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齊王投降的情況下,繼續攻打從而害死酈生,你認爲是對還是錯?爲什麼?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酈食其,年六十的狂生,主動追隨劉邦。助劉邦用計攻克陳留;又憑三寸不爛之舌,不戰而下武關;又諫言奪滎陽,佔敖倉。又在劉邦和項羽對峙於廣武,韓信平趙進齊時,請召去遊說齊王田廣,歸順漢朝。


韓信在半路就聽到酈食其遊說齊王成功的消息!韓信想罷兵,一個叫蒯徹的辯士說:漢王派你去攻打齊國,又派酈食其去遊說。漢王也沒有傳來停止攻打齊國的命令。酈食其一個書生,一張嘴,收服齊國七十二座城。將軍幾萬大軍,一年多,才打下趙國!難道將軍還不如一介書生嗎?

韓信一聽,夜襲齊國!齊王田廣看到漢軍來襲,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讓他去遊說韓信罷兵,就放過他性命。酈食其拒絕,被烹殺。


韓信之所以不顧酈食其死活,定要攻打齊國。除了個人原因,還因為齊國是楚國國都彭城(今徐州)的大後方,只要佔據齊國,項羽後院必定不穩。而田氏家族自秦起就一直經營這裡,現在同意歸漢,難保見風使舵,又反水和項羽聯合。齊王田廣最後又和項羽大軍合兵,展開了淮水之戰就是證明。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打下齊國,自己統治。

估計酈食其也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而且劉邦究竟有沒有救自己呢?一個可能是命令沒到;另一個可能是劉邦止攻的命令到了,韓信不聽。不管哪一種情況,酈食其都不可能勸韓信罷兵。所以,酈食其說:老子不會去遊說韓信的!

自古王霸之業,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時候真的很難用簡單的對錯來一言蔽之。劉邦後來為了補償酈食其,破例給軍功不夠的酈疥(酈食其之子)封了高粱侯。


如是史社

韓信不顧酈食其生死,偷襲齊國,不管對劉邦,還是韓信都是有益無害的。

站在劉邦的角度來講,少了一個不穩定因素,少了一個潛在的對手。如果韓信不一舉滅了齊國,任由齊王投降,齊國還是一個始終都存在的割據勢力。它到底是真投降擁護劉邦,還是迫於形勢假投降誰也說不清楚。



依我看,其多半是假投降,以齊王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甘心臣服劉邦這布衣天子的。說不定劉邦正和項羽鬥得難解難分之時,他坐山觀虎鬥,甚而使壞,趁火打劫。再退一步講,就算齊王幫劉邦滅了項羽,以後也難保他不像漢初那些異性諸侯王一樣,反劉邦。一旦反起來,可比對付韓信難多了。畢竟在政治上韓信就是個白痴,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就給解決了。滅齊國乃一勞永逸的事。



對韓信就更不用說了,滅齊國本來就是為了爭功勞,最終不僅立下大功一件,還擴充了自身實力。因此他才敢和劉邦叫板,請求劉邦封自己為王。當然,對酈食其來說就是莫大的悲劇了。其實酈食其的死和劉邦也脫不了干係。劉邦一方面命韓信攻齊,而另一方面又令酈食其說降齊王。這本來也沒什麼問題,但是他沒有給韓信具體指示,待酈食其說降齊王后怎樣怎樣,這使得酈食其白白送了命。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劉邦下命令了,韓信可能不會執行。



韓信這樣的事,李靖也曾幹過。當時,李靖受命攻打突厥,突厥連吃敗仗,在唐儉的勸說下答應投降。而李靖卻和韓信一樣,不管唐儉的死活,偷襲突厥。不過唐儉比酈食其幸運,全身而退。其實說這麼多隻是說明,在巨大利益面前,一個人的生死對於劉邦,韓信,李靖這樣的大人物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只要有足夠的好處,就算犧牲再多人,他們也在所不惜。

從大局考慮,他們做得也沒什麼不對。但是從個人利益角度來看,這顯然就不對了。


神遊五千年

這個問題要從田橫回洛陽去見劉邦的行動和態度上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韓信攻擊齊國酈生去遊說齊王田廣,符合劉邦先禮後兵的一貫風格,沒想到酈生居然成功了。不管是長久的,還是權宜的。劉邦對齊國要的是徹底征服。所以,韓信去打,他也就聽之任之了。

齊王田廣就奮起反抗,兵敗投奔彭越,最後還是被滅。田橫誓死不降,逃到海中為海盜也不願見劉邦。在海島上過了些時候。

劉邦滅了項羽,平定天下,當了皇帝,實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理想和雄心。所以,逃到海島上的田橫,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應該回到大陸上來生活。田橫是沒得辦法,為了跟隨自己的五百個部下以及齊國的平安,才不得已跟隨劉邦的使者去了洛陽。在距離三十里的地方,他說透了皇帝要見他的真實想法:不過是想見一下他齊王的面目而已。只要他一死,大家就平安了。

須知,田家的能耐,那是在齊國的土地上呼百應。是深得齊地人的擁護。如果,田家還有人留在這地方,那難保不出意外。田橫明白這裡面的意思。就自殺了。劉邦是嘆息了幾聲,也不過如此。

這樣看來,韓信和酈生去"整治齊國″,他倆都沒有錯,韓信更沒有錯,因為這是劉邦要蕩平齊國的兩手準備。至於酈生的生和死,幹韓信庇事?談不上是韓信害死了他,這要怪的話,只怪他行非常之事,缺乏非常的應變能力。再說,亂世爭功名奇蹟,無有不是在刀口上跳舞。

韓信沒錯,奉詔行事,錯在哪裡了?





劉一千五

韓信雖能打仗,但人品上有致命缺陷。為貪功緻死酈食其被煮,這是爭功貪功忘卻大義行為,是損陰德的行為。視同事生命如草芥,視百姓如嶁蟻,缺乏政治眼光,致使田橫寧死不降,又無故增添了殺戮。韓信的行為也為殺他埋下了伏筆,他的死也告誡後人千萬別把事做絕了,給別人活路,也給自留下了生路。


天山月3

能稱王者豈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就棄城投降!韓信當時戰無不勝,已經享譽天下,齊王焉有不知之理?齊王想投降歸根結底是因為懼怕韓信!心理上已經有了投降的打算!只是有了說客,更好下臺階而已!酈生借韓信的威望去給劉邦做說客那時愚蠢至極的行為!死不足惜!


丄繕鰙汆

談不上對與錯。韓信伐齊是奉劉邦之命。如果他不伐齊是抗旨,掉頭之罪。誰願意擔這個罪名,所以韓信伐齊是正確的。錯就錯在劉邦身上,劉邦沒給韓信停止伐齊的書信。如果劉邦給了韓信停止伐齊的書信,韓信再伐齊,那就是韓信的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