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扬州应该感谢李白。

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过了一千多年,还是一句动人心魄的广告语。

于是,我们赶在三月的尾巴上,出发扬州。

1

前一天晚上出发,到扬州的时候,是早上7点多。

扬州至今没有高铁,从郑州过去,或者选择卧铺,一夜睡醒即到,也可以选择周边的南京、镇江、无锡等高铁,转车也很方便。

失去了交通的优势,扬州自然不复往日富甲天下的光环。想当年,因为地处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南北交通要道,扬州万商云集,又聚集着大量的盐商,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是江南数一数二的繁华去处,所以才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对于扬州来说,除了李白,最好的“文案”作者就是杜牧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单单这些盛世留下的只言片语,就足够后人无限回味。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尤其是,一千多年的积淀,繁华的踪迹依然可循。伴随着一个古城最著名的,往往就是饮食,更何况维扬细点名扬天下。扬州的早茶,也以另一种形式,不经意间传达着昔日的精细和品位。

2

在扬州,当地人最推崇的,就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一句话概括了扬州的安逸。

所谓“皮包水”,就是早上一杯清茶;“晚上水包皮”,就是晚上要去澡堂子里泡个澡。看看,神仙日子也不过如此啊。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在扬州,吃早茶是一种风尚。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去茶社喝杯茶。最著名的茶社,就是号称“三春”的富春、冶春、共和春。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我们选择的,就是三春之首的富春茶社。富春茶社有个很有趣的对联:“佳肴无肉亦可,雅淡离我难成。”

在这里,几样比较特色的点心,就是蟹黄汤包、三丁包子、大煮干丝、翡翠烧麦、千层油糕等等。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扬州的蟹黄汤包,在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蒸熟的汤包单独躺在一个小笼里,薄如蝉翼的外皮透出粉红的肉馅,几近透明,如果提溜起来,汤包就瞬时变成了一个“小灯笼”。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热腾腾的汤包上来后一定不要心急,小心被汤汁烫着嘴,讲究的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等到热气散发一些,再把吸管插进包子中,小口小口地吸取汤汁,再蘸点香醋,浓浓的蟹黄香味儿,就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所谓的“三丁”包子,就是用鸡丁、肉丁、笋丁制成,包子皮吸了馅心的卤汁,松软鲜美,食不粘牙。尤其是细细的笋丁,甜中有脆,油而不腻。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至于“大煮干丝”,可称得上是极富魅力了。不仅《舌尖上的中国》推荐过,无数人来扬州,都要一品煮干丝。其实,所谓“干丝”就是豆腐皮,切成极细的丝,和着笋丝、火腿丝,加上滋味鲜醇的鸡汁,清丽鲜浓,淡然雅致。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清代还专门有人写了首词,“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说的就是大煮干丝啦。据说乾隆到扬州,地方官员曾呈上“九丝汤”。“九丝汤”是干丝、火腿丝、笋丝外,又加了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烹调而成,有时还外加海参丝、蛭干丝或燕窝丝。(感觉就是大煮干丝的升级版)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在淮扬菜中,豆腐制品很多,有人专门考证过,红楼菜系就是淮扬菜系。《红楼梦》里有写道,宝玉专门给晴雯留了豆腐皮包子,结果被李奶奶拿去给孙子吃了,可把宝玉气得发了顿脾气。

3

既然是“早茶”,自然离不开喝茶了。一杯青茗,在这一顿饭中,还得是主角。

富春茶社本来并不是茶馆,而是一家“花局”。清代末年,古城扬州“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遗风依然盛行,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扬州人陈霭亭创设了“富春花局”,栽培四季花卉,创作各式盆景应市。其子陈步云时期,发展成了茶社。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富春茶社首先以茶出名,尤其是““魁龙珠”。它是用浙江的龙井、安徽的魁针,加上富春花园自家种植的珠兰兑制而成。此茶取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泡沏,一下把苏、浙、皖三省的好处放在了一壶里。此茶清澈芳香,入口柔和,满满春天的味道。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其时,扬州岸堤边,已经绿柳点点,小窗外不时有花伸出来。在富春茶社内,有老人和孩子,慢慢品一口细点,不疾不徐,一顿早饭可以吃到9点多。

都说江南菜品分量小,可是这种执念很快在扬州被化解了。每一道菜上来都是大大一盘,连包子也是如北方一般大小。好吧,客官,你们点这么多,一看就不是本地人。

但此时此刻,我们在绿杨烟外,却也慢慢享受了一份本地人的悠闲和安逸。

烟花三月下扬州,吃早茶去

文 | 李肖肖 编 | 阿南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713期匠心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