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能否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那种陨石撞击下生存?

老范闲谈

人类可以会活下来,但是说完全不受到损失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超过80%的地球生物的灭绝。那么即使是在今天,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对于人类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6500万年前那一颗陨石撞击造成的后果很是可怕,在陨石的撞击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陨石撞击造成了一个直径200-300公里,深度2-3公里的巨坑。陨石撞击后,造成了世界各地的地震,海啸,漫天的陨石灰以及陨石撞击激起的灰尘遮天蔽日,造成了地球上三个月不见太阳,植物首先死亡,恐龙失去了食物随后也慢慢灭绝。


那么按照今天的科技手段,能否在这个陨石撞击下生存下来呢?那是一定的,至少人类不会像恐龙那样灭绝,当然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以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一旦有陨石撞击地球,我们是可以提前就知道的,知道了之后,我们肯定会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拦截。


比如说当看到有陨石来击时,提前就准备好导弹拦截,尽可能的在远离地球的地方实施拦截。但是对于这么大一个陨石,恐怕需要的导弹会很多,而且就算是击中了,陨石还是会碎成一个个碎石,大的直径数百米,当然更多数的还是直径十几米到几十米的陨石块,这种也是对于地球破坏最大的,直径十几米的陨石块,几百个就可以摧毁一个城市。我们只能够寄希望于更多的陨石块可以落入海洋,因为毕竟地球表面绝大多数都是海洋,对于小的陨石块,由于数量太多,我们也无能为力了,城市毁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提前预测疏散人员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除了对地球上的环境破坏极大之外,陨石块还会对地球的通讯系统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四处飞散的陨石块势必会有一部分撞击到人造地球卫星上,高速的陨石,不论多大,一旦碰上卫星,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样一来地球的通信系统就会受到一定的损伤。


当然除了和小行星硬碰硬之外,我们也还可以试图改变其运行轨迹,不过这就需要提前很多时间就发现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倾向,然后一步步去修正,最后它就可以与地球擦肩而过了。这种也是对于地球最为温和的做法,能够避免地球上生物的伤亡。


镜像宇宙

6500万年前的恐龙,任小行星宰割。但现在的人类,必然不是。

提前发现

通过观测和精密计算,如果能提前10年发现,某颗小行星将在某某年撞击地球。那么,可以采用: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

有一个事实显而易见,长距离射击,如果枪口偏了哪怕是1毫米,最后的弹着点也会相差很大的距离。

所以,可以在早期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是由俄罗斯的土木工程师伊凡·亚尔科夫斯基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当小行星在吸收阳光和释放热量时会对小行星产生的微小的推动力。这种微小的推力,在直径10厘米至10公里的天体上较为明显。

通过雷达测量,此效应在“小行星6489”上被精密地测了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做,派一艘飞船去,飞船上不是携带大当量核弹,而是一大桶白漆。然后给小行星喷一层白色反光的东西,从而大大加强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借助太阳辐射的微小推力,在未来数年逐渐偏移小行星轨道,从而让其接近地球时相差十万八千里。

喷上白色反光物质强化“亚尔科夫斯基效应”,从而慢慢改变其轨道


而另一个采用太阳能的方案是,在小行星周围安置数块大反射镜,从而把太阳光反射到小行星的一个点上,这个点被加热,产生喷射物,依靠喷射物产生的推力,逐渐让小行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晚才发现

鉴于各国对天文监测站的经费投入不多,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即,直到要撞击前的2个月才发现。那么,所有可用的温柔方案统统不能用了。

只能采取暴力方案,大当量核弹。

对于很多人来说,核弹方案简单粗暴过瘾,然而,核弹也有其局限。

比如说,如果任小行星撞击在某处,那么其撞击能量相当于10亿吨TNT,但是你用核弹将其轰得四分五裂,变成100块相当于1千万吨TNT的小行星撞地球,那么显然,后者不一定比前者带来的损失小。

不过。以上说的情形只是一种设想。因为地球上不是只有一两颗核弹,而是几千颗。

到时,五大国一起商量,每家出100颗,发射费用,全球各国均摊。当然,这有点难,要在两个月之内将钱的事扯完皮,想想就难。

此方案,对于无核国的好处是,地球上又少了500颗核弹。

对于有核国来说,没什么可想的,这是你作为有核国必须要尽的义务。

炸碎也许不是最佳方案

对于数十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即使用核弹,要想炸碎也是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高估核弹的力量。

因此,最好是,选中某个方向,专门在小行星的特定侧边爆炸,以爆炸的能量推移小行星的轨道,直到能让其擦着地球大气层飞离地球。

若能这样,人类将只是虚惊一场而已,第二天该刷头条还是刷头条。


寒木钓萌

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也扛不住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那种陨石撞击。纠正一下,这不是陨石撞击,而是小行星撞击,这是一个直径达到10公里的小行星,如此庞大的天体我们还无法改变其轨道,同时也没有能力击毁它。把目前的弹道导弹拿去改装,变成击毁小行星的火箭,但是这些碎片也依然会进入地球大气层,造成更大范围的小行星撞击事件。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分裂之后可形成数公里大小的碎片,还有数百米碎片,更多的是数十米直径的碎片,可对地面上的城市造成严重的破坏。

当然与其让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还不如击溃它,虽然这样做会导致一些城市被摧毁,但是也保护住了人类文明。还有一些碎片可能会落入海中,这样就消除了一些影响。如果是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不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扛不住6500万年前摧毁恐龙的小行星。

这也是我们文明目前面临的瓶颈技术,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2年捕获一颗小行星,拖回月球轨道上进行研究,直径也仅为3至5米。更大的小行星一旦控制不住,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会摧毁整个文明,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我们掌握了小行星的结构,就有可能找到击溃小行星的方法,只不过这个时间要在等至少30至50年。

川陀太空


川陀太空

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是可以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那种陨石撞击下生存的!

因为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向太空发射各种火箭、卫星、宇宙飞船、探测器的技术。因此,只要人类能够提前探测到类似6500万年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的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就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看来人类绝对有能力探测。

下一步就是怎么样去拦截,甚至毁掉这样的小行星。

我的观点是,直接用核武器炸毁,问题多多。因为如果在远处炸毁,必然会有很多碎片散落在太空,变成宇宙垃圾,对人类此后探测太空存在巨大威胁。而如果把小行星放到太近的时候,再去炸毁,就会存在风险,万一不能在预定的海洋等无人区炸毁,那么小行星的碎片会造成很多人类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小行星离地球比较远的时候,就发射小当量导弹精准打击它的边缘,使它能够改变运动轨迹。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小行星完全不可能撞击地球为止!


地震博士

导致史上恐龙灭绝的原因现在普遍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还是挺大的,以我们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如果能加强观测,提前发现入侵者,然后采用偏转小行星轨道或者直接对小行星进行结构破坏的方法,可以避免类似恐龙灭绝的悲剧发生。

现在普遍认为小行星是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近地天体就有上万颗,其中有十分之一左右对地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霍金也多次表示警告,人类近十万年来,生存环境如此优越,确实也是一个奇迹。

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后果,科学家们也经常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对于地球来说,任何直径大于一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都可以引发大气环境,地表生态和环境的巨变,撞击能量可以相当于人类所有核武能量的几个量级。


所以,对小行星的观察,轨道的预测,如何提前避免小行星的直接撞击,已经成为全体人类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和地球上的其他自然灾害不同,一旦发生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必然是全球性毁灭。各个国家已经通过国际空间合作机构达成了对小行星的跟踪观测,以及风险评估。国内外也发展了很多小行星防御理论和计划。

对于小行星的防御,主要方式还是直接改变其运行轨迹,或者使小行星结构破坏到足够小的碎片,通过大气时销毁。当然后者是在预警时间较短时,才会实施的最后一招。对于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和速度的改变,目前技术最可能实现的是利用发射航天器携带核武器进行撞击,或者在小行星表面或内部安装核武。其他还有各种理论,比如安装动力推进装置,太阳帆等方式来减缓或改变小行星轨迹。

总之,地球是大家的,各个国家都要通力合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才能统一部署,保卫地球。



量子实验室


如果人类目前遭遇一颗类似6500万年的小行星的撞击,还是非常棘手的,这是一颗直径达到10公里的小行星,非常巨大,撞击到地球会发生造成剧烈的影响,大量的生物会惨遭灭绝。


令人最恐怖的撞地小行星大部分来自火星和土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那里有50多万颗小行星,它们大部分的成分有碳质的,硅酸盐的,还有金属的,其中还有一些彗星。


目前人类已经想出了很多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


第一种发射精准的火箭,撞向小行星,让它在太空中发生爆炸,但是这还是要计算好时间的,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效果不见得好,人类目前发射火箭的水平只是限于近地空间,将小行星在近地空间击碎的话,大量的碎片还是要进入地球空间,发生无数次小碰撞,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就是发射一个吨级的航天器,飞向小行星,改变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让它避免和地球相碰。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行星的速度是很快的,要接近它或者与它并行,需要比较高的难度,在并行后还要对其采取措施,需要极高的智慧。


当然还可以开脑洞说我们可以进行太空移民,目前火星移民的概念被不断炒作,但是直到今天因为技术壁垒的阻碍,这个计划还只存在在纸面上,人类要想登陆火星都是个很大的难题。


从今天人类的技术能力考虑,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建立地下堡垒也可以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上人类的彻底灭绝。我们可以在全球建造大量的地下庇护所,深度要达到几百米以下,空气可以通过过滤系统运输到地下空间,地下还可以通过地热发电和采光,种植粮食,并且将大量植物种子放到地下培育植物。而且各种庇护所的人群活下来也要撞大运,因为存活与否要看是不是距离撞击点有几千公里的距离。如果正好位于撞击点上,再好的地下堡垒也是徒劳。此外,行星不能特别巨大,如果是能量超标,那么所有地下堡垒中的人们也只有死路一条。


科坛春秋精选

我的回答是在灭绝恐龙的那个小行星撞击下,如今的人类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当然这样的撞击会导致人类的大灾难,大面积的死亡是必然发生的,经历几十年的生存挣扎也是必须的,但最终人类会存活一部分,一百年后人类又开始繁衍生息,地球会重新出现勃勃生机。

恐龙的灭绝原因还是一个悬案,现代科学界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加快了恐龙的灭绝,但小行星撞击不是恐龙灭绝的唯一原因。6500万年前那颗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约有10公里直径,撞击到现在墨西哥希克苏鲁伯,形成了一个直径180公里的陨石坑,据科学家推测撞击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黄色炸药,是广岛原子弹50亿倍。

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会引发高达300米大规模海啸,地壳被撞破,数以千亿吨的酸性粉尘从地球内部喷入大气层。这些物质遮蔽了阳光,妨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食草动物因缺乏食物逐渐死亡,靠食草动物生存的食肉动物也相继灭亡,生态系统受到瓦解。

但有科学家指出,这些并非恐龙灭绝的唯一原因。新的理论提出,地球那个时代恰逢火山活跃期,造山运动频繁,气候突变,恐龙已经生存了1.6亿年,一些进化缓慢的大型恐龙骨骼和机体呈现出了脆弱的老态,这些都使这个群体经受不起巨大的打击,最终走向了灭绝。行星撞击后,恐龙的生存还勉强持续了200万年,如果能够适应变化的地球,或者可以得以生存。事实上,灭绝的只是非鸟恐龙,而类鸟恐龙渐渐进化成了如今的鸟类。

目前,小行星撞击还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大隐患,但如今的人类可不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除了体型上的差异外,最大的差异是人类有思维和智慧,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虽然现在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小,但也是恐龙完全不可比拟的。即使现在发生这样的事件,除非直接打击导致人类全覆灭,否则只要能留下一部分人类,这部分人类就能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坚强的活下去。事实上,6500万年前的撞击事件并没有立即导致全球生物的大灭绝,因此人类完全有希望存活下去。

当然,在10公里级的小行星撞击下,人类的损失肯定是很大的,死亡率也是很大的,第一波打击估计会损人口三分之一左右,饥饿和疾病还要不断地导致死亡,人类会摸索着度过艰难的几十年。最终人类会创造出对付灾难后遗症的各种措施和生活方式,发明出新的机器设备,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留存下来,当大爆炸的阴霾散去,人类又会迎来新的发展期,地球会重新生机勃勃起来。

人类正在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人类的文明如果能在一两百年内达到宇宙一级文明水平,就能完全抵御和应对地球火山爆发、地震、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和各种生态灾害,这个时代,人类或许就已经可以避免小行星可能导致的撞击了。如果能发展到二级文明,即控制本恒星系资源和能源的能力,像对付这样的小行星撞击就是小菜一碟了,或许还希望来一颗小行星,把它捕获下来利用资源呢。所以,人类发展的最终希望是科学技术,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使人类永远的延续下去。


时空通讯

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人类肯定会活下来,而且会发展得更好。

白垩纪灭绝恐龙的,并不是陨石撞击,而是陨石撞击造成的气候变化,破坏了整个食物链,作为掠食者顶层的恐龙,体型庞大,食物短缺,所以冻饿而死。其它小型动物,则有很多幸存下来,包括鸟类恐龙,所以陨石撞击事件对顶级掠食者是个巨大的考验。

有人就问了,那我们人类更是顶级掠食者,比起恐龙不知要残暴多少倍,你怎么说人类反而会发展得更好呢?

首先我们体型较小,其次我们有思想,再次陨石正好像白垩纪那次撞击到半岛上的几率只有30%,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一再发生吧?如果直接撞进大海里,我们幸存的几率就会比恐龙大得多。而且我估计,如果来一次这样的大撞击,人类的发展恐怕会更快更好。

如果撞击发生了,由于进入大气层的灰尘会长时间遮蔽太阳,地球气温肯定会大幅下降,动植物大面积死亡。没有在撞击中直接死亡的人类,将面临寒冷和饥饿的巨大考验,更多的技术将被开发出来,帮助我们度过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黑暗时期。这段时期用以保障人类生存的技术将飞速发展,人类也会从灾难中获得探索宇宙的动力和信心,加快开拓外太空甚至外星系向其它星球殖民的步伐,文明的种子将提前在地球之外的银河系中萌发。

唯一不确定的是,动植物的死亡,阳光的减少,会造成多大程度上的饥荒,人类会不会陷入全面战争之中?但即使这样,也肯定会有足以延续文明的人口幸存下来,仅需数百年,甚至数十年就可走上正常的发展之路。


徐德文

个人观点,人类有很大机会生存下来。

不少人对于6500万年钱的恐龙灭绝事件有所误解,认为是陨石撞击地球的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波造成了恐龙灭绝。事实并非如此,冲击波虽然威力巨大,但持续时间很短,不足以让恐龙灭绝,反倒是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的粉尘弥漫天空,遮挡了太阳,极大改变了地球气候,造成恐龙食物链的中断,庞大的恐龙没有足够的食物供给才死亡的。

陨石的撞击虽然导致了恐龙灭亡,但当时很多其他生命都幸存了下来,体型更小的生物更容易逃离恶劣环境,需要的食物更少,一些海洋深处,位于地下的生物更容易存活下来!

而如今人类科技已经相当发达,如果有直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在撞击发生之前数年(甚至更长)科学家们一定会监测到如此大的小行星,如此一来,人类就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首先要做的是全力改变小行星轨道,理论上我们目前的技术并非完全不能做到,比如说利用核弹撞击,还有利用强大的激光技术让小行星燃烧起来等,或许这样做难度会很大,而且只能让小行星轨道改变一点点,但就是这一点点的改变就足以让小行星偏离轨道,因为时间的积累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即使最终科学家们没能彻底改变小行星轨道,它仍将撞击地球,人类还能做最后的准备,为巨大的撞击做充足的准备。

首先,撞击点肯定能准确地预测,人类科技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能做的!确定的撞击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量远离撞击点,这样也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撞击带来的影响!

其次,在远离撞击点的地方,寻找更安全的避难所,地下或许是最安全的,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能量来源,以目前人类科技,在地下能生存足够长时间!

当然,无论如何,人类都会面临大面积死亡的结果,因为不是谁都有机会逃离到相对安全的地点,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不会重蹈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覆辙!


宇宙探索

首先有必要说明的一点就是: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陨石撞击所致。只是在推测灭绝原因时,陨石撞击的说法受到最多人的认同和科学界主流认可。根据题目所设条件,我们只能是假设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小行星撞击所致,而人类将再次遭受同等量的撞击力度。讨论“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在超大型陨石撞击下生存?”



我的答案是:生存的概率很低,但不能确定为零。

6500万年前的恐龙是当时地球上的食物链顶端,但体型一般偏大,灭绝的原因并非全部直接在撞击灾难中死亡,更多的是无法扛过撞击后引发的全球气候极端化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食物链截断。恐龙并没有发展出很明显的智慧文明,它们没有任何逃生、防护、避难的设施和装置。


而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虽然仍然无法达到可以直接拦截高速小行星,令其改变轨道或直接粉碎它的目的(未来或许可以实现)。但是可以提前观测到行星轨迹,并提出预警、计算出大约多长时间抵达地球。

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可以实现小范围的精英逃往宇宙空间站或深海潜艇、防空洞、地底深井等地方避难。但实际困难是无法捱过漫长的无补给岁月,要解决食物供给问题,当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已完全可以实现技术支持,比如在某个封闭空间建立小范围的农作物种植;用生物技术直接合成可食用高浓缩的营养剂;大容量的冷藏设备储存足够量的生鲜食物(仅供小数量精英食用的话)。

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能量供给上,无论人类躲避到何种封闭空间里,不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支持封闭空间维持运转的能量来源必须足够持久。


如果预警时间足够长,给地球充份的准备时间,人类要在超大型陨石撞击下全体生存几乎不可能,但保留一部分精英人士和保持文明延续,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