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在寿山石雕文化里,佛教与寿山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两代,寿山石被广泛应用于宗教题材,尤其是佛教造像艺术。

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天赐佳石,创作者们自然也不敢辜负,寿山石雕佛教造像注重人物面部表情的写实。在突出造像“法相庄严”的宗教性的同时,更着意在颦笑之间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怀。对于面部表情的完美塑造更能够令观赏者或供养者为之感动,并激发出对于佛教的虔诚之心,从而“影响民众的信仰,使他们对现世生活抱了一种虔诚、一种谨慎、一分小心,也对来世幸福怀了一线希望、一种幻想,以及一丝警觉。”但对于寿山石雕佛教造像而言,这种“写实”并非完全照搬现世人物,毕竟佛教中的弥勒、罗汉还有观音都并非生活中的人物,若生搬硬套,会丧失令人顶礼膜拜的“神性”与庄严感。

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因此在寿山石雕佛教造像的处理上,创作者们在注重了人物表情姿态的写实之后,对服饰的刻画更多地采取了抽象的写意雕刻手法。以寥寥数刀勾勒出飘举的长袍广袖,不仅使得造像产生了“冯虚御风”的神韵,写实与写意、细腻与简约、人性与神性、肃穆宁静的表情与飘动飞舞的服饰之间相互呼应,使得造像整体有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审美趣味。

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陈文华作 芙蓉石

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此芙蓉石形饱满,点点桃花,作品随形自然;淡雅华贵的自石中透出,磨光精细,更油润光泽,温润通透。

秀骨清相,若对神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