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匠人》:团扇不摇风自举

《了不起的匠人》:团扇不摇风自举

缠绵蕴藉的含蓄之美,风华绝代的典雅之美,古香古色的素雅之美,清丽绝俗的俊逸之美,欲说还休的余韵之美,都是她,她是一柄团扇,带着与生俱来的千年风雅,浸润在山温水软的杏花春雨江南里。

几年前,超模刘雯的一组时尚大片,让沉寂许久的团扇重新惊艳世人,纤纤细指,亭亭而立,一把小扇悠扬婉转。

刘雯手中的缂丝团扇出自手工匠人李晶之手,若非刘雯的精彩演绎,网络上刮不起中国风,若非团扇的画龙点睛,刘雯的东方美也会失却几分传神的腔调。

《了不起的匠人》:团扇不摇风自举

想象中的手工匠人,该是白发苍苍的模样,守着一盏孤灯寂寞的与传统手艺相依为命,现实中的匠人李晶,却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且是个红人。

他很红,他也想红,手艺人要耐得住寂寞,但我们不能让手艺人真的寂寞如雪,不可让手艺人只能孤芳自赏。

说起李晶和团扇的缘分,真是应了南国山温水软的氛围,他与她的红线是有着民族雅乐和盛世元音美誉,历经六百年沉浮的昆曲。

《了不起的匠人》:团扇不摇风自举

李晶爱上了昆曲婉转柔美的曲调,穿红戴翠的装扮,开始关注与戏曲有关的一切,他走进了一个盛世繁华的桃源,渐入深处,点翠头面、演出服装、银饰、团扇……一一步履轻盈地走进了他的视野。

后来,他做起了收藏,有时会得到残损的老团扇,遍访各处也没有修复的法子,团扇的芳华已经远去,残破凋零的状态已成现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刘雯那组大片的主题是“寻找失落的中国美”,悠悠岁月,从深宫高墙到文人雅客,再到市井民间,手执团扇的仪态,梨园听曲的雅兴,都几乎失落在往事如烟的东流水中。

所幸,匠人精神的感动依然在,复古情怀的鼓舞依然在,尽管我们还是寻寻觅觅,却不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晶是真心爱着团扇,想方设法要重现她往昔的美丽与辉煌。他几番辛苦建立起自己的嗜闲居工作室,他几经周折寻访缂丝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开启了一段团扇的重生之旅。

一把完整的团扇,要制扇框,勾画稿,制扇面,制扇档,制流苏,裱扇面。若再要细分,则需要更多繁复细致的工艺,金银錾刻镶嵌、烙画、雕刻、结绳……量身定做一把轻罗小扇,往往得十来个师傅花费数日分别完成。

《了不起的匠人》:团扇不摇风自举

小小的团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技艺,单从扇面材料来说,除了缂丝外,还可以是丝、绢、绫罗。就扇面装饰来说,可以是墨香四溢的书画,也可以是活灵活现的刺绣,更可以是凹凸有致的錾刻。

《了不起的匠人》:团扇不摇风自举

扇框材质多样,形制各异,有中规中矩的长圆、匾圆,风月无边的梅花状,玲珑有致的六角型……古法烘框,榫卯制框,这是专属于中国人的精致生活。

曾经,日本的工匠精神备受国人推崇,一生专注一件事,臻于化境。而今,中国的工匠精神走进国人乃至国际视野,与日本扑面而来的,一丝不苟的匠气不同,中国人更注重意味深长,余韵犹存,山水的写意,岁月的回忆,让世界惊叹不已。

除了设计,李晶还要想方设法做销售。美若天外之物的团扇,若只是束之高阁,摆在博物馆剔透的展柜里,放在富贵人家昂贵的扇台上,只会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最终成为一场美梦。

有一个接地气的词叫“养活”,不养,何以活。古往今来,多少璀璨技艺的没落,都是大众背弃的后果,手艺人没有饭吃,老艺人逐渐凋零,那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就真的散落在历史长河中。

后来,我们追忆,我们捡拾,不只需要情怀,还需要勇气。几年的经营和积累,李晶的工作室已成规模,微店、微博访客如云,传统文化技艺是他的底蕴,而大众审美进步是他的底气。

《了不起的匠人》:团扇不摇风自举

这样的底蕴绵延不绝,这样的底气生生不息,传承就是一件团扇轻摇,清风自来的事情。

李晶是个有理想的人,他说:“最终让心中执爱,被任何一个时代所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