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鴉的失敗或許是因爲一個翻譯?

文|陳卿美

二鴉,即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簡稱。話說一鴉捱了頓揍,二鴉也沒能倖免,確實很悲催。關於鴉片戰爭的慘敗,無外乎幾種原因,一是西方列強欺人太甚;二是清政府愚昧透頂、腐敗無能;三是技不如人、器不如人。至於器不如人,大都認為是中國的武器裝備不如西方列強。實際上,遠不止這些,比如翻譯的水平,也遠不如人家。尤其是二鴉的慘敗,或許就是因為一個間諜翻譯。

晚清的中國,過於封閉,與西方列強打交道,根本找不出可靠的翻譯。這點一直是清政府頭疼的問題,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方的翻譯只能從買辦中尋找。關鍵時刻,把國家的命運幾乎就交給了翻譯,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買辦是什麼人?都是因為通商與洋人接觸密切的人。他們雖是中國人,卻經常與洋人在一起,出入各種大小場合。知道的是中國翻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漢奸。其實,他們有很多人就真的是漢奸。

1857年底,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活捉兩廣總督葉名琛。此事引發清廷震動,南大門為何失守,怎麼一個堂堂地方大員都被活捉了去?由此,人們突然發現,葉名琛在戰前的各種表現很反常。有人說他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總督。

二鴉的失敗或許是因為一個翻譯?

英軍船上的中國買辦

為何葉名琛會這樣呢?現在看來,或許他犯了幾個重大錯誤。首先是過於自信。為了打探英法聯軍的消息,也為了吸取當年林則徐的教訓,葉名琛廣泛收買為洋人服務的買辦,將他們發展成為間諜,專門為葉名琛蒐集情報。葉名琛曾對自己強大的諜報網非常得意,相信英法聯軍一切盡在掌握。但葉名琛不知道,許多間諜給他提供的情報也許是假情報,因為他們也可能被洋人收買。更致命的是,真有這樣一個人,而且還是葉名琛最信任的人。這個人就是張彤雲。

張彤雲,廣東新會人。此人不同於其他間諜,他不但熟悉英文口譯,還懂英文文字,而且深受英國人信任。一邊是葉名琛的信任,一邊是英國人的信任,張彤雲的複雜身份竟然沒有引起葉名琛懷疑,或許張彤雲欺騙了他,讓他並不知道,他在英國人那裡也如魚得水。

廣州城陷落後,從官場到民間,都在反思。當大家捉摸不透的時候,一個意外發現,讓大家對張彤雲頓時產生了高度懷疑。英軍在觀音山接見廣州當地的名流士紳,人們赫然發現,站在英軍指揮官身後的竟然是得意洋洋的張彤雲。最後所有疑點都指向了這個翻譯張彤雲,因為他是葉名琛唯一最信任的翻譯,此時他卻與英國人在一切親密無間。人們有理由懷疑,張彤雲出賣了葉名琛。但沒人追究他的責任,相反清政府又犯了更大的錯誤。

1858年6月,英法聯軍北上,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在天津談判。花沙納向咸豐奏報時,說有天津富豪花錢為朝廷買了一個安插在英軍裡的“內線”,名叫黃仲畲,“與該夷人幫辦筆墨只中華人”。為此,花沙納與咸豐都很滿意。但他們似乎不知道,此黃仲畲就是張彤雲。原來,張彤雲編造了虛假身份,騙取了各級官員的信任,最終被推薦到花沙納那裡。《襄理軍務紀略》記載了黃仲畲受寵程度,“凡遇籌議事件,無不賴其調停。雖所費不貲,而頗得指臂之力。”

難道花沙納等人不知道張彤雲在廣州的經歷嗎?綜合來看,是知道的。因為後來兩廣總督黃宗漢有揭發。但當時國難當頭,正是用人之際,清政府像撈到寶貝一樣,也沒有深究。估計張彤雲也非常能討領導喜歡,再加上自身條件非常不錯,就成了香餑餑。悲催的是,從後來的談判來看,無論是花沙納、還是咸豐,都把寶押在了張彤雲一個人身上。

即使簽訂了屈辱的《天津條約》,花沙納等人仍沒有忘給張彤雲向朝廷請功,原因很簡單,幸虧有了內線,否則吃虧更大,朝廷應“破格給獎”。清廷果然獎了,“捐職府經歷黃仲畲,著以知縣歸部選用,並賞加同知銜。”

天津談判完,上海要繼續談。此時,清廷上下一片焦頭爛額,都在希望張彤雲從中進行調解,希望英方不要過於強硬。當張彤雲趕到上海的時候,得到了花沙納等人的熱烈又親切的接見。咸豐甚至親自下聖旨,要求為張彤雲開綠燈。張彤雲自然受寵若驚,說要想了解英方,必須深入到英方去。張彤雲就這樣又到了洋人身邊。

但張彤雲去了洋人那裡後,並沒有傳來什麼好消息,而大多是壞消息。這點就令人非常懷疑。當上海談判破裂後,朝廷重用張彤雲的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重用半天,貌似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此人是不是洋人的間諜?

對此,一直關注政治走向的廣東官員多次向朝廷奏報,說張彤雲是洋人的奸細,“黃仲畲”就是一個假名,指責他蠱惑桂良等人,“實系此奸慫恿桂良允他”。事實上,張彤雲也未必是他的真名,他還有“章同雲”等相似名字。但黃宗漢的奏報未能引發朝廷的重視。

不過,根據英國後來公開的資料,徹底坐實了張彤雲雙面間諜的身份。1860年1月21日,英軍指揮官卜魯斯給國內彙報工作,提到了黃仲畲向英軍透露的秘密。原來,張彤雲與卜魯斯有過一次深入的談話,張彤雲告訴他,中國人非常不願意打仗。清政府過於無信和無知,根本無法達成諒解。只有讓清政府畏懼,才可能讓其屈服。否則你們的軍艦一離開,清政府肯定會像天津那樣毀約。卜魯斯對張彤雲的建議很是讚賞,估計也是英國出兵的重要參考依據。

根據《鴉片人物傳》記載,1858年11月,張彤雲還曾在河南與僧格林沁有過深談,就如何對付英法聯軍進行過交流。僧格林沁也非常信任他,希望張彤雲去刺探英法聯軍的情報,為國效力。張彤雲答應得非常爽快。

綜合張彤雲的前後表現,完全可以斷定,張彤雲就是一個雙面間諜。可惜,清政府沒有自己的官方翻譯,盲目依賴一個這樣的買辦。其實,包括咸豐、桂良、花沙納、葉名琛等人在這點上還不如林則徐。林則徐到廣東禁菸時,至少有四個主力翻譯,為了防止翻譯在中間做手腳,林則徐做足了功夫。

二鴉的失敗,葬送在一個小小翻譯的手上,該怪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