾來替他擦臉,李白則安然接受。他又覺得腳上的新靴子緊巴巴地很是難受,隨便一伸腳,正伸在高力士前面:“嗯,脫靴。”

高力士氣得肚子裡翻江倒海,他雖然是個內監,卻早已重權在握,朝廷中太子呼之為二兄,諸王、公主呼之為阿翁,駙馬輩呼之為阿爺。如今這個小小的翰林供奉,有眼不識泰山,卻把他當成了一個普通的侍奉內監!

李白為楊貴妃寫了三首“馬屁詩”,結果高力士卻狠狠陰了他一把!

但是當著李隆基,高力士怎能發作?他隱忍的功夫極好,面上絲毫不動顏色,恭恭敬敬地跪下,替李白脫去了腳上的烏皮靴。

李白腳上沒了束縛,恣意地盤起腿來,揮毫如雲,不一會功夫,便寫下三支新曲《清平調詞》: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李隆基在邊上聽得十分滿意。這幾首詩,不僅拿楊妃和歷史上著名的美人趙飛燕相比,又將楊妃比作天上的瑤池仙女,還將這沉香亭下的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面花色,在詩中渾融一片。

只有高力士眼中掠過一絲暗影,在邊上垂下了頭。

過了幾日,當楊妃獨自在宮中時,又隨口唱起了前幾日李白作的這《清平調詞》三首。高力士聽後,便對楊妃說:“娘娘為何喜愛這樣的詞句?這李白是個奸邪小人,在句中暗藏譏諷,居然以漢代的趙飛燕來比娘娘,這不是犯上嗎?”

楊妃愣了神,趙飛燕雖然是著名的美人,可在一般人看來,卻也是個著名的紅顏禍水。自己竟忘了這個典故!這個李白,竟然如此膽大妄為!她恨恨地將手中的帕子絞了又絞,卻沒有發現邊上高力士的嘴角露出若有若無的一絲冷笑。

不久之後,李白被玄宗皇帝“賜金放還”,從此,便再也沒有踏入仕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