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宿遷小升初的家長如此焦慮?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宿遷小升初自主招生的報名第一天,家長又開始急起來了。


是什麼讓宿遷小升初的家長如此焦慮?

宿遷的家長昨天晚上就趕到宿遷鍾吾國際學校排隊,排隊報上名了,明天下午統一考試,學校擇優錄取,還要交16000~45000不等的學費。

而有的家長為了保險起見,在鍾吾國際報名之後,馬不停蹄,顧不上吃飯,睡覺,馬上又趕到南師附中宿遷分校排隊報名。
是什麼讓宿遷小升初的家長如此焦慮?

家長對孩子的升學總是越小越急,幼升小和小升初特別焦慮,到了中考就沒那麼急了,而到了高考基本讓孩子自己掌握命運了。

幼升小和小升初裡,又尤以小升初最著急。有些家長在小朋友剛剛讀2年級,3年級就開始著急,到了6年級的這個6月更是茶不思,飯不想,總是擔心孩子不能進入一所理想的學校。

注意:焦慮的內容是擔心孩子不能進入某所學校,而不是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進入某所學校。這就和我們坐過山車一樣,真正衝下來的時候只有刺激和尖叫,而在爬上去之前,腦子裡滿滿是焦慮,害怕。
是什麼讓宿遷小升初的家長如此焦慮?

那麼宿遷小升初為什麼會讓家長產生這種焦慮呢?

起跑線邏輯

家長焦慮的源頭是小升初的難度嗎?不是;

是初中學校標準不明嗎?也不是;

是學校競爭太激烈嗎?更不是,每年招不滿的民辦多了去了。

宿遷家長對小升初的焦慮,乃至全國家長小升初焦慮的源頭是起跑線理論。

所謂起跑線理論是一種倒推邏輯,即:你想過好生活你得讀一所好大學,你想讀一所好大學你得讀一所好高中,你想讀一所好高中你得讀一所好初中,然後反推,你讀了一所好初中才能讀一所好高中,你讀了一所好高中才能讀一所好大學,你讀了一所好大學才能擁有好生活,最後得到結論:你讀了一所好初中才能擁有好生活,否則你的人生就毀了。

有人編了一套順口溜:牛娃牛,一路牛,衰娃衰,一道衰,當初牛,一生牛,起初衰,一世衰。

家長朋友們還沒坐上過山車就已經看到了孩子摔在地上摔成稀巴爛的樣子,你讓家長朋友們怎麼能不焦慮?

現在讀不上一所好初中,孩子的一輩子就毀了。家長朋友們現在都在信奉這種邏輯,當然要急出病了,他們常常這樣教育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難道以後想做苦力,掃垃圾嗎?

中考,高考沒有起跑線理論的影響,因為中考已經跑到半路了,高考已經衝到命運的十字路口了,唯獨這個小升初最能讓人焦慮。
是什麼讓宿遷小升初的家長如此焦慮?

小升初政策的多變

除了起跑線理論,小升初的另一大特點是政策多變,學校招生不透明。

由於小升初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升學流程,所以原則上沒有選拔,沒有競爭,沒有好壞之分,因此有一套無論是誰都有學可上的對口政策。

但在這套政策下搞的是命運決定論,大大助長了學區房這種東西,所以為了平衡,又有一套的民辦初中系統,和公辦校自主招生系統。有些民辦學校能夠集中更多資源讓學生更順利地考上名牌高中,用學費替代學區房,那麼家長自然就希望打破對口政策,進入這些成績優秀的民辦初中了。

然而,小升初的原則是不變的,絕對不允許搞應試教育的前奏曲,不允許民辦初中選拔學生,而民辦初中又有挑選生源的現實訴求,家長有挑選學校的實際要求,於是一方面是禁了又禁,另一方面,家校之間又希望尋找到某些聯繫。

這是造成小升初政策混亂的原因:學校必須選學生但是不能選,家長能選學校但不知道學校要什麼樣的學生。

焦點集中到學校身上,他們到底要用什麼標準來選拔學生成了大問題。因為小升初沒有中考,高考那樣的統一考試,不僅沒有也不允許有。所以誰也搞不清楚民辦初中究竟要什麼樣的孩子,沒有什麼量化的標準,很可能連民辦初中自己也搞不清楚,因為他們沒辦法用最有效的辦法去驗證進來孩子的含金量。所以除了公開的志願面談流程,半公開的簡歷考試開放日外,小升初還有一大批內部的推薦,內部的選拔,而且隨著政策的監管,公開的部分經常變,而半公開和不公開的部分總是今年有,明年沒,後年又有,一會兒有,一會兒沒,家長完全摸不著頭腦。

你要上車,車就在你面前,你卻找不到上車的門,眼看車就要開了,你說你著急不著急?

急是沒用的

不可否認,一些學生朋友們的確面對著對口的困境,他們正在不斷滑向部分成績差,校風差的學校,擇校是他們的救命稻草。然而擇校真的那麼難嗎?宿遷小升初真的那麼難嗎?其實不見得。小升初的擇校主要是去民辦和公辦優加班,但無論是民辦還是公辦優加班,都只是助力,真正成功得靠孩子自己,再好的學校每年也都會有考不上市重點,就算是市重點率看起來很高,大家仔細去挖一挖就會發現不少學生進的也只是區裡掛車尾的市重點,成績不會比區裡最好的區重點高多少水平的。

起跑線理論完全是胡說八道,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禁不住推敲的,因為要進入一所好高中需要許許多多條件,就讀一所好的初中只是許許多多條件裡的一個,而且還不是必要條件。這就好像種水果,你想種出好吃的水果,你就需要種出優秀的果樹,你要種出優秀的果樹,你需要優秀的種子,你有了優秀的種子,你要需要優秀的土壤,如果沒有優秀的土壤,那麼你就不可能種出好吃的水果。那麼難道優秀的種子撒在優秀的土壤裡,每顆都會發芽嗎?難道長著長著,果樹就不會碰到病蟲害嗎?

不可否認,民辦初中的確對孩子的升學有很大的幫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高不可攀,它很難進入,更不意味著如果你的孩子進不了某所學校就毀了。不進鍾吾國際照樣可以讀上中學,不進南師附中宿遷分校照樣可以考南大南藝,話再說回來,就是南大北大考不進又如何?難道南師大,同濟,上外,上財就不好嗎?話再說回來,就算985,211都考不上,人生就毀了嗎?普通大學出來的就是廢物?

人的成功在於人的心態,人的努力,不努力,你北大大清華出來也是啃老,你努力了,三本畢業出來照樣有好工作。

人生在世講究的是經過,是體驗,而不是抱著一張文憑和一塊牌子吃老本,難道大學文憑是人生的終點?難道吃香喝辣開豪車就是人生的終點?那些不過是空虛而已。

小升初努力過,拼過,不進又如何?而現在憑藉運氣和小聰明進去,被勸退了,那又有什麼意義?

與其在這裡乾著急,不如一步一步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把校內成績搞好,把競賽成績搞好,把禮貌態度搞好。
是什麼讓宿遷小升初的家長如此焦慮?

而教育部三令五申的義務教育,在小升初面前,就是廢紙。禁令在領導眼裡就是空氣。

在家長普遍的焦慮面前,說什麼都是錯的。

只有孩子考上理想的初中了,心才能稍微的放下一點。

是什麼讓宿遷小升初的家長如此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