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世捷:忆跋涉

野世捷:忆跋涉

今年春天的一次高中同学小聚,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老同学尹亮旭忽然问我:“你还记得你写的那篇’跋涉’的作文吗?”俊民、和平也齐声附道:“是啊,孙老师还讲评过哪!”我一时语塞。老实讲,岁月荏苒,往事如烟,连书本上学过的东西早已忘的干干净净了,何况写过的作文。多年未见,久别重逢,承蒙老同学们的厚爱,居然还记得起我四十五年前的一篇小文章!

好像是写了一次去很远的山区秋收劳动的故事。那时候我们的学生时代正好和文革十年同步,记忆中的劳动特别多。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年四季都有劳动。春天积肥送粪,夏天龙口夺食割麦子, 冬天战天斗地修梯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劳动也最多。当时的兴县中学校不但有校办工厂,还有校办农场,所谓的农场就是到距离县城相当偏远的地方种地。要去秋收的地方就在交楼申、东会公社一带的阳湾则和段家湾村。离县城八九十里路,需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才能到达。

十五六岁的学生娃娃,天蒙蒙亮,背着铺盖行李,带着洗漱用品,提着水壶干粮,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列队向东出发。过了奥家湾,便是二十里铺。曙色曦微,晨露湿衣。不由想起课本上的一首毛主席诗词:“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虽然小小年纪不配称未老之人,但那时的课本里最多的就是毛主席诗词和农业学大寨的豪言壮语。

从诗意回到现实已是中午时分。秋老虎开始发威,骄阳似火烤、热风炙面来。背上的行李越来越重,压痛了肩背,累酸了双腿。嘴角干开了裂缝,脚上打起了血泡,肚子早已饿的咕咕乱叫。一个个步履维艰,蹒跚而行,感觉前面的路越走越长,没有尽头。尽管如此,同学们仍然精神饱满,互相鼓励,继续前行。口里默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流行语录,脑海中想象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故事。想起那时的思想觉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现在舒适安逸的生活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不可思议啊!

好不容易来到交楼申公社阳湾则村,总算到了可以休息吃饭宿营的地方。这时夕阳西沉,薄暮四合。小小的村落,掩映在一片桦树林中,背后是一抹连绵起伏的群山,一条小河潺潺流过。牛羊归圈,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灯火闪闪,新月初升,飞鸟投林。好一幅美丽的田园晚景图,恬静迷人而富有诗意。多年以后,我的脑海中还时常回想起来,不能忘怀。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吃过饭便早早出发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到农村,还真体验不出这些诗的意境。昨天走的基本是沿河公路,今天就要开始走山路了。从井沟渠开始要翻越一座叫十八盘的大山。山的东西侧还有叫大五十沟和小五十沟的山脉,山势嵯峨,重峦叠嶂,绵延数百里,一直伸向黑茶山。翻过十八盘,山后面就是东会公社段家湾村,在当时是一条抄近道的行进路线。

野世捷:忆跋涉

时值深秋季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黄灿灿的桦树林,绿油油的松树林,红彤彤的像枫树林。这种树的叶子与枫叶一样,掌状三裂形,红艳欲滴,被霜染透了似的。问过好几位同学都不知道叫什么,后来我查了书,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名字。这种树叶美丽极了,我采撷了几片,压在书本里回去做了书签。

爬山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同学来说轻车熟路,但对于我们从小没有劳动过的孩子来说就如登蜀道难而难于上青天。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盘旋直上,道旁是峭壁悬崖,怪石嶙峋,深不可测。背负行李只能小心翼翼,躬腰攀爬。越爬口越渴,越爬腿越软,越爬气越喘。荆棘藤枝划伤了手臂,刮破了衣裳,浑身上下热汗淋漓。正如李白老夫子的诗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虽然没有“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景象,但岭上也有几股山泉小溪顺势而下,左迴右转,从松林间穿入又从乱石中迸出,清冽淙淙,蜿蜒而下,一路向西汇入蔚汾河中。

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同学们一鼓作气,奋力攀登,终于把十八盘踩到了脚下,胜利到达了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振臂欢呼,极目远眺:山川河流村落星罗棋布,尽收眼底。碧空万里,白云悠悠,清风拂面,心旷神怡。山背后不远处就看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段家湾。我们将在此住下来,开始紧张的秋收劳动。

野世捷:忆跋涉

回到学校后我就根据这次经历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跋涉”。几十年过去了,文章里一个字也记不起来了,但孙彧老师点评时的音容笑貌仍然浮现在眼前,老师是文革前毕业的名校大学生,学富五车,德才兼备,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而我更是喜欢他的课。

我从小爱好文学和美术,对其他课程不感兴趣。尤其到了高中,偏科现象非常严重。最不爱上数学、英语课,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偷偷在下面画老师的速写,画前排同学的背影。数学英语课本上密密麻麻画成了连环画。孙老师的课就不一样了,认真听,仔细记,生怕漏掉一个字。

孙老师讲课很有水平,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最会鼓励学生。我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中对塾师寿镜吾老先生那“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的描写,好像看到了孙老师的影子。鲁迅怀念恩师藤野先生冶学严谨,热情诚恳的精神,我更是感同身受,不敢忘怀!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岁月沧桑,人生易老。原来的青春少年,早已鬓发飞白。人生何尝不是跋涉,而且是一场永无止尽的跋涉。无论付出多少,无论走向何方,都应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 作者 :野世捷

  • 写于2018年4月6日春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